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牛年到来前的某一天,乘公交路过老城西门桥,忽见山东省文物总店大楼正在拆除施工中,我提前下了车,用手机拍照记录下这一场景,毕竟这栋弥留之际的楼宇曾经传承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山东省文物总店营业楼曾经是西门一带的地标
(图片来自于文物总店简介)
济南作为山东四大古玩市场之一,曾经拥有几十家古玩店。1955和1956年两年间,全国大力推行各类私营企业“公私合营”。济南多数古玩店也正是这一时期被“公私合营”。1959年1月,私营的敬古斋、宝丰斋、息洪阁、春浦阁等4家古玩店合并组成济南市历下古玩委托商店,经营地址在院西大街(今泉城路西段)。根据当时中央财委《私营企业统一分类规定》的文件中“古玩改称文物,古玩铺改称文物商店”的要求,1961年4月,历下古玩委托商店被政府折价收购,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山东省文物总店,原来“合营”划转的资东王笙甫、刘汉卿、霍介秋、刘春浦遂成为总店职工。济南著名藏书家张景栻在其《济南书肆记》中将上述四位资深文物鉴定专家戏称为“四皓(特指须发皆白的老者)”。
文物总店一楼营业大厅(来源于文物总店简介)
历城人王笙甫的敬古斋原址在布政司大街(今省府前街)路东,门市两间,专营碑帖与古籍。原主人王仁敬系王笙甫之父,绰号王大个子,因抗战前夕得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聊城海源阁所藏善本而业内走红。当年山东著名文献学家、收藏家、省立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在敬古斋购得海源阁旧藏黄荛圃手校《穆天子传》、顾千里手校《说文解字系传》,如获至宝,欣喜若狂。黄荛圃和顾千里都是王献唐推崇备至的清代著名文献学家和藏书家,得到这两件宝贝的王献唐随即将自己的斋号更名“顾黄书寮”。王笙甫子承父业后得其父真传,经常往返于潍县和新城(桓台),拜访创办“万印楼”的金石大家陈介褀后人及门徒,还有建造“池北书库”的名门望族王士祯后人,求得新货源,购得陈氏所藏善本拓片不少。50年代中期关店后,王笙甫移居尚书府街(后改称玉环泉街),与霍介秋同院居住。霍介秋也是历城人,家住黄河岸边霍家溜村,精于瓷器、青铜器和珠宝鉴别,上世纪40年代曾受聘于辘轳把子街路南的茹古斋,后来在自己家里开息洪阁做古玩交易。刘汉卿原是布政司小街(今省府东街)路南的古玩店宝丰泰之主人,济南本地人,家住司里街,外号刘大脚,主营红木家具及古琴修理,兼营字画。春浦阁主人刘桂锡,字春浦,店名因其字,后来只称他刘春浦了。说是有店,实为其租住在鞭指巷北首路东斌兴店内的两间北屋。刘桂锡少时随其叔父刘寿亭在东花墙子街路东文宝斋跟店主刘文启学徒,自己经营后经常往来于曲阜,收藏不少孔府遗物。
虽称文物总店,但开业之初全店员工仅有8人,除上述四人外还有两位经理,即首任经理赵仲三,副经理李既陶。赵仲三,临沂平邑县人,是个“老资格”。1938年他辞掉国民政府费县南阳乡乡长,又竞选成为共产党掌控的同样是这个乡的乡长,这也是共产党在当地的第一个乡政权。后来他参加了八路军游击大队,还入了党。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担任过曲阜县副县长和济宁市人民法院院长。他当年的宿舍在广智院旧址,与我家前后院,儿时我经常到他家去玩。对他家最深印象是破了坐垫露出棉絮的木转椅,还有一架落地钟,钟摆左右摇,钟声嘀嗒响。
济宁人李既陶,精通古玩业务,对书画、瓷器及碑帖具有较高鉴赏能力,自己还擅长山水画,临摹项文彦一绝。古玩行中向有“坐贾行商”一说,前面提到的几位古董商大都有门市堂号,称之为“坐贾”;也有一些像霍介秋、刘桂锡那样没有门市,专在家中经营的,业内谓之“内寓”;还有一些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专门在收藏家和古玩商之间“窜货”(即卖货)的叫“行商”,也有人称其为“包袱斋”。当年李既陶便是行商。他早年毕业于山东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后在济南丰大银行和当时的省财厅任职,人脉较广。抗战期间,他曾受伪山东省省长唐仰杜委托代购古玩。济南仁丰纱厂经理苗海南也曾请其为之搜罗书画和印章。1939年他被省立图书馆整理委员会聘为委员,从事文物收藏与鉴定工作。1964年,其所著《高凤翰》一书,由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是省文物总店历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物。
