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无,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意思,“有”对“无”而言,是一种存在的价值体现,在一定的时空中,有着不同的“有”的意义。“无”对“有”而言,是一种不存在的现实,是一种空空如也的“零”现象。“有”和“无”是哲学中的一对矛盾,“无”的追求往往是“有”,“有”的存在因质的变化,往往能转换为“无”,而更为轻轻松松,“如释重负”的“有”变“无”,人类社会实践证明,生活中由“有”到“无”
是最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虚无缥缈的意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悟性去理性思维,才能感悟大道至简的透彻,思维明晰的光烁!“无”在内涵深处的意义,值得人们在生活中去体验琢磨,方得大道而深悟之!
自古至今,在社会发展中,“有”,一直是人类的强烈追求。从刀耕火种开始,为温饱而追求“有”的生活满足,至今人们仍有一种契而不舍的精神,对“有”有着更深更全面的新追求!对人类社会的创造与发展而言,这种“有”的追求是正确的,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客观要求。但是对人类个体,也就是对个人而言,并非越“有”越好,更不是“有”的越多越好。尤其是在个体的物质利益追求,个人的占有欲望等,“有”,是适得其反的,更是人们因过分地追求“有”,过多地拥“有”,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甚至使人很难想象的负效应,使人陷入沉重的境地,而不能自拔!
“有车”、“有房”、“有钱”、“有权”、“有势”等等,如今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已成为很多人的强欲追求。有了好车,追求豪车,有了公寓,追求别墅,有了百万,追求千万,当了科级,追求处级,有了权力,追求更大权力,更管用等等。各有追求,无可厚非,但有两点需要认真思考:其一,一定要弄明白追求的目的性,“端正”二字对追求的方向至关重要!其二,量力而行,切不要有非分之想,不切实际的追求,是无坚实基础的“空中楼阁”,是难以站住脚跟的。因此,对“有”的思考一定要理性,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做一些脱离实际的无谓牺牲,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之中!
“无”,看似和中国其它汉字一样,没有特别之处。然而生活中,能在平凡简单中,活出个“无”样,实属不易,尤其是对其内涵的理解上,能悟其真道,那更是聪明智慧的灵动。民间有个顺口溜,传播广泛,“无车、无房、无钱、无烦恼,无权、无势、无忧虑!”听起来,似乎有点不求进取,其实深入思考,从中可悟出大智慧来,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乐观境界!“知足常乐”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哲学精神。西欧社会有一种观念,“不求穷人买得起矫车,只求富人能否坐公交车”,这种理念称之为“高尚的社会文明”。还有一种说法是,“不求社会绝对公平,只求穷人能丰衣足食”,这种平常简单的生活态度,是多么超凡脱俗!一个“无”字,是人们生活的一门大学问,需要慢慢地去品,仔仔细细去悟,方能悟道深入,得之正道啊!
从无到有,是一种追求,从有到无,是一种意象,再从无到有,是一种大道,再从有到无,是一种大象!
有和无,无和有,让我们慢慢地思考理解吧!智仁之见,山水之间!悟道也!
(李富胜,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九日下午)
作家简介
李富胜,山东威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威海市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被中央文明委、人事部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先后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三百余万字,其中由长篇小说《天边有个威海卫》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20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广播剧《为了孩子》、《那片蓝蓝的海湾》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创作的歌曲《领航中国》(与曲波合作)入选国庆60周年演奏曲目和惟一领唱歌曲,《你和人民在一起》《甲午祭》(与曲波合作)获泰山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