首页 > 消费 > 正文

青岛啤酒泡沫里“漫长的季节”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5-09 08:29:43
听新闻

青岛啤酒泡沫里“漫长的季节”

这几天,网剧《漫长的季节》口碑炸裂,成为近年来评分最高的一部国产剧。所有看过的人,都会对东北秋天的玉米地印象深刻,那大片的黄绿色,让人心生温暖。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色彩和独具魅力的季节。青岛给人印象最深的季节是夏天。青岛之夏,人们陶醉于两种泡沫:一种是大海的泡沫,一种是啤酒的泡沫。随着夏天到来,气温升高,青岛步入“啤酒季”。这是这座海滨城市“漫长的季节”。

透过浓郁的金黄色泡沫,可以看见有关这座城市的一切。

啤酒,生来属于夏天。

冰啤酒的冷冽,与夏日的炎热针锋相对,在交锋那一刹那彼此成全。在夏天,来一杯冰啤酒,大约是地球人共同的喜好。

比如,苏美尔人就在一块石板上写下:“畅饮啤酒,快乐无愁,舒肝乐心忘尔忧。”莎士比亚则在《冬天的故事》中写道:“一夸脱啤酒能顶国王一道菜!”

喝啤酒的习惯,在青岛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1903年,英德商人合资创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到今年,青岛啤酒120岁了。

1922年出版的《青岛概要》中,最早出现“啤酒”一词。据说,当德国人在青岛兴建啤酒厂时,还没有“啤”字。这个字就是青岛人原创的。

一战后,德国人战败离开。啤酒保留下来,成为青岛人的“心头好”。

很多作家都对青岛的啤酒念念不忘。在他们印象中,啤酒跟青岛的气质高度契合,是浪漫而又国际化的。

梁实秋在《忆青岛》中说:“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一分牛排,佐以生啤酒一大杯,依稀可以领略樊哙饮酒切肉之豪兴。”

柯灵游青岛后,在《岛国新秋》中写道:“就是这样在浪花里沉浮,在沙滩上徜徉,让炎夏的白昼偷偷溜过。厌倦了,你可以向沙滩后面走去,疏疏的绿树林子里设着茶座,进去喝一杯太阳啤酒,喝一瓶崂山矿泉水,或者来一杯可口可乐罢;无线电播送的西洋音乐和东洋音乐在招诱着呢。”

当代本土作家王音,在《青岛符号》中写下了这座城市几十年的啤酒故事,穿着时髦的小嫚,金发碧眼的老外,“不管是大海碗、罐头瓶子,端起来就哈……”多年前,他就完成了专题影展《啤酒屋里的青岛》。

从青岛啤酒的商标图案也能看出,无论是灯塔还是回澜阁,都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景观。多年来,每当有游客或亲友来逛栈桥,青岛人都会介绍:“快看,那就是啤酒瓶盖上的建筑!”

啤酒,早已与这座城市生长在一起,陪伴市民走过漫长的岁月。

青岛啤酒泡沫里“漫长的季节”

如果跟其他沿海城市相比较的话,青岛最大的特点或许就是啤酒。透过啤酒,看得出这座城市的性格。

比如,烟火气。

青岛人喝啤酒不叫喝,叫哈(há)。在老城悠长的街巷间,两位老青岛人微笑着打招呼:

“哈杯?”

“哈杯。”

这时候,他们一手拎着鼓胀的透明塑料袋,里面是金黄的散啤;另一只手是个打了结的黑色方便袋,里面是刚上岸几小时的海鲜。

这是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市井生活,有一种家常的幸福感。当然,对于这里的很多居民来说,啤酒季是春夏秋冬。

比如,豪爽。

不同于红酒的高大上、慢节奏,啤酒带有一种平民风,也更爽快。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94.9%的消费者会在朋友聚会场合喝啤酒。

这让我们想起,唐朝时,李白赞美山东人豪爽,写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假如李白来到今天,他很可能会选择喝青岛啤酒。