1965年院西大街等数条街巷整合成为贯穿老城东西的泉城路,文物总店随之拥有了泉城路321号的门牌,店名为郭沫若所题写。我对这家特殊店铺的印象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店面不大,却窗明几净。深色货架和柜台里,坛坛罐罐,笔墨纸砚,玉石铜器,线装古书,琳琅满目。墙面上挂着古旧书画,一派古色古香之气息。临街橱窗里有尊根雕人物,是位老者,仙风道骨,美髯飘逸,常常引得过路人侧目驻足。
在省店成立四个月后的1961年8月,济南市文物店成立,其前身为公私合营济南市三义委托店古玩部。原先纬二路附近有十几家旧货委托商店,其中有主营古玩的店铺,但经营规模都很小。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戚、吕、郭等三家组成三义委托店,取“桃园三结义”之意。当年8月,辛友三的翠宝斋、吕淦臣的万有古玩店和杨肇江的明古斋并入“三义”,成为其古玩部。市店成立之初,店址位于经三路28号,与铭新池洗澡堂斜对过,仅几间平房,五名职工,总资产不足两万元。1988年迁址经四路纬二路,与热闹的大观园仅一路之隔。门口匾额为济南书画“四大家”之首的关友声之墨迹。出任首任经理的辛友三与刘桂锡一样,年少时同在文宝斋跟刘文启学徒,他聪明过人,鉴别能力强,文物各大门类样样精通。而1956年15岁就进入“三义”当学徒的济阳人崔明泉,后来成为市文物店副经理、经理,直到2011年文物店与市博物馆合并,整整70岁的他才被批准退休,他从事文物鉴定工作整整55年。
笔者收藏的《流散文物鉴别手册》
随着国家对文物流通的限制和专营,济南就只有这省、市两家文物店了,一般人对那些“封、资、修”老古董也退避三舍。销售对象主要是来济旅行的外宾、华人、华侨、港澳同胞等“四种人”。1971年,当时的“省革委政治部文化组”下文撤销省文物总店,古玩购销业务一律停止。难能可贵的是,济南市文物店在“文革”期间坚持照常营业。当时济南市成立文物图书接收站,主要由市文物店负责,重点工作就是挑选“破四旧”中的文物。他们从上百万件各类“四旧”文物中挑选出了几万件,有很多珍品,如八大山人的《荷花小鸟图》、高凤翰的《鸦阵图卷》,以及李苦禅、王雪涛和于希宁等人的作品。
1975年,省文物总店恢复工作。第二年,他们编印《流散文物鑑别手册》,时任山东省计委主任的高启云为手册题名。手册中将古瓷铜器、竹木牙雕、玉石翠器、珍珠玛瑙、古代字画、碑帖印章等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成为内部交流学习指南。1980年开始,外宾尤其是对中国文物钟爱有加的日本人到访量日益增多,为增加出口创汇,省市文物店都开设立了外销部及外宾购销专柜,成为来济的“四种人”购物必到之处。装裱字画、购笔墨纸砚这里也都是首选。那时在济南的书画名家和书画爱好者大都有到这里购买宣纸的经历。
省文物总店营业楼开业典礼(文物总店资料片)
参加营业楼开业典礼的嘉宾合影。前排就坐的有梁步庭(左五)、苏毅然(左六)姜春云(左四)、王众音(左七)等省领导。
(省文物总店资料片)
参加开业典礼的嘉宾参观二楼书画展厅(省文物店资料片)
笔者收藏的省文物总店营业楼开业纪念币
1986年,位于共青团路1号,北邻五龙潭月牙泉,东临西门桥的省文物总店营业楼建成。主楼高四层,东副楼两层,最上面有两层四面阁似的是水塔,外墙呈淡黄色基调,显眼位置是铜马车装饰图案。营业面积3200平方米,职工人数60人。是年5月15日,营业楼正式开业,开业仪式隆重而简朴,嘉宾规格却很高。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省顾委主任苏毅然、省委副书记兼济南市委书记姜春云、原省纪委书记王众音等省市领导出席。时任省文物总店副经理的家父牛继曾主持了开业仪式。原来那座老店则改称东店,经营文房四宝等新工艺品,后来成为文物总店所属文苑金店。
一度改为文苑金店的省文物总店老店(牛国栋摄影)
2000年泉城路拓宽改造,东店拆除。2016年5月1日,文物总店营业楼停止营业,职工合并到山东省博物馆。据说全国90%以上的文物店都结束了历史使命关门停业。剩下为数极少的几家也是销售新工艺品和文物衍生品。2021年2月,曾经是西门一带地标性建筑的文物总店大楼灰飞烟灭,作为国有文物商店,风雨走过一个甲子后就此止步。(牛国栋)
拆除中的文物总店营业楼(牛国栋摄影)
作者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