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体 > 正文

孤村依渔舍,群鸥泛稻池——旅游文化学者牛国栋济南北园纪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3-17 14:31:14
听新闻

  古时济南,城北一片辽阔。

  城中百泉汇流成河,一路北上,直达济水,将这一带滋润成烟波浩渺的湖泊,与城内大明湖相连的湖水,蔓延至鹊华二山脚下,人称鹊山湖,湖中荷花连连又有莲子湖之名。被称为“齐烟九点”的九座兀立的小山峰,更像是一座座堡垒和烽火台,日夜守护着这片水乡泽国。每至风云变幻,波涛声震,云雾润蒸,“鹊华烟雨”便成为济南一道靓丽风景,引来无数骚客。唐天宝年间,李白、杜甫与高适结伴与北海太守李邕相聚大明湖,诗酒历下亭,仍未尽兴,便泛舟莲子湖直抵鹊华二山。李白高兴地吟诵道:“初谓鹊山静,宁知湖水遥”;“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

孤村依渔舍,群鸥泛稻池——旅游文化学者牛国栋济南北园纪事

民国年间的北园景象

  宋金时开掘小清河,莲子湖水位逐渐下降,水田退缩,大田则由北向南逐日增多,池塘棋布,水田如镜,风吹稻浪,莲花映日,蒲苇丛生,尽显滨湖湿地景象。有“元四家”之称的书画大家、“松雪道人”赵孟頫曾在济南任同知济南府路总管府事三年,他在小清河畔有座别墅,对这一带的田园景色感受良多。元贞元年十二月,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吴兴,凭当年记忆,为父亲的挚友、祖籍济南画家、词人周密所作《鹊华秋色图》,以满足友人的怀乡情愫,也暗示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从画中清冷的深秋之景象不难看出,元代初年,鹊华依旧,小清河之滨的浩瀚湖水却已不在。但见林木森森,流水潺潺,村舍俨然,孤舟横卧,渔翁独钓,一派优美且伤感之诗意。济南本土的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与赵孟頫殊途同归,他辞官还乡,在小清河畔建造云庄别墅隐居八年,还写下了讴歌济南风物的不少名篇佳句。在描绘小清河时他以散曲的形式生动地吟唱道:“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

  余生已晚。上世纪60年代末我家由城中广智院旧址迁至第一棉纺厂宿舍,最初住的四宿舍距小清河林家桥段仅百米之遥,北窗外便是小清河,夜阑人静时可听到流淌的河水声。那时河水虽不再清澈,但尚有少量运沙石的拖挂驳船行驶。岸边杨柳下有人依然用《鹊华秋色图》中描绘的那种搬网捕鱼。因这一带地势低洼,每至夏日汛期突降大雨时,水位猛涨,河面会与两岸地面持平,沿河的养鱼池里不少鲤鱼和草鱼会被冲到河中,当地人称“上鱼”,此时捕捞自然会收获颇丰。浩荡的河水更成为孩子们的天然泳池,一些胆儿大的男孩儿光着屁股爬到凤凰山铁路桥向河里“扎猛子”,引起围观者阵阵喝彩。

孤村依渔舍,群鸥泛稻池——旅游文化学者牛国栋济南北园纪事

五十年代北园的水渠灌溉

  北园有着如此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地缘优势,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济南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北园种稻历史久远,唐代李邕来到济南,登上城墙北望,便留下“负郭皆粳稻”的诗句。当地农民根据水稻喜凉水的特点,引泉水灌溉。我小时到刘家桥村的稻田边,最喜欢看农民用一把铁锨,巧妙挑堵灌溉沟渠,使稻田形成上进下出的活水,以降低水温。北园香稻生长期长,糖化好,洁白光亮,蒸熟的米饭,看似涂了一层油,香飘四邻。“换大米”在很长时间是北园人的一项职业。

  北园莲藕与大明湖产一脉相承。北园藕属深水栽培,莲花白,荷叶大,所产藕节长圆硕大,最长者有七八节,总长度近两米。北园藕中最好的品种,历史上称为“大卧龙”,也称“大疙瘩”或叫“大红刺”。济南的酱园最爱用“大卧龙”制作酱菜中的珍味水晶藕。北园栽种芹菜有600余年历史,原有水芹、陆芹之分,还有赤芹、白芹之别,后来黄苗芹菜成为北园芹菜的主力。北园芹菜还与西郊盖韭、唐王大白菜并称济南蔬菜之“三美”。北园所产的青圆脆萝卜也是一绝,生食脆甜,也是腌制蓑衣萝卜和虾油萝卜的主料。北园红心萝卜,生吃赛过当今的水果萝卜,是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景区门口小贩们售卖的主打,深得外地人喜爱。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向北一过宽阔空旷的北园路,眼前便是一派郊野景象。放眼望去,尽是连片的水汪汪的稻田和藕池,一畦畦菜地里架满了西红柿、黄瓜,白绿色的卷心菜上常常是野蛾飞舞,更有些晾晒粪干的地里飘来刺鼻的味道。那时没有像样的塑料大棚,但地膜覆盖已很普及,到了冬天,菜畦铺上塑料薄膜,上面再盖上草苫子,绿油油的蔬菜便安全过冬。而踩藕、挖藕则是隆冬季节北园一景。过年时济南人的餐桌上少不了北园藕做的炸藕合、酥藕、醋溜藕和藕丁咸菜。

