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体 > 正文

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8-19 15:49:28
  《八佰》能激发观众的观影欲望,就算是爆了。

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

  上周五,“姗姗来迟”的《八佰》,终于在全国不同城市迎来了第一波点映。

  灯塔专业版显示,8月14日首轮点映当天,《八佰》在全国仅放映了7029场,当日排片占比为3.6%;但影片却最终斩获了1438万元的单日票房、吸引了33.6万观影人次,单日票房占比高达22.7%,场均上座率达到了32%、场均人次则接近48,是当日票房冠军《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场均人次的3.5倍之多。

  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8月14日票房排行情况(图源灯塔专业版)

  受此影响,《八佰》也很快开启了第二轮全国大规模点映,点映时间为本周一到周四。而在第一波热度的助推下,新一轮点映的排片量、预售额均呈现出了不错的数据——在8月17日二轮点映的首日,《八佰》单日斩获5124.82万票房,助推当天票房突破7500万,刷新复工以来单日票房纪录。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此前两年的暑期档,《我不是药神》与《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均是在大规模超前点映的助推下,实现了票房的大爆发,进而带动了整个档期的大热。

  《八佰》有机会复制《我不是药神》和《哪吒》的成功、成为2020年影市的“救市之作”吗?从影片呈现出来的热度和行业预期来看,在排片、排座尚有限制的情况下,《八佰》即使很难冲击30亿或者更高的成绩,也大有机会成为一部票房15-20亿左右的爆款,带动影市的复苏。

  但《八佰》的前方其实也存在一些X因素。

  除了网络上所存在的一些口碑争议外,记者注意到《八佰》最大的争议之一,其实是发行模式。早在《八佰》定档初期,关于《八佰》将采用多种发行模式的消息就在行业传开了。最初的说法为,年票房200万以上的影城可以采取正常分账,200万以下的影城则需要采用买断的方式。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

  不过此后一段时间里,具体发行模式一直在发生变化,截至目前,市面上所存在的发行模式包括传统分账、买断和“保底+分账”三种。而据毒眸所了解,实际买断和保底方式还存在变数,因此很多影城也都没有最终敲定发行方式,甚至还有一些小影城迄今未能弄清楚自家适用的模式。

  “相比于点映数据,我更在乎发行模式的改变。”一位县城影院老板告诉毒眸,当他于8月8日看到不少影院群里开始盛传多个关于《八佰》发行模式的版本时,感到压力颇大。如今距离《八佰》正式上映只有不到3天时间了,这家影城还在“等着谈保底”,最后能否如期上映仍是个未知数。

  01 《八佰》正在重走《哪吒》的路?

  8月14日晚,很多影视人的朋友圈里都是一片欢腾,但长春某影院负责人李明(化名)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因为在第一轮点映当中,《八佰》片方对于具备点映资格的影院做出了一些规定,只有2019年票房1000万(含1000万)以上的影院,才有资格参与14日当天的点映。而由于李明所在影院上一年度的总票房只有300万出头,因此他和同事们并没能参与到那晚的行业狂欢里。

  “有些遗憾,但这挺正常的。”另一家同样没能参与点映的影院老板则很坦然,“每个片方点映的目的不同,以前也出现过点映不考虑小体量影院的情况。”究其原因,很多从业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即在于票房千万以上的大影城多数位于一二线城市,更容易保证点映阶段的上座率和舆论热度。

  “说白了,点映就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毕竟现在只要点映过后,一两天甚至几个小时就会把口碑传播出来。”一位发行直言,现在是内容口碑的时代,《八佰》敢做大规模点映,显然也是对影片的口碑具备信心。而在大影城、大城市做点映则更有机会,把各项数字和话题热度给推上去。拓普智库数据显示,8月14日的第一轮点映里,约74%的场次集中在了一二线城市。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

  在之前的文章(《哪吒》大爆,点映立了多大功?)就已经提及,去年《哪吒》曾在上映前夕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为了给影片造势,片方便采用了大规模点映的方式,其中第一轮点映的规模被控制在每天400场左右,且80%以上的排片占比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这么操作是为了先主打一二线城市的电影爱好者,而后向普通影迷和三四线城市扩散。保证口碑大爆的同时,也让观众充满期待。”有从业者表示,事实上,受到《哪吒》映前热度不佳影响,所以点映初期的票房、上座率情况都不是很突出,直到首轮点映后、口碑开始发酵,形势才开始扭转。

