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潘鲁生:乡村手艺增添生活温度

来源: 文化视界 2025-01-03 09:55:01
听新闻

乡村,是我们这个农耕大国祖祖辈辈劳作生活的地方。乡村的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最深厚的传统。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美的助力。

过去一年,许多设计师、建筑师、手艺人走进田野,将艺术创作、现代设计、传统工艺等融入乡村景观营建,让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特色民居有了一种别样的美。一些美术机构与村集体合作,举办乡村艺术季,吸引许多艺术爱好者和游客慕名前往。诸多乡村手工艺经过设计创新,进一步融入游戏动漫、高新科技和新的生活场景,不仅创造了独特文化体验,还跨界带动文化旅游和文博热潮,“圈粉”年轻一代,助力形成“手艺经济”。“村儿里的非遗”成为网络平台阅读量达千万级的话题;山东手造、大理扎染、福建簪花等网络热度及互动量很高;贵州白岩村、河北南峪村、四川桃坪村等收获大量关注;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的“老手艺·新设计”主题展览为代表的一批展览展示活动,生动呈现新设计、新创意和新生活……曾经饱受工业化浪潮冲击的乡村手工艺,如今既凭借其包含的乡愁记忆、凝聚的节日气息以及来自地方的乡土特色等,增添了生活的温度;又成为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共生的新动能,为地方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潘鲁生:乡村手艺增添生活温度

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的“老手艺·新设计”主题展览展出的玻璃工艺作品《文明之光》,作者王小珲。(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供图)

整体来看,这股艺术乡建热潮,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与经济互动共生的表征和见证,它连接着古老的传统,涌动着创新的活力,激活了非物质的文化经验,交织着文化的追求和生活的理想,质朴清新而又刚劲有力,所包含和展现的是传统文化的内生动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勃勃生机。

这股热潮的本质,是中华美学精神、本土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图景的回归与重塑。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当下,人民群众对于“美”与“好”的追求更趋向于文化精神层面,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中包含的记忆、情感和体验不断被唤起,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在日常生活的话题讨论、消费选择中不断被激发并深化,中华美学精神赢得广泛而深刻的共鸣。这提示我们,文化发展不能因为现代化转型,就忘了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根本;文艺创作不能为了纯粹的形式和观念而脱离生活;文化实践要深入生活,才能计之深远、行之久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到田野去,到民间去,既要深刻认识乡村的意义和价值,也要洞察乡村的更新与变革;既要关注实际的生产生活,也要有田园诗意的精神追求。

期待更多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将老手艺与新设计相融合,激活山水间的美,为生活增添温度,为经济注入动力,让文化更具魅力。

文/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原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来源:人民日报文艺)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