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董占军丨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站在新时代前沿的大湾区主题创作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4-08 09:37:01
听新闻

“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近期先后在济南、深圳、澳门举办。潘鲁生以绘画艺术的审美形式来表达他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关切、情怀与思考,站在时代前沿,关注新时代的脉动和前景,从静谧图景、繁华湾区中寄寓返归本源、生生不息的时代精神。

董占军丨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站在新时代前沿的大湾区主题创作潘鲁生,粤·大万世居

《寄情大湾区》的创作,体现了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中西融合、包容有度的人文情怀,既存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又交织着西方商业文化的影响,如今已形成多元化、体系性的繁荣发展面貌。潘鲁生自身所具备的学术使命感使其对大湾区的民俗情怀产生共情,并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去关注综合的大湾区,关注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民情与风物,最终创作出富有深情、蕴藉审美、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寄情大湾区》这组作品内“空无一人”的风景画面折射出十分厚重的沉思感,作品的画面喧嚣俱寂,苍茫无声,大湾区的种种风景便在其画笔下构成了静谧沉潜又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传奇作品。

董占军丨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站在新时代前沿的大湾区主题创作潘鲁生,粤·龙湖老街

潘鲁生在其艺术创作发展历程中,主张用设计赋予民间文艺(以下简称“民艺”)以新生命、新活力,寻求更具民族特色和学术底蕴的艺术风格,“坚守传统文脉,展现民艺之美”成为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不懈探索和永恒追求。

潘鲁生曾指出,当前的新文科建设十分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间的交流。长期以来,他倡导从设计学科本身特色出发,将哲学、文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紧密关联,广泛结合新文科的创建理念和发展经验,以求建设新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学学科重要体系。他注重树立设计学科的生态理念,不断推动中国设计学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构建。他认为应以设计视角,去突出表达工艺美术学科的优势和意义,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造物思想、文化智慧与生态理念做出创新发展,拓展现代设计学科的文化价值。

董占军丨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站在新时代前沿的大湾区主题创作潘鲁生,港·葵涌码头

民间文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之“根”,亦是社会文化之“魂”,更是当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潘鲁生在40年间走访民间手艺人、整理口述档案、搜集工艺资料,提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的命题,倾注心血保护民间手工艺与传统文化。2003年他自加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更加深化了对民艺保护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近年来,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完善,民艺保护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民艺博物馆吸引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以及民艺展览受到公众的欢迎,更加坚定了他对民艺传承发展的使命和希望。他认为,“这种现象的深层动力源自青年群体对文化传统的自觉追求和热情投入。传统民艺与青年一代,不是输入与传播的关系,而是发现与唤起的关系,我们应该激发青年一代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觉、自信、发现和再创造。”

董占军丨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站在新时代前沿的大湾区主题创作潘鲁生,港·大澳渔村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首席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编纂出版委员会主任,潘鲁生倡导推进民艺资源的传承与创新。“活态传承”,是他反复强调的“抢救”核心。寻找“中国之造”之美,促进中国优秀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了当下民艺研究的创新性。

董占军丨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站在新时代前沿的大湾区主题创作潘鲁生,澳·大三巴

“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不仅是一场展览,而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向一位教育家、艺术家致敬的艺术平台和多元视角。40多年来,潘鲁生一直是一位“笔墨当随时代”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引领者,他勇立时代潮头的大智大勇、大视野、大气度,成就他的大作品、大著作、大情怀,这才是大时代、大湾区主题创作背后的厚重底色、人生底蕴和人格魅力。

董占军丨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站在新时代前沿的大湾区主题创作潘鲁生,澳·官也街市

(文/董占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