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画家单靠卖画谋生相比,现在通过越来越多的版权输出机会,让艺术走进生活,让艺术融入生活,已经成为了不少画家由此获利的形式之一。
在此之前,数以千万计的画家中,其作品能以百万、千万,乃至亿元卖出的人,毕竟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但是,绝大部分画家画画的终极目标,又都要让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入到市场买卖环节,期望有人愿买,并且被人收藏。如果一个画家画出来的画长期无人问津,或少有问津,很大程度上,他就会因此失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而且画家的一幅画即使能够卖出去,它的价格也仅限于在这幅画上。何况能够买画的买家的面不是一般的窄,更何况任何一个买家,他们需要购买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纵观当今现实生活,真正喜欢艺术的人,尤其是大多数的年轻人,并不只是限于买画,买画是要受到许多条件、很多因素制约的。他们中的不少人表现出喜欢艺术的时候,往往会在自己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过程中,选择各种方式来满足自己对艺术的爱好和追求。这种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艺术化形式的出现,在对目前艺术消费体验群体的迅速崛起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此,尽管不是全部,但有不少画家画出来的画因为这种形式的出现,就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他们既可以通过自己作品版权的输出来获得报酬,同时,衍生出的同样属于艺术创作范畴的各类实用性作品,它们在市场流通中又会潜移默化的扩大了画家的作品影响力,推动了画家创作的积极性。
无容置疑,实用性总是伴随着周而复始的循环性,带来的是一种对艺术不停息的消费行为。应该说,艺术消费比艺术收藏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艺术消费又是普及和提高人们对艺术欣赏兴趣的重要途径。
可以这么说,画家作品的版权输出是多元的,并且是分层次的。不是顶级画家的作品才会有版权输出的机会,艺术为商业所需要,使得诸多普通画家创作的作品,只要构图、色彩符合产品条件并为消费者所认同,都会得到不同市场的青睐。
从只是卖画,到画家作品版权的输出,这样的跨界中的跨越,会是存在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一种方式。无论是画家,还是画廊,以及艺术经纪人,我们都要尽快地去接受和适应版权输出机会的到来,去拥抱更广阔的艺术品市场。
令人可喜的是,上海餐饮业已经出现了量身定做的艺术包间、艺术下午茶,以及饮品类包装的设计艺术化等,这种领跑于艺术消费的行为,将会大大提升人们对艺术的兴趣爱好。
让艺术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这是艺术最初诞生时的目的。而今天我们说艺术消费,并不是排斥艺术收藏。艺术不应该束之高阁,曲高和寡,要想让艺术更深入人心,艺术的版权输出,并由此创作出更多的艺术衍生品,这不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方法。
(文/朱长元)
作者简介
朱长元,资深媒体人,收藏家,独立艺术评论家,国际艺术经纪人,以独特的风格谈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用可操作的角度讲述艺术知识和艺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