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青春进行时——山东艺术学院学生专场学术活动在山东美术馆顺利举办,该学术活动内容丰富,包括展览导览、学术讲座和馆校共育座谈会。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50余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在史论系主任孟宪平博士、授课教师周晶晶博士、陈珊珊博士的带领下参与活动。
一场学术导览:美育公共课搬到展场
山东美术馆学术研究部主任郭振宇、策展部主任崔文涛,引导山艺的师生参观“远行·回望——张宏宾艺术回顾展”,第十届“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以及“闳美山艺”山东艺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三个展览。
通过参观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了策展理念、布展的构思、展览呈现的线脉以及画家的创作历程、学术文脉传承,了解了画家艺术风格的演变,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发展之路。“青未了”展在一个全省的范围内展现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异同,打开了视域的广度。“山艺毕业展”则展现了一个院校不同专业同一时期的整体面貌,具有很强的个案特征。青年毕业生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迸发的创作热情,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参观者。
周晶晶老师说:“理论与实物的结合很重要,美术馆能够给参观者直观地感受艺术作品的机会,这与课堂上课件讲授呈现的效果完全不同,感谢山东美术馆提供的机会,这次参观交流是同学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一场学术讲座:以观者身份走近作品
参观之后,师生们在阶梯教室聆听了崔文涛主任以:“中国人物画的解读视角与技巧——自公共普及的角度”为主题的讲座。
讲座讲述了五个方面内容,解读了国际视野中“中国画”概念的形成与研究范畴,分析了中国画中人物画的面貌,归纳了解读难点,提出了破题思路,并以山东美术馆馆藏品为例进行了阐述。知识点密集,思路明确,研究方法新颖,给青年学者提供了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思路。
陈珊珊老师认为:“从未来就业的角度看待求学与实践的结合,大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的锻炼,两者结合起来,未来天地更宽阔。”
一场学术座谈会:在良性互动中碰撞成长
最后的环节,山东美术馆专家与山东艺术学院师生在四楼会议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山东美术馆副馆长姚允东、学术研究部主任郭振宇,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孟宪平博士、周晶晶博士、陈珊珊博士以及美术史论系研究生、本科生共50余人参加座谈。座谈会由郭振宇主任主持。
座谈会上,姚允东副馆长介绍了山东美术馆的发展,对美术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及在社会上产生的积极影响。对比了山东美术馆与山东艺术学院的优势互补,提出了院校结合的设想和发展思路,并邀请在校师生积极参与山东美术馆的建设,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以更加丰富的学识与能力报效社会。
座谈会师生们即兴发言,各抒己见,将在美术馆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进行座谈交流。同学们的发言生动而深刻,形成五点共识:第一是全方位在场学习的重要。通过现场观看展览,对于展览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更直观地认识,不再是走马观花。第二是参观展览的全面体现与视角延展。通过一天的参观学习,大家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在实际场域中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认知。第三是沉浸式学习。师生们从参观展览的体验到听讲座的理论梳理,再到师生专家间的交流座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学习对象为中心,以系统实践为线脉的闭环课程。既是一堂课,又是一个方法论的掌握。第四是三个展览不同视角的交互呈现,在比较中认识了策展的原理与作用。第五是第一次参与专业活动,改变了学习的角度,通过座谈会系统地阐述了观点,表达了自我,提升了能力。
老师们尤其感慨,通过对比学校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的不同,在现场直接面对课题进行解决沟通,比课堂上从文本到文本解决问题更加有效率。
孟宪平主任总结:“山东美术馆是一个很好的实习场所,同学们在这里用心学习,可以让身心得到全面地成长。让自己的所学变成能量,解决问题,站在人生发展角度看待问题。与艺术对话,从现象出发,如某类题材,传统与现代,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和艺术语言探索方面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启发。”
郭振宇主任说道:“这次活动是理论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的基本步骤:看实物、听讲座、思考总结、自我提升,这样的教学形式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大家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接下来要多读书、多交流、多看、多写、多实践,逐渐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论研究者。”
举办这场专场学术活动,对于山东艺术学院教育教学以及山东美术馆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成长的契机。
(来源:山东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