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朱尽晖:“以新提质”赋能下的西部美术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5-30 08:40:49
听新闻

【编者按近日,《艺术教育》2024年第5期刊登西安美院院长朱尽晖专题文章“‘以新提质’赋能下的西部美术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文章立足于新时代对文艺创作的时代之需和社会之需,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延展,探究以优化效能组合、统筹推进“大教育观”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主的美术高质量发展借鉴路径,以西安美院为例,探寻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西部美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以新提质”赋能下的西部美术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从“高原”迈向“高峰”,不仅成为近些年美术创作与研究的拓进标的,也从侧面反映了新时代新征程的艺术之需。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旋律。诚然,与高质量发展之需相比,不同层面的制约因素仍大量存在,例如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大等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势必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总的来说,这一生产力是基于创新本身为主导,试图摆脱固有经济发展模式、生产发展路径,使之具有高效能和高质量、高技术发展特征和先进理念的生产力。

应当看到,新质生产力的“新”,其内在要求的创新不仅是技术与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还有机制与管理的创新,以此提升环境的蓬勃发展力。而“质”则要求我们尤为注重那些以具有突破性的技术革命、创新配置的生产要素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托的先进生产力。

这也由此反映出从推动科技创新,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层面进行的战略谋划。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是立足于全球化科研前沿,对标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成,其适用性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也为美术创作研究迈向高峰,打造高地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术的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互为驱动,前者也正逐渐成为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就西部美术而言,“以新提质”赋能下的高质量发展,其路径探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优化效能组合,培育美术高质发展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其基本内涵主要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从而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对于美术而言,以此作为生发支点,一个重要方面即需要考虑优化作者、作品与人才和社会服务的效能组合。对此,西安美术学院坚定实施“名家、名师、名生、名作、名校”之“五名”战略:“为时代留下名作,用作品传播精神;为时代塑造名师,用名师传承经典;为时代培养名生,用名生回报社会;为时代打造名校,用名校推进文明。”名家铸就了西美辉煌的历史,使学院在国内外享誉盛赞。学院也在国内外持续打造、广泛推进“名家”的影响深度、力度与广度。“名师”不是称号,是才华。名师不仅知识渊博、技艺精湛,还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求、勇于反思,以先进的教学理念诲人不倦。名家创作了极具影响力的经典力作,引领英才前行。名师则在春风化雨中教化名生,二者共同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发展。对于有艺术潜力、创造力的学生,学院会进行跟踪扶持和培养,在每年毕业的博士、硕士、本科生中选拔一部分,给予不同程度经费支持,使其未来更好地面向中国、走向世界。作品是学院的立身之本、核心,用名作弘扬西美的办学育才理念,打动人心,礼赞中国,感动世界。规划未来五年的创作方向,思考什么作品更能打动人心、反映时代、为国贡献。用名作凝聚起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学院坚定实施“五名”战略,以该战略优化它们之间的效能组合,正可谓是恰切地提供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种“西美方案”和“西美实践”。

 二、统筹推进“大教育观”,夯实美术高质发展的根基。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要素优化结合,以此来适应发展,就是要变革调整产业形态及其组织,提升各生产要素的效率。现如今,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深入研究教育强国建设之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高校是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是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中必不可少、大有可为,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于此,对高校而言,一方面需要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人才,同时还应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的良性循环,推进三要素一体化,使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美术类高校,要切实增强美术教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使命担当,深入思考学院事业发展的新质内涵,构建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美术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集聚效应、倍增效应,着力在人才培养、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

具体而言,美术类高校应当坚持“大教育观”,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以此夯实美术高质发展的强根基。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例,近年来正是在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聚焦“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办学目标,紧扣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定位,实施“学科高峰打造工程”和“学科高地拓展计划”,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学科深度融合,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适应高水平美术院校发展的学科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全面推动了学院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提升品质,建设了一批“三种能力”——能画、能说、能写和“三个不重复”——不重复前人、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卓越教师团队。“三种能力”和“三个不重复”是教师的“六要素”,以此促进学院教研再攀高峰。在本科培养方面,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结合“双万计划”和“四个一流”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练专业特色,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人才培养亮点,打造国家一流精品课。在硕博培养方面,全力激活硕士 “四强”:专业强、能力强、创新强、应用强。博士实现“五个目标”创新:艺术为根基、融合多学科、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体系,由此开启学科特色新征程,也为实现美术高质发展奠定强有力的根基。

三、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赋能美术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除却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外,对于美术更为关键的一点便是人才培养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特别是不止于简单重复劳动的人员,而是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近年来,西安美术学院以此为理念,始终坚持协同创新,通过深度融合产学研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一方面,以精准适应新质生产力为要求,深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求焕新提质。聚焦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系统推进包括理念方法、模式内容等全方位的教育变革,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特别是发展理念和体系的新路径,以此构建起具有西部特色、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培养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这一点可以说是应时代之需,社会之变而言。特别是就新质生产力来说,它既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来源,也是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能源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创新驱动其典型特征除领域新,如区块链、智能制造等催生的新技术、新产业外就是技术含量高,这就为艺术创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人才提质的创新培养更需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强化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创新结合美育与科研,探索“基础研究+人才支撑+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链,着力推动构建适配西部地区创新链条的产学研体系,以此创造出更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名作。

除此之外,还应当继续深化探索人才机制创新,形成战略创新人才汇聚高地。在人才评价方面大胆探索、鼓励和引导,在高端人才引育上发挥集聚作用,持续加强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汇聚创新人才,培育名家、名师。始终把人才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强校之源,遵循人才工作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加快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治理体系,以更创新的思路、更强烈的担当、更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纵深实施“第三次创业”,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在奋力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同时,为更进一步推动西部美术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文艺创作应时代和社会之需,亦肩负着迈向“高峰”、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使命。对于西部文艺工作者而言,全力推进美术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重要也尤为必要,并在这一新的进程中,理应走在前列,向“新”勇进、筑“强”根基、融“创”驱动,以“新质”促“高质”,为谱写创作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探寻“高质”的西部美术创作实践与路径凝聚力量、提供澎湃持久的动力。

(文/朱尽晖

(来源:西安美术学院)

画家简介

朱尽晖:“以新提质”赋能下的西部美术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朱尽晖,1968年生,上海人。现为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CIMAM国际现当代美术馆联盟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指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教育部全国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艺术学名词审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综合材料绘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美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国家社科基金评委,陕西省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