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李子柒在其YouTube账号中发布了一个视频,介绍了中国人在冬天的习俗,包括腌制腊肉、萝卜条、白菜等。这段视频在网上大受欢迎,目前,该视频已有304万次的播放量,点赞更是多达17万。
这一次,又有韩国网友“玻璃心”了。有韩国网友在评论中发“酸”:“在中国没有什么可做的菜了吗?”还有人称,这种“韩国食物”已经很出名了,不需要介绍。更有一些韩国网友的角度更清奇,认为从李子柒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她根本没有泡菜冰箱,这足以说明“泡菜根本不是中国的食物”……
韩国人喜食泡菜,并自诩“泡菜宗主国”,不少韩国人认为泡菜是他们的独有食物。而实际上,中国早在古代就有吃泡菜的传统,早在3100年前的商代武丁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泡菜雏形—盐渍菜。到了秦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明确提出,菹者,酸菜也。菹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泡菜的专用字。我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种类的泡菜。去年年底,一项由中国主导制定、四川眉山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的泡菜行业国际标准正式诞生。据有关资料显示,眉山有文字记载的泡菜制作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大文豪苏东坡不仅喜食泡菜,还亲手制作泡菜,著名的东坡肘子就是猪肘和泡菜的奇妙结合。从古至今,东坡故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美味的泡菜。2017年,“东坡泡菜”销售收入达165.8亿元。目前,东坡泡菜产品已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类文化争执一直都有。前不久,中韩网友就汉服起源这一问题,也曾在网上掀起了一场唇枪舌战。众所周知,当时作为大明属国的李氏朝鲜,衣冠制度被要求皆遵华制。明朝灭亡后,清政府没有要求朝鲜和汉人一样剃发易服,因此朝鲜人保留着明制衣冠,直到大韩帝国时期。这也是为什么,韩国的古装剧里的服装和我国明朝的服装如此相似。谁受谁影响,谁抄袭谁,历史都说得明明白白。
其实这次关于汉服起源的争论,有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如果韩国网友真的需要所谓的证据,不如来山东省博物馆看看。早在2019年《国家宝藏》第2季的时候,山东博物馆就带着明衍圣公朝服等三件国宝,参加了节目,让大家从衣冠服制就领略到了大明风华。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孔家,孔府因为其在历朝特殊的地位,向来受到特别礼遇,尤其是在明代的时候朝廷赏赐了大量的服饰。据统计曲阜孔府藏历代服饰、头面首饰、桌围椅披等织物类文物约8000件,有两件元代衣饰,百余件明代服饰,其中大部分仍收藏在曲阜孔府。
山东省博物馆的“衣冠大成”展在2020年9月底一开展,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汉服爱好者前来,共享汉服盛宴。参加过《国家宝藏》的明衍圣公朝服被放在了大厅的C位,这套明代的衍圣公朝服包括赤罗衣、赤罗裳、云头履、六梁进贤冠,为曲阜孔府旧藏,是现今全国唯一一套传世的明代朝服实物。
从上世纪90年代《爱情是什么》为代表的韩剧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中国观众一直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韩流”,《冬季恋歌》《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等剧也一再为中国观众热捧。反观韩国,狭隘的民族自尊心却让韩国网友分分钟对中国文化输出韩国“跳脚”。最近韩国tvN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女神降临》也引发韩国网民不满,理由是剧集里出现中国商品的植入式广告,比如公交车站出现中国一家企业的广告,女主角在便利店吃某中国品牌的即食火锅等。韩媒形容,在韩剧中出现如此之多、来自中国品牌的植入式广告,显得“无比突兀”。而韩国网友也猛挑刺,认为如果不听人物对白的话,会误以为正在看的不是韩剧,而是中国电视剧。一些韩媒更是声称要严肃对待中国资本通过文化产业“侵入”韩国社会的问题。韩国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也表态,将就该剧的广告植入是否过当展开讨论,而后再决定是否处罚……
图为植入中国企业广告的韩剧截图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速度不断加快,影响力与口碑也日益提升。比如,越来越多中国电视剧被译配成多种海外本地语言在多国播放,受到广泛欢迎。数据显示,电视剧在中国电视节目国际贸易中占比已超过70%,远超其他节目形态,并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海外观众表示,他们通过荧屏,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再说回泡菜,事实上早在在2017年,韩国泡菜贸易逆差达到了创纪录的472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泡菜的进口量更是达到了出口量的10倍以上。在韩国泡菜消费量中,进口比重约占35%;而这些进口泡菜,有99%都产自中国。今年韩国蔬菜出现大幅减产的局面,价格暴涨,为此不少韩国家庭主妇都放弃了自制泡菜。为了提高韩国泡菜竞争力,促进泡菜出口,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还发布了《泡菜产业振兴综合计划》。振兴韩国泡菜之路千千万万,韩国网友偏偏选择“碰瓷”中国……有中国网友说得对:“为自己国家的文化自豪是应该的,但更应该自信;多一点文化自信,少一点键盘输出,才能让更多世界目光投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