  相较于映前热度一般的《哪吒》,备受期待的《八佰》显然更容易旗开得胜:即使在8月14日参加点映的影院并不多,但从票房到上座率,各项数字还是给了行业很大提振。而豆瓣开分8.3分、猫眼和淘票票9.3与9.4的开画,让《八佰》的口碑随着第一波点映后,开始不断传播和外扩。

  点映过后,“八佰看哭了”、“八佰口碑”等与《八佰》相关的话题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成为了这个周末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数据显示,《八佰》在淘票票上的“想看”人数,在首轮点映结束后的8月15日、16日,单日分别上涨了2.45万和2.91万,是定档后单日增长数据最好的两天;而在猫眼上,15日、16日的“想看”人数,也分别增加了3万和3.5万,同样是定档后的峰值。

  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八佰》点映后收获的部分热搜(图源云合数据)

  更重要的是,虽然点映后的几天各平台的评分存在波动,但影片的舆论趋势是在向好的。灯塔专业版的舆情监测显示,影片在定档初期的正向舆情占比在80%上下浮动,然而点映后正向舆情占比却提升到了92%,很多人对影片的印象开始扭转。

  而伴随着口碑的扩散,片方也在本周适当放低了点映的门槛:8月17日—20日,部分年票房在200万元以上的影院,可参与点映,但每天只有1—2个厅参与,每个影院只能放映1—2场。虽然对场次依然有着限制,但陆续有更多的影院已经加入到了《八佰》的点映队伍中。

  这个点映的节奏,其实也和《哪吒》十分类似。从第二轮点映开始,《哪吒》三线城市的排片数量就在不断增加,最高时更是达到单日4000场。而因为首轮点映期间释放的口碑,大大调动了下沉市场用户的观影好奇心,因此在全国点映阶段,更是创下过单日3119.34万的票房成绩。

  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哪吒》曾在全国点映阶段创下单日3119.34万票房成绩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就在昨天,第二轮点映正式开始的第一天,《八佰》也在乘胜追击,刷新了数据新高——5124.82万的票房、34.9%的上座率(可售座位上座率77%)、129.8万的观影人次、场均观影人次达到72,刷新了国产影片万场点映的多项纪录。这天过后,《八佰》在淘票票和猫眼上的想看人数分别增加了1.3万和2万。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

  《八佰》点映期间的强势表现,无疑会让更多影城对此充满期待。一位影城经理曾告诉毒眸,在电影市场处于正常的情况下,“如果点映阶段上座率能达到30%、40%,影院就会考虑给影片更多的排片了”。而如今行业亟待复苏,作为复工后第一部大体量且具备票房号召力的商业新片,《八佰》本就大概率得到较多排片倾斜,点映期间的各种成绩,显然是又添了一把火。

  “如果一旦上映,肯定会多给《八佰》排片。”一位影院经理称,在口碑不崩坏的情况下,他寄希望于《八佰》能提振市场。

  截至毒眸发稿前,灯塔专业版提供的“票房预测大比武”显示,媒体普遍认为《八佰》将在14亿-17亿之间。这一数字虽然称不上大爆,但上述影院经理认为,“只要《八佰》能把疫情之后一直没去影院观影的普通观众重新拉回影院,就可以理解它爆了,至于票房最终能有多少都还不确定,毕竟现在市场和之前不能相提并论。”

  02 发行模式会成X因素吗?

  尽管按照业内的普遍预期,《八佰》拥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但也有不少人对其发行模式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有所担忧。

  早在《八佰》定档后初期,就有媒体报道称《八佰》将采用双模式发行,年票房200万以上的影院可以正常分账,200万以下的则必须缴纳一定费用“买断”影片,而更小的一些影城甚至可能无法放映。消息一出,网上立刻有“4200家影院被放弃”的说法,一度引发了业内热议。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

  但据了解,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且不论“4200家影院”这一数据本身和“放弃论”的说法不严谨,重要的是,当下《八佰》真正采用的发行模式,其实有三种——

  1.8月21日当影片正式上映时,年票房在200万元以上的影院,实行分账方式;

  2.票房在200万元以下的影城,按上年实际票房的一定比例核定保底金额,并缴纳保底费用;

  3.院线、影投对影片采取一次性买断,涉及到的影城此后将不再涉及分账。

  针对具体发行模式,毒眸采访了大量影城经理,其中包括李明所在的影院在内,不少影院采用的仍然是最传统的分账模式(这类影院年票房也都在200万+),即扣除了专项费用等固定的税费后,片方和影院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剩余票房进行分成。