孤村依渔舍,群鸥泛稻池——旅游文化学者牛国栋济南北园纪事

九十年代的北园 张崇元摄影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景致对济南北郊人来说司空见惯,没觉得稀奇。倒是夜晚清冷的月光洒在藕池上,微风伴着荷叶弄影,发出嗦嗦的响,打破了静静的夜空。尤其夏夜,池塘中的阵阵蛙鸣,与岸上一棵棵粗大的柳树上的梢雀(知了)没完没了的叫声,弥补了夜的孤寂与田园的空旷。

  那时北园一带人烟稀少,更无车水马龙之忧患,是孩子们撒野的广阔天地。早年的我们尚不知津浦铁路西侧的凤凰山和标山都属“齐烟九点”,只觉凤凰山不高,由一块块“地瓜石”组成,山上光秃秃的。高一些的标山上有一对石亭,平添了几分雅致。而在山水之间,几座工厂孤立其中,感觉很是异样。位于林家桥村的第一棉纺织厂,旧时称鲁丰纱厂和成大纱厂,有着联排的锯齿形厂房。而过了小清河上的五柳闸,河北岸称作新城,即旧时山东机器局,后来的山东化工厂及裕兴化工厂一带,有着高大的厂房和大烟囱,看起来很是壮观。顺着津浦铁路铁路北行到泺口,小伙伴们常常双脚踩在铁道的钢轨上前行,像走平衡木,看谁在上面走得远而不掉下来。后来看到诗人臧克家有篇回忆文章,写到当年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的他与同窗好友后来成为散文家的李广田、史学家邓广铭在北园的铁道上也有类似的经历,可见童心的相似与相通。黄河岸边及二道坝旁有很沉的沙池,是将黄河水自然澄清然后浇地用的水利设施,也算最早的引黄配套工程。每值盛夏,胆大的大孩子去黄河里劈波斩浪,求保险的小孩子们则到沉沙池里学“狗刨”。到了冬日,北园一块块池塘上结着厚薄不均的冰,残荷的枯枝伸在冰上,倒映在冰面上仿佛是抽象的画。我们这些孩子们最愿意到冰上玩,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响,惊险,刺激,好玩。幸运的话,砸开冰层,用笤篱捞些小河虾回家,和上些面糊用油一煎,很是解馋。

孤村依渔舍,群鸥泛稻池——旅游文化学者牛国栋济南北园纪事

  北园由传统的农业向工商业转型,应该说始自70年代后期。那时“北园公社”贾家庄、姜家庄的社员们开始平整农田做起混凝土预制板制作加工了。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内,清河村率先崛起,明湖大酒店、国际贸易大厦、国际俱乐部、电子大厦、龙都国际大酒店、东亚商城等从一块块荷田菜畦上拔地而起,清河电梯、地毯也填补了济南在相关行业的空白,完全由乡镇企业组成的清河集团风生水起。改名为北园大街的道路两侧因这些新型建筑成为济南时代风貌的象征。高22层的明湖大酒店1990年5月3日建成开业后,这家乡镇企业硬是与国有体制内的齐鲁宾馆、舜耕山庄并肩成为济南首批三星级酒店。我曾采访过时任明湖大酒店总经理的赵秉金,他当年高中毕业后是清河大队里学历最高者,因此担任了大队会计。我就此写成通讯《庄稼汉·大酒店·明湖人》发表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饭店世界》杂志上。我十年前见到清河集团昔日掌门人李春圃时,赋闲在家多年的他一脸的轻松与坦然,谈起往事,只是津津乐道地说起北园的劳动场景,尤其是依靠观察荷花的方向来判断水下泥中藕节的走向,以便在踩藕中获得完整藕节的诸多技巧。

孤村依渔舍,群鸥泛稻池——旅游文化学者牛国栋济南北园纪事

如今北园旧时光的缩影云庄云锦池  牛国栋摄影

  2017年,闲置近10年的明湖大酒店的拆除,预示着整个北园也进入了痛苦的转型期。这里已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荷塘菜畦早已无踪无迹。只有张养浩故里云庄一块巴掌大的水面的云锦池,还有一丝旧日北园的影子。2021年,天桥区传来全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消息,北湖及云锦湖片区建设也加快步伐,以尽快实现市民临湖而居的美好愿景。一时间,我好怀念朱自清和他写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这些诗一般的文字。更憧憬十里荷香,柳舞清影,蛙鸣蝉噪的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

孤村依渔舍,群鸥泛稻池——旅游文化学者牛国栋济南北园纪事

  牛国栋,旅游文化专家,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山东省文化旅游联谊会副会长、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专业研究生合作导师,著有《济南乎》《济南青岛历史建筑游》《茶道》《济水之南》等。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