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2020年“太古遗音”——古琴全国音乐会(济南站)暨中国古琴一代宗师詹澂秋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举办。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凡军、济南明府城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虎、济南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杨小麒、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负责人赵华、济南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马平、非遗研究所所长郭学东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成渤、吴明涛、倪诗韵和全国各琴派代表王笑天、裴金宝、裴琴子等人汇集泉城,参加本次座谈会。
济南明府城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虎首先对来自全国各地琴家的到访表示了欢迎,他期待各种艺术形式汇聚济南,打造传统文化艺术殿堂,把地域性品牌做大做强。
追忆一代宗师,传承诸城派琴音
詹澂秋(1890-1973),名智濬,字澂秋。1909年读私塾时即自学《归去来辞》等12首琴曲。1912年起在济南从王心葵学《潇湘水云》等18曲,王氏赐号水云子。同年随师在大明湖畔创办德音琴社。1921年王心葵卒于故里,詹澂秋以德音琴社继续传授古琴。他以毕生的精力,对诸城派古琴的传承和古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座谈会上,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驻站诸城派省级传承人、德音琴社社长王笑天先生介绍了詹澂秋先生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王笑天先生说,詹澂秋先生在1951年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部以特邀研究员,也是官方邀请的第一位古琴家的身份到达北京,录制了17首录音,这17首录音是诸城派最早最全的珍贵音像资料,但是这个录音始终封存,没有面世,一直到2016年才出版。在这之前,几乎听不到什么真正诸城派的古琴演奏,我们能听到的都是梅庵琴曲,这就使诸城派传播受到阻碍。
据介绍原来的琴谱都是“减字谱”,即只有指法,没有标注节奏。各派古琴演奏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重新打谱,为同一首曲子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曲风,这就是流派之美。而录音没有出版的原因,是因为受当时录音条件限制,磁带跟其他说书,唱戏的音乐粘合在一起无法剥离,但是现在我们听他的演奏配合着说书唱戏,有浓郁的山东味。
先生演奏风格方正质朴,清淡儒雅。深受齐鲁大地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两首经典名曲让各大流派琴家及古琴爱好者再次感受正宗诸城琴派演奏之韵。其风格的独特性及差异性呈现了古琴传承的流派之美。
随后王笑天先生向来宾展示了詹澂秋于民国十二年亲斫的仿雷氏制古琴,并赠送了《诸城派古琴詹澂秋,詹瀞秋纪念文集》。
宗师詹澂秋的妹妹詹瀞秋孙女袁明珠女士对祖母的艺术生平做了回顾,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祖母与古琴的故事。兄妹俩虽为一代琴家,却从来不以琴家自居,而是始终以平常人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吃粗茶淡饭,穿布衣布履。但正是在这种平淡简朴的生活,才创造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在与会嘉宾发言环节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负责人赵华女士介绍了工作站成立以来对古琴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1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琴家回顾了一代宗师詹澂秋先生在古琴艺术上的造诣和影响以及各流派与诸城派的渊源。对诸城派古琴在全国古琴界的影响力及其传承人王笑天先生和德音琴社在古琴传承中的贡献给与了高度评价。
历代老琴汇聚 奏响穿越时空的音韵
座谈会下半场由吴门琴派吴光同、裴金宝、裴琴子,梅庵琴派倪诗韵、洪辰,浙派陈成渤,广陵琴派徐海鹏、邵楚淇以及诸城琴派王笑天先生携各自收藏的唐琴“玉玲珑”,宋琴“明玉”,元琴“確鸣”,明琴“祝公望蕉叶琴”,明琴“秋籁”,清琴“洞庭秋”,民国“霹雳琴”等历代老琴对慕名到访的古琴爱好者进行了展示,并演奏了经典曲目,与百余名古琴爱好者一同感受穿越时空的音韵。
诸城派古琴传承人王笑天以霹雳琴演奏《听泉引》,广陵派第十三代传人邵楚淇以元琴“㿥鸣”演奏了名曲《醉渔唱晚》,广陵派第十三代传人、徐州古琴学会副会长徐海鹏,以清琴“洞庭秋”演奏《良宵引》,梅庵琴派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南通大雅琴社社长洪辰以清琴演奏《秋风词》。
吴门琴派裴金宝和其女儿裴琴子分别携唐琴玉玲珑与明琴祝公望蕉叶琴合奏《秋江夜泊》,表演融合古琴演奏与苏州官话对唱,令人印象深刻。
本次活动的承办,不仅是济南古琴界的一大盛事,还将为诸城琴派以及全国各大古琴流派演奏留下大量珍贵资料,使古琴文化在百花洲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播,提升百花洲历史街区的艺术品位。同时对于工作站与各派演奏名家近距离交流学习、研究古老制琴技艺提供绝佳机会。
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希望借此活动的举办增强济南与全国古琴艺术家的联动与交流,使古琴艺术得以最广泛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