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 > 正文

Bally以次充好再被罚,三年三次登“黑榜”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3-31 10:36:06
  3月28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显示,Bally关联公司巴丽(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因以次充好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1万余元。

3月28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显示,Bally关联公司巴丽(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因以次充好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1万余元,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为京朝市监处罚〔2022〕1564号。

Bally以次充好再被罚,三年三次登“黑榜”

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被罚款原因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经查,该公司于2021年5月27日以1590元的单价进口Bally女装针织上衣,该款商品成本单价为1904.5元,截至2021年8月18日,共销售1件,销售额为5990元,其中利润为4085.5元,即违法所得数额。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巴丽(上海)商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其北京分公司成立于2019年。

Bally以次充好再被罚,三年三次登“黑榜”

▲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截图

记者注意到,这并不是该公司第一次因以次充好被罚。2021年1月26日,巴丽(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因产品抽检不合格被北京市朝阳区市监局罚款2.5万元。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该品牌的女上衣被抽检出起球项目不合格。决定书还提到,该商品成本价格(含进口货物报关单单价、海关进口关税、海关进口增值税)为1331.95元/件,售卖价格为4190元/件,未打折。

Bally以次充好再被罚,三年三次登“黑榜”

▲图/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此外,2020年10月28日,上海市监局公布了44个品牌太阳镜的质量抽检情况,其中,1批次标称由巴丽(上海)商业有限公司生产(或供货)的Bally牌太阳镜光透射比相对偏差实测为16.7(标准值应≤15),与标准要求不符。据悉,该指标不合格会导致左右眼进光量差异较大,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损害视力。

近些年,Bally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业绩并不稳定。2020年下半年,Bally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中国内地市场业绩占总体业绩的30%-40%,和此前相比,这一数字已经下滑。2021年,Bally的业绩表现出现反弹,其中,第一季度在中国内地市场的营收增长了46%,第二季度增长了41%。

JAB集团作为Bally品牌的最大股东,近年来一直在收缩奢侈品业务。截至2022年3月中旬,JAB集团公布的业绩占比图表显示,咖啡及饮品已成该集团业绩的主要支撑点,奢侈品业务占比已经“微乎其微”。

公开资料显示,Bally由Carl Bally创立于1851年,以制鞋起家,产品包括奢侈皮鞋、皮带、皮包、钱包和服装。该品牌于1986年进入中国市场,也是首批进入中国的奢侈品品牌。截至2021年12月,Bally在中国设有60家精品店,线上开设了官网、微信小程序、天猫旗舰店以及京东旗舰店。

观点

以次充好的国际大牌屡屡翻车:

违法的智商税不能想收就收

“继续秉承其永恒传统,坚信品质决定一切。”这是瑞士奢侈品牌BALLY在官网上的一句介绍。

在BALLY的官网介绍上,这家企业于1851年诞生于瑞士,号称是全球历史悠久的奢侈品牌之一。可消费者花了如此高价,买到的却是质量不合格的商品,两厢对比之下,BALLY对外介绍的这些话都充满了反讽。

近年来,屡屡有国际大牌因质量、服务等问题翻车。国际知名羽绒服品牌加拿大鹅出现质量问题,却对前来退货的消费者层层设阻,被舆论怒斥其傲慢无礼。其之前更因涉嫌虚假宣传,被上海黄浦区市场监管部门罚款45万元,各种问题不断,可谓“一地鹅毛”。

国际大牌曾以其历史、品牌等优势,笼罩着一层无形的光环。以BALLY为代表的国际奢侈品品牌为例,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从社会意义上看,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是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然而,BALLY等国际大牌卖出了高价,却并没有给予消费者同等的品质保障及尊贵待遇。有意思的是,之前针对水货、假冒伪劣现象,网上还有大量关于Bally等国际大牌商品真假辨别知识的传授,但“正宗”BALLY同样问题百出,必然会导致部分消费者崇拜心理的破灭。

国际大牌不断引起争议,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例如加拿大鹅一直以来就充满争议,早就有人指出其名为“鹅”,但羽绒服含鹅绒量很低,为了降低成本而以鸭绒替代。但企业巧妙利用加拿大鹅的品牌名称,给部分消费者以强烈的心理暗示,误以为其羽绒服以鹅绒为主,再加上对于国际品牌的信任,也就愿意为其高价买单。

国际大牌之所以能坚持高价位,来自于其品牌溢价,换言之,不少消费者购买国际大牌,不仅是从质量、价格层面考虑,更是基于其对于自身所带来的多重附加值,比如炫耀性消费所隐含的身份收入彰显。

不过无论如何,如果国际大牌连基本的质量底线都不能坚守,总是出现消费者花费数千上万买来大牌商品、却面临种种质量问题而无法使用的现象,国际大牌提供给消费者的其他价值也就不复存在。

如此怪现象,更会让消费者在面对国际大牌“百年传统”、“品质至上”等宣传时,产生被欺骗的感觉,一旦口口相传,国际大牌的品牌形象就会轰然倒塌。

违法的智商税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会让国际大牌付出惨痛代价。法律处罚与民意质疑的双重作用,将让这些不尊重国内消费者、不履行基本企业责任的国际大牌最终丧失市场基础,迟早会被觉醒的消费者用脚投票、淘汰出局。(来源:新京报 于梦儿 毕舸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