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企业成功的金钥匙——周道许评张瑞敏新书《永恒的活火》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1-04 09:02:29
听新闻

企业成功的金钥匙——周道许评张瑞敏新书《永恒的活火》

 近日收到张瑞敏先生亲笔签名的新书《永恒的活火》,想起多年前我任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时曾赴海尔集团调研,当时受到了张瑞敏先生的热情接待。之后虽多年未见,但他改革创新的经验和故事却能经常听到。元旦假期静读此书,深感这本书不仅是张瑞敏四十年思路历程的精华,更是一部深刻描绘中国企业在变革中成长与转型的思想史诗。“永恒的活火”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命题,象征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不断变化与创新。这个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张瑞敏对企业发展的看法,特别是他对企业应如何适应并引领时代变革的思考。

“管理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个人获得尊严”

在《永恒的活火》中,张瑞敏展现了其管理思想的演进和深化。书中通过对话等形式,生动地阐述了海尔在管理变革方面的成长历程,尤其是“人单合一”理念的实践。张瑞敏将“人单合一”理念描述为三个合一:与用户合一,与目标合一,与价值合一。这种理念深刻地颠覆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将员工从执行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而更有效地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这种管理模式的革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参与感。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我深刻体会到了张瑞敏的话——管理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个人获得尊严,激发个体的潜能。作为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己成为能量的源泉,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正如书中所言:“量子自我既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又是一个为他的自我。”

企业成功的金钥匙——周道许评张瑞敏新书《永恒的活火》

▲人单合一示意图

“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

《永恒的活火》不仅是一本讲述企业管理的书,更是一本展示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生存和发展的指南。在书中,张瑞敏提出的多个管理思考,如“世界上没有不重要的人”“定义公司的不是产品,而是用户”“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最大的对手是自己”等。张瑞敏的思考涵盖了从人性的管理、企业的结构重塑,到组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再到员工的动力与创造力的激发。在他眼中,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而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不仅要在内部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造空间,还要与用户保持紧密联系,形成一个互动和共生的生态系统;如果企业能够建立正反馈的制度和管理模式,那么就会持续产生创新。

要抓住“人的内在动机和需求”

这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还在于张瑞敏对人性的剖析。在复杂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人性的因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张瑞敏不仅仅关注于表层的管理技巧,更深入地探索了驱动员工和企业成功的根本力量——人的内在动机和需求,从而实现了对企业文化的根本性改变。在书中,张瑞敏对于传统管理理论中人性的假设进行了重新审视。他认为,无论是X理论中的“人性本恶”还是Y理论中的“人性本善”,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人性。在他看来,人性更多是由外部环境塑造的,而企业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环境。

“定义公司的不是产品,而是用户”

《永恒的活火》一书中,张瑞敏深刻揭示了用户至上的企业哲学。他将用户的利益置于企业发展的核心,强调在全球化竞争中,真正的胜者是那些能够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企业。张瑞敏的思考不仅停留在产品质量的层面,而是更加深入地探讨用户体验的持续迭代与优化。在他的理念中,用户体验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更是企业文化和结构转型的核心。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突破了传统的流量思维,强调在物联网时代,企业必须采用一种更加动态和持续的价值循环方式来适应和领导市场变化。

“让企业像热带雨林一样生生不息”

     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张瑞敏敏锐地察觉生态系统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因此,企业不应仅仅囿于自身的发展边界,而应在更广阔的生态环境中寻求合作与创新的契机。他提出的“链群合约”模式令人眼前一亮,这一创新策略充分体现了企业与生态伙伴间的协同创新精神。在张瑞敏的视野里,企业已不再单纯作为竞争主体,而是转化为生态系统中的积极参与者,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开拓增值的可能性。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推动了企业与合作方的共赢发展,而且赋予了企业持续适应并引领市场变革的能力,确保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优势。

企业成功的金钥匙——周道许评张瑞敏新书《永恒的活火》

▲ 物联网生态的价值循环

《永恒的活火》是企业成功金钥匙

《永恒的活火》是一本全方位展示海尔集团成长秘密的金钥匙。它不仅展现了海尔集团发展历程的思想蓝图,更是对当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刻挑战和重新思考。对于任何寻求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新求变的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指南。通过张瑞敏的管理思考和海尔的实践案例,读者不仅可以获得管理知识,更能从中找到方法和动力,为自己和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文/周道许,博士、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 责任编辑:王南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