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这跟你们的生意有关系吗?”朱睿向台下的企业家和公司高管们提出问题。朱睿是长江商学院教授,此刻她正在给新一期的EMBA学员授课。
朱睿在幻灯片上展示的是2021年上半年货拉拉平台涉及的女孩跳车身亡事件,在那之后不久,网约车平台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件。
台下的学员们并没有即时给予她反馈。大约沉默了半分钟之后,一名来自医疗行业的从业者说,或许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AED救援。
这个答案并非朱睿提出问题的初衷。“货拉拉事件只是中国企业在当下遭遇的社会挑战中的一个方面。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刻,就是他们需要明白,公司的价值已经不是仅仅由其商业模式成功与否就能够决定,而是与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这些已经成为了企业成败的生死线。”这是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社会创新的朱睿在近期的一个强烈感受。
企业的社会责任并非是新话题,但它会随着社会事件的发生而不断被置于人们的视野之中。比如河南大雨中企业捐款所引起的高度关注,鸿星尔克更因为5000万捐款成为焦点。
但这恰恰证明了企业需要更新对于“慈善”的认知,“我想要告诉企业家的是,真正的商业向善,不仅是简单的捐款这种传统的公益方式,而是用商业的逻辑,更有效率地解决社会问题,让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并因此让企业家赢得尊重,获得尊严。”朱睿说。
她所教授的这门名为“商业向善与社会创新”课程,在两年前还是选修课,且并不算受企业家学员们欢迎,如今这门课已是必修课。
尽管朱睿的专业背景是消费心理学并在这一领域获得学生的诸多好评,但朱睿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今最紧迫的任务是,关注商业向善和社会创新。“已经有一些企业意识到要科技向善,而商业、科技到底该如何向善呢?社会创新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路径。但是目前企业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一点,你一跟企业说社会责任、社会价值,他们就认为是要他捐款。”朱睿说。
近年来,长江商学院的各个领域学者都开始逐渐把观察的视角落至公司在商业之外的生存逻辑,“现在这些来自其他维度的考量标准,也在成为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因子。”李海涛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李海涛是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和MBA项目副院长。
2021年6月末,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半/年度报告格式准则,其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有关内容统一整合至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而此前被放在第九节的公司治理,前移到第四节,三者以前后顺序放置。
在李海涛看来,这是中国上市公司制度改革向深水区进发的一个标志,在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长期重视ESG(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价值;尽管证监会并未明确使用这一词汇,但是这样的改变证明上市公司监管层对于这一板块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
商业与公益
如今,朱睿所教授的这门“商业向善与社会创新”课程已经变成了长江EMBA项目的必修课。不仅开出了这门内容的理论课,朱睿还在2021年开出了“商业向善与社会创新实践课程”,让EMBA学员花一年的时间在自己的企业中真正践行一个商业向善的项目。
在朱睿看来,尽管很多企业家还没有意识到,但商学院的老师们都开始强烈感觉需要重视包括ESG要求在内的商业向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对于当下公司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还是相信,即使一节课中只有10%的学生能够听懂我在说什么,并愿意去践行,那我就是播下了善的种子。一节课、两节课、一年、五年、十年,持续下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睿说。
在朱睿的课堂上,一名来自山东的家装企业高管一直抱着手撑着腿歪坐在椅子上,课堂全程都没有对朱睿的提问作出反馈,课间休息时,他忽然扭头对我们说,课程确实有启发,但他不知道怎么应用。
朱睿在接受采访时举了一个学生企业的案例——一家互联网家居装修平台——来解释什么是她所谓的商业向善。“如果你买了新房想装修,可以上到他们这个平台。提出你的要求后,这个平台会推荐4家装修公司。在你选中一家后,这个平台就会负责对接所有的程序。”朱睿说:“在我了解完他这个业务模式之后,我就问他,你跟其他互联网装修公司相比,有什么差异化、做了什么创新?”
学员说,“我们最近做的一个创新就是,要求我们选中的这家装修公司在进驻小区的时候,同时带几个分类垃圾桶去;这个分类垃圾桶有什么用呢?大家都有装修的体验,就是一个小区一栋楼,但凡有一家在装修,就比较脏、乱、差;我们做的就是把这个分类垃圾桶带进去之后,让装修的垃圾随时就可以被分类回收。”
用分类回收的方式处理装修垃圾,一方面保持小区干净,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更有效率的回收,实现重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朱睿介绍,这一平台还积极鼓励这个小区其他的居民把家里的可回收垃圾放到他的垃圾箱,并给予一些小金额的返还补助。“你看,他们同时又促进了小区居民关系的融洽。”朱睿说。“后来我就跟他说,你这个就是商业向善,你的这种业务模式上的创新,把公益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了;你减少了装修垃圾的浪费,增加了它可回收的程度,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促进了小区居民的融合,这就是你的商业向善维度。”朱睿表示,这位企业家在听了她的话之后特别兴奋,他开始觉得,以前想到的都是从效率的层面去思考,但是今天给他另外一个视角去思考,帮他看到了商业活动中的公益价值。
商学院的预警
到底什么是商业向善?什么是社会创新?这些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共识。而且大部分人还会简单地将其和传统的公益,比如捐款,等同起来。
朱睿表示,她所强调的商业向善,不是简单的捐款,而是企业家能够去挖掘、发现商业活动中的公益价值,将其梳理并清楚地呈现出来;同时,在企业战略中加以确认,在业务发展以及资源配置中体现出这些公益价值,让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社会创新是一个更广的概念,它强调的是不同主体,包括企业、政府以及NGO等,联手通过合作、创新的方式,解决系统的、有挑战性的社会问题。
朱睿认为,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有一系列的信号,指明企业必须要更加关注社会责任,践行商业向善以及社会创新。
而随着类似ESG等源于商业之外的标准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加强,李海涛认为,对于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将会产生示范效应,从而进一步影响整个企业主体的经营行为,这种外在压力的作用将会不断显现。
“在环境、社会责任这一块大家谈的很多,但忽略ESG中的G(Gover-nance,治理)所带来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李海涛说。在公司治理机制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加剧公司的社会外部负面影响。“这些都是相关的,瑞幸咖啡就是一个公司治理出现问题的典型案例。”
李海涛近期的研究重心在家族企业和家族信托,在他看来,企业要想实现基业长青,一定程度上社会价值比商业价值更为重要。
“如果你只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员工996等等,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在乎自己的利益,那你就会与别人的利益产生冲突。这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考量。而规则的完善,短期对于企业市值肯定会有影响,但长期看相当于逼着企业家、逼着上市公司来思考这些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问题。”李海涛说。
目前长江商学院要求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48小时公益学时,才能取得毕业资格,按照长江商学院披露的数据,目前已有2500位毕业生完成公益学习时数。
朱睿说,2016年时这门课还是选修课,“当时我们一届有大约500个学生,但我记得第一次只有46人选修我的课。那个时候,我提到的这些概念,大部分人是没有听说过的。”而研究重心在金融市场的李海涛同样能够明晰感受到公司层面的变化,“即使我们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企业在这一领域能否有作为,将会直接会影响企业的价值甚至未来。”李海涛说道。
(来源:经济观察报 记者: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