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刘君:我一直在向阳坡上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8-15 08:24:46
听新闻

刘君:我一直在向阳坡上

“原来我也一直在向阳坡上。”读刘君最新出版的散文集《向阳坡上》,这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向阳坡上》这个书名源自刘君在淄博当老师时写过的一篇文章——《26朵小花,在那向阳的坡上》。26朵小花是她曾带过的26个学生,她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教学而爱上语文,想凭着一腔热情助力他们到向阳坡上。也因此引发她写一写那些爱与温暖,以及冥冥之中的遇见。

刘君:我一直在向阳坡上

整部书就像一个时间轴,串起了刘君的童年、青年和中年,文字饱蘸阳光与温暖。刘君说,在所有幸事中最幸运的莫过于天性达观。每个人都会遇到好和坏的不同境遇,而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会让我们发现生活美好的一面,让我们走在向阳坡上。

被人“推到”写作的向阳坡

“妈妈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每天晚上我和妹妹都盼望着她讲故事,在那个没有电视与多媒体的年代,我童年的精神世界因此特别丰富与饱满。”如果妈妈讲的故事开启了刘君的文学想象之旅,那高中语文老师的一席话则为她插上了理想的翅膀。“高一时,语文老师给我们建了一个下里巴诗社,在他的鼓励下,我写了第一首诗《心中的树》。我曾问他诗意是什么?他说,诗意就是自然与美好,它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

把刘君“推到”写作向阳坡的还有她的师长和朋友。“刘玉堂老师曾告诉我,写作要明确目标读者,试着理解他们想看什么。要么讲一个带有启迪意义的道理,说服他;要么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打动他。”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看完《向阳坡上》的初稿后,为其写了推荐语:“刘君文笔轻盈而雅致,将幽思送远,关怀既切近又杳渺。诗的质地,画的神采,以清亮的声韵和柔细的笔触,扣人心弦。”这给了刘君极大的鼓励,也给了她前进的方向。

绘画与诗歌、散文相辅相成

《向阳坡上》封面的画及字都出自刘君之手,而书中既有诗歌,也有散文。对此,她表示,绘画与诗歌、散文相辅相成。

“散文可借鉴诗歌语言的凝练和文字张力,也可从绘画中借鉴色彩的运用、构图的设计,让文章变得更丰富、耐读。不同之处是,散文更自由,无论写人写事、状物抒情,还是哲理思考都可从散文中得到呈现。诗歌,则需要更广阔的想象力。”刘君认为,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都具有治愈人心的力量,每个人的生活都可能遭遇不如意,会有一些困苦挣扎,但在写作过程中,会不断内省,然后逐渐找到情感的出口。 

她说,写散文类似于在裸奔,你是什么样子,你的散文就会呈现什么样子,这使得散文天生有一种吸引力,其个人情味、唯“我”独有的思量,耐人寻味。即便主题是非“我”的文字,其心胸宽窄、情绪真伪,也都在文字中。

而在刘君的文字中,读者能深刻体会到她的一种能力,即与万事万物共情的能力。她认为,“共情是提高散文写作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只有平等甚至更低微地去面对写作对象,与他们产生共情,他们才会向我们缓慢地打开那些不为人知的隐藏的秘密。”

于沉静中获得万千思想

在整部书中,刘君最喜欢的文章是《有一条河穿城而过》,文中之河是乌鲁木齐河。她写道:“它给我勇气,冲破一切阻力向前;它微笑歌唱,哗哗的旋律和节奏做和声,这声音比其他任何音乐都更能安抚我;在月光长长的波影里冥想沉思,怎样选择才不会成为以后的遗憾,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呼应着我人生最初的所有情感。”这是她生命与写作的源头。

回顾自己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农场到乌鲁木齐,再到西安、淄博,最后在济南落地生根的生活经历,刘君表示,这些都是写作的最佳素材,之前想写却不知如何下手,“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年纪的增长,有一些事和人变得越来越清晰,像一团光亮,从一大片云的混沌中跳出来,跳进我的脑海,不断闪烁,好像在催促我去捕捉,然后呈现在纸上。”

“诗书青年,本无感伤,于沉静中获得万千思想。”张炜的题字,教会刘君,只有静下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些东西才会慢慢向自己靠拢。在沉静中,回顾过去,审视现在,将零散的思绪整理成有条理的体系,就是完成了思想的沉淀与升华。

刘君:我一直在向阳坡上

(来源:文玉空间

作家简介

刘君:我一直在向阳坡上

刘君,《大众日报》丰收副刊主编,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省报纸副刊工委会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秘书长,山东女散文家沙龙主席。出版散文集《为文有时》《向阳坡上》等。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