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2-23 08:25:18
听新闻

今年,是九间棚典型推向全国的35周年,也是九间棚精神、沂蒙精神概念提出35周年。

我作为九间棚、沂蒙精神35年的总结者、研究者、传播者,当然也是见证者。我一直认为沂蒙精神概念的提出,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要重视沂蒙精神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政治背景与实践基础。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沂蒙精神的提出,是在九间棚典型宣传推广高潮中的事情。1989年,九间棚典型为沂蒙精神提出发挥了基础作用、实践作用、载体作用与样本作用。

 2024年2月18日,九间棚村年会在九间棚新征志宾舍会议室召开。作为新年伊始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我在会场朗诵长诗《九间棚35年》。现将诗歌发表。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正月初八,得知九间棚集团年会消息,一大早便坐高铁返回山中,参加会议。家门匾上的“蹲点”二字,是姜春云为我题写的。

九间棚35年

李 锦

1989年8月来九间棚,从采访调研到安家,一晃35年了。正月初九,面对九间棚村年会台下父老乡亲们,想起35年间与大家朝夕相处,一起走过的路程,百感交集,情不能禁。赋诗一首,以明心迹。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三十五年,人生几番?

来时青壮,悬崖敢攀。

岁月不逮,倏忽古稀,

膝盖已硬,望高亦叹。

台下乡亲,面熟心暖,

女儿成婆,家族绵延。

四代同堂,住房五世,

回顾往事,心轮辗转。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35年前的九间棚人。我用相机记录全村在一起看电视的场景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35年后的九间棚人。我用手机拍摄九间棚村的年会。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今年年会现场,我拿起手机又一次记录下全村开会的场面。

八九当年,天下有乱,

人心多测,万众期待。

江山执政,长久能否?

八月曾来,十月蹲点。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1989年8月,我在战友李敬堂的介绍下来到了九间棚。第一年,前后调研了52天,九间棚展览馆的珍贵资料就是在这一时期留下的。

身孤肩重,背包入山,

无随无伴,为党内参。

两床棉被,一扎蜡烛,

形单影只,岁寒衣单。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九间棚人居住了260多年的石棚,这是我1989年10月拍摄的。

五十四家,户户相探,

把手不松,嘘寒问暖。

党遇大难,国器生锈,

问道百姓,寻找匙眼。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我到九间棚,从县里带来两床被子,一顶蚊帐,一个手电筒,一扎蜡烛,随身携带的还有《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等20多本书,以及一本厚厚的剪报集。

时已架电,然常停电,

路虽修通,雨暴车返。

吃肉稀罕,破衣烂衫,

用油如金,一瓶一年。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我到九间棚时,村里的路刚刚修好,每逢下大雨,路就被冲坏。当时 村里人的生活依然贫困。

红门悬崖,深为震撼,

绕山石渠,运河重现。

烟熏火燎,如周口店,

中华一史,眼前翻演。

同吃同住,地瓜当饭,

挨家逐户,总问从前。

淮海参战,渡江支前,

村虽五户,亦多好汉。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我与刘德敬、刘嘉坤在工地上。

深山峡谷,悬崖天堑,

毛猴不走,石蛋满眼。

葛针缠腰,飞鸟不还,

二百多年,乃何不迁?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九间棚水源奇缺,村里安排民兵看守龙泉,村民要排队取水吃,用秤按人口的多少分给。当时排队取水的孩子如今都已成家立业。

姑娘难留,唯有月凤,

媳妇不来,光棍哀叹。

四婶三奶,做媒拉纤,

连哄带骗,村脉相传。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村民有了自行车,要放在山下的亲戚家里。这是村民扛着自行车上山,给将过世的母亲看一眼。100多人的村庄光棍汉就有13个,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棍村”。

五马同娶,山中庆宴,

陈芳少嫁,罚款一千。

故事多少,村情家事,

酸楚片片,泪水涟涟。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1989年8月,我来到平邑县天宝乡大峪沟。路问老翁:九间棚还有多远?语言不通,打手势相问。