豪爽体现在干杯上。青岛人一般不劝酒,总让别人“随意”,而自己一口喝干,发出爽朗的笑声。

豪爽也体现在准备喝酒的过程中。在青岛人心目中,海鲜是啤酒的绝配。他们会在钱包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对朋友慷慨,桌上常常摆满了螃蟹、大虾、扇贝……

比如,活力。

啤酒与运动紧密相连。在不久前举行的2023青岛马拉松赛上,啤酒的身影随处可见,散发出青春活力的气息。

青岛还是著名的足球城。今年青岛海牛重返中超,满足了众多球迷一边喝啤酒,一边看球的愿望。

比如,好客。

作为山东沿海城市,青岛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兼具海派文化特色。青岛人信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总是热情地向全世界朋友张开怀抱。

“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在这里的直接表现就是,青岛人喜欢带来自各地的朋友,走街串巷,去喝新鲜、地道的啤酒。

人们一般会去三种地方:啤酒屋、啤酒街和啤酒节。

啤酒屋是这座城市土生土长的。门口摆着不锈钢啤酒桶,里面坐满了忠实的酒客。啤酒屋的一大特点,是允许顾客带海鲜来,店家负责加工,只收少量加工费。只要你带的海鲜丰盛,就能既有面子,又实惠。

啤酒街算得上是青岛的“特产”之一。从毗邻青岛啤酒厂的登州路啤酒街,到遍布全市的各种啤酒街,每天都见证着不同的友情。

啤酒节则是一场城市的狂欢。在每年夏天最热的日子里,好客、豪爽的青岛人,端上好酒好菜,与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们聚到一起,尽情畅饮,叙友情,话未来。

说起到青岛旅游,人们常想起那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其实,在某个层面上说,这座城市文旅“NO.1”应该是它——啤酒。

啤酒是魔力之水。作为古老的醇性饮料,它在全球衍生、发酵出3000多个啤酒节庆。这些节庆活动,在年复一年的举办中,塑造和提升着当地的城市形象。

青岛啤酒泡沫里“漫长的季节”

青岛国际啤酒节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经过32年发展,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也是城市的“大客厅”,展示着城市形象,拉动着经济发展。同时,它还深刻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文旅土壤,塑造着城市气质。

今天,一提起青岛,就会自然而然联想到国际化,其中,啤酒的贡献功不可没。

啤酒节是一扇窗,也是一座桥,直接拉近了青岛与世界的距离。很多人,尤其是不少外国友人是因为喜欢喝青岛啤酒,而与青岛这个城市结缘。近年来,青岛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丹佛啤酒节等全球最知名的节庆,展开深度合作,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青岛啤酒本身,也与世界迅速接轨。现在,如果你对啤酒的理解还停留在经典、纯生、黑啤、奥古特上,那就OUT了,IPA、皮尔森、白啤等早已大行其道,总有一款能征服你的味蕾。你看,喝啤酒用的杯子,也已经由单一的玻璃杯、菠萝杯,换成了匹配不同啤酒的专属杯子,这是国际上的通行用法。

在过去,青岛的啤酒文化“既深又浅”。它深入百姓生活细节,但详细说起来,能表达出的又很有限。而现在,不少年轻人因为热爱啤酒,乐在其中。他们有的自己动手酿酒,还有的进行田野调查,把啤酒写成了博士论文。在他们眼中,挖掘总结好青岛啤酒文化,是一篇大文章。

让啤酒成为城市IP,还需要千千万万商家的努力,这样才能细水长流。骨子里豪爽的青岛老板们,早就放开了手脚。

从八大关到李村,啤酒精酿馆如雨后春笋。打开抖音搜一下,离你不到500米,很可能就有精酿馆在直播。部分啤酒屋也在转型,既允许自带海鲜,也能提供精酿啤酒、新式菜肴,甚至还有白桌布、刀叉,氛围感拉满。可甜可咸,可中可西,谁人不爱?

在这个“漫长的季节”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将在金黄的泡沫中享受夏日狂欢。这是一座城的“流水席”。

千城千面,因为不同,所以多彩。这是带着体温的城市IP,新鲜、生动,直抵人心。把握好它,就把握住了城市的“正确打开方式”。(文/王学义)

[ 责任编辑:于雅楠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