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由中国文化馆协会指导、江苏省文化馆主办、北京市文化馆支持的“汲取历史智慧 助力文化馆高质量发展——‘文化馆史’研究的价值和路径探索主题交流分享会”在北京江苏大厦召开。本次交流会是江苏省文化馆示范引领,率先举办当代中国文化馆发展史上首次以“馆史研究”为主题的理论交流活动,对文化馆行业来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交流会特邀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白雪华,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文化馆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新,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总工程师、中国文化馆协会秘书长、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保颖,北京市文化馆馆长王维波,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张广钦,北京碧虚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山,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副教授李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苗美娟,《中国文化馆》编辑部副主任王美玲作专题研讨,江苏13家设区市文化馆馆长、江苏省文化馆部分业务干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与专家互动交流。
▲研讨交流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知兴废,读史可以激励工作热情。江苏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彦国介绍了江苏省馆在中国文化馆史研究工作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和具体思路。赵彦国馆长自调任江苏省文化馆伊始,着力挖掘行业精神内质,激发文化馆人热情,注重基层调研,开展了四轮21场省内调研和3次省外调研,全面了解全省文化馆发展现状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文化馆发挥的重要作用,萌生并快速启动了研究“江苏省文化馆馆史”的工作计划,带领同志们梳理江苏省文化馆的历史脉络。在今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初步完成了馆史梳理,举办“江苏省文化馆发展历程掠影”专题展,揭开了中国文化馆百年历史发展从江苏开始、从南京启航的光辉历程。
赵彦国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文化馆人要知晓自己的“家史”,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树立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服务理念,这对正确认识文化馆行业发展道路,解决文化馆行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树立文化馆人职业认同和集体荣誉感,开创新时代文化馆美好未来具有重要的作用。
白雪华主任代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充分肯定了江苏在馆史研究工作方面的积极行动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强调,做好文化馆史研究工作要准确把握好两个方向,一是不能忘本,文化馆人必须要理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深刻领会文化馆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研究过程中,要守牢意识形态的阵地,对文化馆发展历程做全面系统的梳理,与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尽快拿出一个可供全国文化馆参照的体例示范;二是,江苏可以先行带头恢复理论研究部,借助文化馆史研究工作,多出理论研究成果,更重要是培养一批理论研究人才,从而以点带面,营造文化馆行业学术氛围,逐步将文化馆向研究性机构转变,建设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机构,打造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
赵保颖秘书长表示:继8月在陕西安康召开的《“文化馆史”系列丛书》编撰工作座谈会后,江苏省文化馆能这样迅速作出反应,积极行动,召开此次交流分享会,让我们看到了江苏速度,看到了江苏精神,相信通过此次会议会带动全行业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也会推动文化馆史研究走上实质性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文化馆协会已经启动了文化馆史研究机制,明确了研究及编撰思路,并将在专家咨询、经费支持、学术培训等方面尽力做好保障。
会上,李国新教授介绍了加强文化馆史研究和编撰“文化馆史”系列丛书工作的初步思路,强调丛书编撰应以馆史研究为基础,计划采用“1+N”构成模式:“1”即中国文化馆史的全国卷,旨在全面梳理总结中国文化馆的发展历程;“N”即中国文化馆史的地方卷,根据实际情况,分区域或分省梳理总结各地文化馆的发展演变情况。随后,各位专家围绕文化馆史研究的价值和路径作主题研讨。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文化馆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新表示:目前,我国文化馆理论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至今尚未拥有一部全面、系统、专业、权威地阐述中国文化馆发展史的著述。文化馆史研究和编撰工作对填补我国文化馆行业史的空白,对构建中国特色文化馆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1915年,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在江苏南京成立。江苏是中国近现代文化馆事业的发源地,是当代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排头兵,江苏省文化馆率先开展文化馆史研究和编撰工作,树立样板,责无旁贷。文化馆史研究空白很多,空间很大。通过文化馆史编撰工作,我们要在文化馆领域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出思想,多作贡献。
北京市文化馆馆长王维波表示:文化馆史研究工作是当代文化馆人的责任,是文化馆理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研
究历史是为了解决哲学终极之问,解决我是谁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当下文化馆定位问题,要从历史中找规律,找准主要矛盾,对解决方式进行研判,从而解决到哪里去的未来路径问题。
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张广钦表示:文化馆史研究首先要尽力还原历史,通过在史料原状描述上的经验总结,提供价值观念,给人以启发;其次要确定编史的体例,可以按照不同时期、不同主题,或者相互组合的方式来编撰。在编史方法上可以参考目前相对成熟的诸如民众教育馆史的研究,也可以根据搜集到的史料和不同时期的政策文本,分析发展脉络,做专题性研究。
北京碧虚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山表示:文化馆史编撰工作可以借鉴一些《中国图书馆史》的编撰经验。文化馆行业由一个个独立的文化馆组成,单馆史的编撰价值更大。个人建议把编年体和纪传体结合起来,并结合专题来编写。编撰中难度最大的工作是资料收集,特别是特殊时期的档案缺失,资料文件保存意识不强,弥补方法是依托档案馆、媒体报社等单位,尽量要做到每一年都有史料,通过史料分析,反复印证,最终编写入书。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副教授李斯表示:我们要划分清楚文化馆的功能史、机构史、事业史,这是我们做文化馆史研究的不同视角和不同方法,帮助我们更加明确地收集史料和编撰馆史。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的成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在此之前的部分我们就可以借鉴功能史的叙述方法去梳理和溯源,还可以建立文化馆史史料数据库,借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发现历史之间的关联,作可视化的呈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苗美娟表示:《中国文化馆》期刊将在第六辑特设“文化馆史研究和实践”专栏,目前已经向多家文化馆约稿,反响热烈,充分反映了各个文化馆对馆史研究工作的支持和认可。新一代文化馆人与老一辈文化馆人对文化馆的理解有所不同。在文化馆史研究工作中,可以尝试以新老文化馆人隔空对话的方式,呈现文化馆发展的历史变迁、功能转变,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中国文化馆》编辑部副主任王美玲表示:在编写文化馆史时,我们需要考虑到通俗性和故事性,要站在读者的角度,用图片、图表等形式丰富史料的内容,还可以呈现文化馆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观点见解。
会上,南通、扬州、宿迁、盐城等市文化馆馆长和负责人就目前各馆在馆史梳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专家进行了咨询和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过去、总结历史,是为了牢记初心,更是为了开创未来,走好未来的路。在把握历史规律中汲取历史智慧、获得历史启示,开启新征程、走向美好未来。”江苏省文化馆将携手全省“百馆千站”牢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以此次主题交流分享会为驱动,全力推动文化馆史研究和编撰工作,助力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苏省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