沂蒙脱贫,修路架电,

嘉坤振臂,九柱擎天。

卖猪卖羊,毁家纾难,

团结奋斗,志坚如磐。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以刘嘉坤为代表的党员犹如“擎天柱”一样撑起了九间棚人对共产党的信心

党群同心,换地改天,

吃苦吃亏,红旗在前。

白天调查,晚上整理,

一笔一划,录言五万。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在九间棚精神调研展览馆中,有一面日记墙,这是李锦在1989年10月15日到11月3日的日记,20天的时间记录了5万多字。因为群众面对纸笔拘谨。总是白天在田间地头采访,晚上整理,经常夜里一两点不睡觉。

日测民心,夜观星汉,

国遇大难,天责压肩。

民间有方,我配钥匙,

定题党群,以安波澜。

大寨已远,九间棚现,

虎头退隐,龙顶待换。

宏言惊天,嘉坤赫然。

文章一出,天下传遍。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我到九间棚,是带着破解国家难题的决心来的。以毛主席“解剖麻雀”的方式将九间棚放在共产党执政的大背景中去分析。

领袖批示,莱西火燃,

日来千车,万众观瞻。

沂蒙精神,崭新概念,

我之调研,名声渐远。

一九九〇,16次往返,

富民富村,下山发展。

威海贩鱼,雪夜路艰,

首笔买卖,县城放鞭。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我与刘嘉坤到威海市靖海渔业公司“贩鱼”,这是我为刘嘉坤在荣城海边拍摄的照片。

兴办石厂,送学北大,

西藏回返,不计事烦。

几度挫折,几度艰险,

从不推卸,从不息叹。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1997年,我找朋友与北京大学联系,送刘嘉坤到北京大学读书。

嘉坤称哥,大娘呼儿,

孩喊大爷,情深意酣。

我为村民,村民爱我,

水乳交融,堪比当年。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我去西藏四年回来,与大娘在村口相见,在老人74岁那年病情严重时,我带她到济南看病。后来老人一直活到97岁,她见人常说:“我这条命是俺济南儿给的”。

年纪最长,当推德顺,

大曲六瓶,过年相看。

身体力行,传播文明,

农家兴孝,情洒山峦。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1989年在九间棚调研时,我常到刘德顺家了解旧事。刘德顺经常和别人说“共产党八路军看得起俺”。老人把我看成“共产党八路军”。

尊敬长辈,德顺德新,

德敬德明,德山德才。

德香老人,视若亲爹,

百次有礼,从不怠慢。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从1989年到九间棚调研,刘德香说“你家走吧,俺们这里穷,买不起书”,到2022年,我每次到九间棚,都会给老人带礼品,哪次也不落下。老人走了,我的东西找不到人送了。

二〇一五,家居山巅,

先建书院,后有展馆。

入门母子,明我心迹,

一人调研,半世盖涵。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2015年,我将家安在九间棚,在院子里,与夫人李海萍种下了九间棚的金银花,在这里扎了根。

调查研究,人称第一,

万里有客,四时观瞻。

人生一世,有此一村,

中华千年,有此一馆。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村中的九间棚调研展览馆、李锦蹲点调研陈列馆,每年有数万人来参观。

深山蛰伏,风雷在眼,

国有疑难,日夜难安。

龙顶悟道,年写百万,

域中智囊,国定邦安。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我在山中居住时,每天早上在门前石磨上写作。太阳升高了,回屋再写。在这石磨上,写过8本书。

温度可计,民意可检,

百姓掏心,从不视官。

村里来客,我去陪餐,

六不用菜,助我康健。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2022年4月,我与村中看望的老师陶俊峰被村民刘甲全请到家中做客。

甲学老伴,名称立兰,

家有羊汤,端来大碗。

甲全菜园,豆角南瓜,

放我窗前,任我尝鲜。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我与邻居刘甲学坐在地上,边干活边拉呱。

