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两周年之际,广西云-广西日报与漓江画派联袂,以中国画长卷描绘平陆运河建设进程。漓江画派老中青三代画家全情投入,深入建设现场写生采风,用心用情用功呈现一首特别的《平陆运河进行曲》,用壮美画卷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
参与本次美术创作活动的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韦俊平,讲述了写生采风的所见所感。
以下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为了能顺利完成跟广西云-广西日报合作创作的长卷作品《平陆运河进行曲》,我们来到平陆运河写生采风。采风行程从南宁横州市开始,沿着平陆运河去往钦州的出海口,我感觉此行收获非常大。此前,我没有来过平陆运河建设现场,这次看到三个枢纽项目车水马龙、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作为画家,我的内心陡然升起一股想要表现这种生动场面的创作激情。我觉得,我们画家作画首先要被对象所打动,才有去创作表现对象的冲动。
爱家乡就要画家乡,爱广西就要画广西。漓江画派的主要表现对象是广西的自然风光、山水、风土人情,当然也包括了我们广西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所以这次创作既是漓江画派打造精品力作的需要,也是社会赋予我们漓江画派的历史责任,要用我们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个时代的伟大事业。
陆海联通创伟绩,画说运河写传奇
我国的“世纪水利工程”平陆运河项目起于广西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约135公里,项目估算总投资727.3亿元。修建平陆运河,联通西江和北部湾,这个设想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已历经百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平陆运河先后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等,上升为新时代的“国字号”工程。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是优化提升全国水运网络、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联网工程,建成通航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内陆及我国西南、西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将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对广西和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两周年之际,广西云-广西日报与漓江画派联袂,以中国画长卷描绘平陆运河建设进程。漓江画派老中青三代画家全情投入,深入建设现场写生采风,精心创作绘就画作,用情用心用力奏响了一首特别辉煌而动听的主题交响乐《平陆运河进行曲》。主题性美术作品在中外历史、美术史上均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历史发展、时代风貌的图像记录,也是文明进步、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大凡艺术家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总是蕴含着一定主题的,而主题性美术作品所指的主题性,是有着其特定含义的:具有相应的历史性、政治性、社会性、叙事性、纪念性。“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用绘画等美术作品来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悠久传统。中国美术史上的《女史箴图》《步辇图》《清明上河图》都是力证。“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笔墨当随时代,艺术适应时代,这是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和基本共识,也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努力方向。
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一般为表达宏大的国家战略、深刻的群体思想、主流的民族精神以及人类的基本精神追求,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与历史价值,有助于国家先进文化和主流意识的弘扬与导向机制的形成,在国家意识形态及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主题性美术创作在诸多国家重大美术创作工程的带领下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各地美术家、美术团体都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了一批反映历史问题、结合现实生活、表达当下思考的经典力作,已成为中国式现代美术最具特征的时代课题,已提升到国家层面的视觉史诗创作这样一历史与艺术双重使命的时空高度,成为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必经之路。重识主题性绘画创作的艺术价值,探讨主题性绘画创作的艺术规律,已成为解决与提髙当代画家思想认识的首要任务。
同时,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并非简单的“命题创作”或“政治图解”,而是要充分体现当代主流文化传播和人民审美的导向问题,精准体彰显当代人文关怀的价值问题和情感旨归,故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导向便成为创作实践的重中之重。对主题性绘画而言,画面承载的题材内容需要通过人物造型、场景部署、情节设计、构图布局等表现,凸显出时代风貌与社会变迁。特别是在宏大叙事与细节叙事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合理性、艺术性与独特性,不仅考验着艺术家组织、协调画面的基本功,还考验着艺术家的调研能力和变通能力。
我们期望艺术家再进一步深入实地现场,开展大量的采风活动和研究工作,准备好充分的文献资料和写生手稿,大到画面中的地形、建筑、山川、河流,小到画面中人物的发式、服饰、用具等,都要符合史实现实,保证画面内容有据可循和生动真实,从而能够引发观者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与当下的深层思索。
我们期望艺术家进一步在既有史诗的叙述框架基础上进行合理且自由的艺术表达。从事主题性美术创作需要超高的艺术素养,特别是随着画面尺幅的增大增长,艺术家越来越多地开始选择用大场景的叙述方式进行艺术表达,对题材的理解和诠释、对绘画观念的延展以及对国家与民族集体意志的充分准确表达,都需要我们更新艺术理念和技术手法,从而由艺术创作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我们期望进一步注重寻找鲜活生动的小主题和小细节。要以多元开阔的方法论为指导,除了要发现和创作大主题、大人物、大场景外,还要进一步注重寻找、挖掘、塑造城乡建设和自然风貌中鲜活、生动、感人的小主题,以小视角和独特的切入点表现大时代大方向,通过细节凸显出年代感和地域特色,从微观角度关注社会民生和底层人物,从而有效地延续中国美术创作的文脉传统、专业优势和人文情怀。
我们期望进一步对主题性创作培育机制作出新的探索。特别是漓江画派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高校和画家群体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建立起来的全新画派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画派与政府、画派与院校、画派与画家、画派与市场等复杂关系的有效运行模式,努力达成“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形成完整、合理、可持续发展与深化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培育机制。
正如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韦俊平所言:爱家乡就要画家乡,爱广西就要画广西。漓江画派的主要表现对象是广西的自然风光、山水、风土人情,当然也包括了广西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这既是漓江画派打造精品力作的需要,也是社会赋予我们漓江画派的历史责任。让我们努力响应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号召,肩负起更大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高扬中国精神,站在时代潮头,引领时代风尚,切实拿出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树立创作新时代史诗的雄心壮志,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优秀主题性艺术作品,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文/刘元见,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广西自治区检察院高级检察官助理(调研员),担任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案件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等多个法学团体职务。)
艺术家简介
韦俊平,壮族,广西都安人,现任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画艺委会主任、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
中国画作品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年广西艺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2021广西艺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水彩画作品曾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展》《首届中国水彩人物画展》(优秀奖)、《首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等画展。
作品曾刊登于《中国水彩》《水彩艺术》《美术界》、美术报、光明日报、广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及各类画册;曾举办过“乡村记美——韦俊平水彩画展”、“温山暖水——韦俊平笔下的乡愁”、“诗意乡土——韦俊平水彩艺术展”、“闽南行——韦俊平山水写生小品展”、“秋天的日记——韦俊平国画小品展”、“地苏河,故乡的河——韦俊平美术作品展”等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册《乡村记美——韦俊平水彩画作品集》《温山暖水——韦俊平笔下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