  但值得一提的是,业内一直有“具体分成比例由片方和影院协商而定”的说法,不少受访影城也告诉毒眸,由于签署了保密协议,“具体的分账方式和比例不便透露”。

  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此前流传的假发行通知

  至于此前引发热议的“买断模式”也的确存在,只不过并非由影城直接和片方协商。按照媒体“霍比映画馆”的说法,买断合作是由是院线和影投,根据旗下多家影院的去年票房数据,和发行方确定打包价直接买断(而后分摊给旗下相关影院),影片上映后便不再与片方进行票房分账。

  而第三种“保底+分成”的模式,则算是一次创新。

  按照毒眸得到的消息,参与这类模式的影院,片方和影院方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普遍说法是3.5%,亦有消息说会变动)确定一个“保底票房”;此后影院再根据保底票房预付某个比例的“保底费用”,该比例和正常票房分账的比例相似,即保底票房的35%-40%左右;超出保底票房的部分,片方和影院再按正常模式分成。

  举个例子,一家去年票房200万的影城若要参与这种模式,即需要和片方按照3.5%比例“对赌”7万元的票房,并按照35%-40%的比例缴纳2.5万元左右的保底费用。而当该影院《八佰》的票房超过7万元以后,超出部分的票房,影院则将按照分账规则和片方进行分账。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

  在这种模式下,这家影院《八佰》的票房只要达到3万元左右,扣除向国家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5%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后,基本上就能覆盖保底成本了。而当该影院《八佰》的票房位于3万-7万这个区间时,影院其实是能有盈利的,但相较于普通分账模式,影院拿到的受益会更低。

  买断和保底模式的出现,在很多中小影城之间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王艺(化名)是北方某县城影院的经理,他所在的小县城里,同时有着好几家影院,竞争压力之下,其影院的平均年票房收入不足五十万元。当他知道华谊采用分线发行的规则后,有些感慨:“以我们影院的票房收入和体量来看,只能走保底分账,但现在还没有具体的保底比例。而要是比例过高,我就打算放弃《八佰》了。”

  像王艺这样的影院管理者并非个例。在中部地区的某个四线城市,有影院经理告诉毒眸,已接到了要缴纳2万元保底发行费的通知,但他还在犹豫:“影片定档比较匆忙,很多宣发工作没有铺开,热度下沉得相对有限。之前我们不知道要缴纳保底费,就先开了预售,结果只卖出了几张票。这样的预售成绩让我很犹豫,2万块会不会打水漂了。”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

  该经理表示,当地很多影院春节期间单日最高票房成绩不过8万元,平日里常常会出现每日几百元票房收入的情况,非春节期间大家的观影积极性本就有限,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去做这样赌注显然风险很大。所以周围不少影院都不打算缴纳这笔保底费用,想再观望观望。

  然而根据毒眸获悉的发行规则,参与保底分账的影院,“最晚于8月19日12点前完成保底分账发行片款的全额支付”。因此如果持续观望,这部分影院或将失去放映《八佰》的机会。而当下的不确定性,其实也会反过来降低一些影院地面推广的积极性,从而给影片热度下沉带去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过对于《八佰》的这次尝试,业内也有人持有不同看法,例如发行侧就有很多人认可这一选择。

  “小影城偷票房的情况十分泛滥,如果不在票房上做手脚可能就活不下来。之前片方更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今年情况特殊,也是时候做一些规范了。”有从业者表示,此次发行通知里还提及,过往有透漏票房等违纪情况的影院,必须使用保底分账的模式,也是出于预防、规范的目的。“另外今年行业的波动很比较大,片方可能也是担心一些小影院一旦关门,票款就收不回来了。”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电影《八佰》能否复制《哪吒》的成功?

  某公司发行经理则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大规模建设影院的影响,影院下游端经营压力已经非常大,需要进行优化整合,包括院线、影投也是。所以分账+买断可以让经营好的影院会越来越好,那些比较差的影院也会加速淘汰,这样下游端就会更加健康成长。现在之所以褒贬不一,是因为大家的立场不同。”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八佰》更多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这种模式想要被广泛复制、反过来倒逼产业变革,还有些困难。因为全国低票房的影城的总票房,可以占到全年票房的四分之一,行业的改革将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可能这次《八佰》会获利,但以后其他片方想要采取这种模式就有些困难了,毕竟在重要的档期里,比如春节档就很需要县城影城来支持票房。”某发行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张娜)

[ 责任编辑:张美璟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