有邻甲亮,晚间同眠,

书院漏水,忙到夜半。

村民常来,倾心常谈,

家长里短,从不忌惮。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现在,我在山上一年要住八九个月,每天晚饭后便和邻居们在一起闲聊,有时一聊两三个小时。

龙顶山高,壮我腰杆,

龙泉水长,滋我肝胆。

我本百姓,回归人民,

以心换心,鱼水无间。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在九间棚精神调研展览馆、李锦蹲点调研陈列馆的迎面墙上,有一面雕塑叫《亲人》,表露我把自己当作人民儿子的内心想法。

九间棚好,我自心欢,

九间棚难,伤我心肝。

帮我村庄,挚友相待,

犯我兄弟,出笔强悍。

三十五年,一路照看,

好事成山,分文未揽。

只做好事,只写好文,

宋平面夸,很不简单。

注:2020年6月11日,103岁的宋平在北京听取我汇报九间棚村发展状况后说“李锦对九间棚是真帮助呀。帮助九间棚30年,不容易呀!”

嘉坤英雄,百姓良善,

一十八园,福荫千年。

困难之时,多有不解,

百折不挠,愚公重返。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刘嘉坤在九弯十八园建设中。

大陆药厂,机械扩展,

金银花开,产业一链。

农场长寿,四A风景,

边陲脱贫,国中典范。

老将老马,少将少帅,

龙年龙威,新年新盼。

九间棚兴,常有新篇,

大地论文,山中设坛。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2022年9月,“山东省社科论坛—九间棚现象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研讨会”在九间棚村召开,这是践行总书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一次基层论坛,论坛反响极大。

三十五年,风聚云散,

老人故去,照片常翻。

每看电视,回忆当年,

心不能静,情意更酣。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三十五年,我亦老矣,

嘉坤虽雄,数度住院。

山挺青松,雪立寒梅,

血肉情深,生死相伴。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兄弟同老,不觉时缓,

闲时常思,顺时亦念。

我们不在,依靠何人?

心常戚戚,夜长难眠。

天若有情,祈天常助,

地若有意,求地永佑。

江山不倒,福水长流,

沂蒙红旗,永远鲜艳。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一息尚存,赤心不染,

老骥伏枥,老且益坚。

廉颇黄忠,七十能战,

志在千里,气冲霄汉。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李锦在文章中写道“与九间棚不是故乡胜似故乡,与嘉坤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他从北京回来不回家,先到工地去找刘嘉坤,李锦讲上面的精神,刘嘉坤讲乡间老百姓的看法。

有阁望龙,松云常伴,

上护国运,下荫民安。

胸中无我,天下俯瞰,

入则悟道,气势无边。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山里有石场,是从石头缝里建的田地。春天来了,这里很好看看。然而,这里人民的生存能力,令人惊叹。

半世沉浮,命运多舛,

一生图强,难避权奸。

无官无位,无欲无利,

为国为民,心无杂念。

九间棚村,再帮一程,

仰天垂怜,再寿十年。

江山代出,更期后帅,

红旗高擎,我心方安。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每年七一,我都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九间棚的党日活动,这是20233年7月1日,我与刘嘉坤一起带领集团100多名党员,登上村里最高的如意崮顶峰。

一辈从文,经商隔远,

扶持乏力,心常抱憾。

真情实意,尽心尽责,

学者无钱,唯有识见。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我在山中,常吃煎饼。

山不在高,有名则灿,

水不在深,有灵不旱。

天池天潭,临渊镜鉴,

此地为家,此业为帆。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三十五年,日月经天,

与民同心,天地可鉴。

调查研究,一生一事,

  青山为碑,龙顶书丹。、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九间棚展览馆是山东省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总书记对九间棚有“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这边独好”的评价,这是我在展览馆前。

图片拍摄:李敬堂、钱捍、王会民、徐爱国、周勇、李现文(排名不分先后)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263)丨 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提出35年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金德锋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