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王跃奎丨中国画创新要回到写意精神上,回归诗书画印的传统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5-18 10:16:48
听新闻

《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孤立,《周易》主张,人们的行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即“天人合一”。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与《周易》思想一脉相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从此成为中国艺术的核心精神,笔墨纸砚便是中国人表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精神的重要载体。

《庄子·田子方》说:“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从庄子时代起,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就成为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传神写照”,宗炳提出“澄怀味象”“妙写畅神”,谢赫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蕴含这些审美理想和创作法则的写意精神在经历了大约700年以后的元代才得以完美实现。从唐代开始,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全面繁荣使艺术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张彦远“书画同体用笔同法”理论的提出,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思路,诗书画印结合初露端倪。文人画在北宋渐渐兴起,疏放与自我精神开始凸显,形神、实意等成为课题,用意与用笔成为焦点,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写意精神是核心精神,苏东坡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诗书画印的结合最终形成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为世界艺术贡献了杰出的样本。

王跃奎丨中国画创新要回到写意精神上,回归诗书画印的传统

龙门石窟 纸本设色 39cm×53cm 2021年

写意精神需要传承,作为写意精神的载体——中国文人书画形态也需要传承。如何传承?那便是在传统基础上有创新的传承。传承不是固步自封,创新不是凭空建楼。书画艺术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延续属性,承载着文化的传播功能,沟通古今,对话彼此,使书画艺术的交流成为可能,所以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有意义。继承前人的成就,才能更好地推动当前艺术的发展。因为任何一门艺术、任何一种文化,它都是有延续性的,所以说我们首先要传承,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更好的创新。传承应该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题材、造型、技法、材料、图式等艺术形态的传承,另一个更核心的应该是文化、精神的传承,就是艺术背后文化基因的传承。中国画的传统以诗书画印结合为主要特征,这是表达形态的传统,也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传统。这一优秀的传统需要继续传承下去,我们不能丢失,我们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当前中国画的创新更多体现在艺术表达形态上。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经历了发生、发展的过程,承载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深度和纬度,所以当一种艺术形态不能承载新思想、新意境的时候,就必须创造新的艺术形态。人类对于某种具体艺术形态的探索不是无止境的,需要在别的方面或更大的领域中去探索和开拓,一方面由于艺术形态本身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人们的视觉审美需要有多样性和新颖性,另外由于人们对艺术形态进行挖掘和创造的欲望,这是人类思维的创造力,也是一种人文精神。

关于当代建构,就是要把这个时代的精神、审美趣味融入画中,让作品成为这个时代的产物,而不是当代人画古代画。如果在你的作品中看不到这种时代性,就说明你在艺术的表达、表现上还没有自我,还是古人的艺术表达形态,没有自己的艺术语言。一个艺术家鲜明的个性其实就是要带有鲜明的时代性,把这个时代的精神思想和审美取向在你的作品中表达出来,读者才能在你的作品中读到你的信息和时代的信息而产生共鸣,才能让你的作品更大范围地产生影响,弘扬你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基于此,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山水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品质。这种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个性化语言的探索上。个性化语言不能自然形成,必须主动追求。那种“基本功打扎实了,随着时间的积累,自然会有个性面貌”的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良好的基本功、时间的积累,只是个性化语言形成的必要条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个性条件进行主观的选择与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性化语言的探索。

王跃奎丨中国画创新要回到写意精神上,回归诗书画印的传统

秋村夕照 纸本设色 34cm×46cm 2023年

对于个性化语言的探索,写生是最重要的途径。在写生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造型的创新,包括地域题材的选择,树石云水、花鸟虫鱼的结构方法(古有皴法)。其次是艺术表现技法的创新(通常称笔墨),包括绘画材料的选择、肌理美感的表达、色彩的选择与运用等。第三是构图的创新,包括局部的构成方式与整体布局。

中国画的创新,在实现个性语言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意境的创新。意境包括图式营造的意境和笔墨本身体现的意境。无论表达什么样的意境,作者都需要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以此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

创新,还要回到中国写意精神上来,回归诗书画印的传统,让中国写意精神源远流长,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放光芒。如此,中国画教学方可培养出为中国文化赓续文脉的优秀人才。

(文/王跃奎)

(来源:中国美术报

画家简介

王跃奎丨中国画创新要回到写意精神上,回归诗书画印的传统

王跃奎,1972年生于四川泸州,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研究员、青年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泸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教育部咨询专家,全国中国画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库专家。多次在全国大展中入选和获奖,曾获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