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清心闻妙香——王凤胜书法作品展”12月5日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长清校区)开展,展期近三个月,到2024年3月1日结束。为了祝贺王凤胜书法作品展开展,本网特重新刊发《丁再献骨刻文集联纪念王凤胜同志》,以飨读者。
丁再献骨刻文集联纪念王凤胜同志
据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山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政协文史委主任、作家王凤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在济南逝世,享年74岁。
据丁再献先生介绍,先生与王凤胜1975年相识,在此之前王凤胜在济南军区工程兵服役,后被部队推荐到山大中文系汉语文学专业上学,读书期间拜书法大家蒋维崧教授为师,开始学习书法。1975年被借调到位于济南市斜马路北口的山东省文联工作。这个时期丁再献在省革委机关行政管理局办公室,和王凤胜在一个楼办公,王凤胜在四楼,丁再献在一楼,后来见面时多次提到当年快乐单身汉的交往。从此,王凤胜和丁再献在济南市工作生活一直到今天,济南市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多少年来,王凤胜同志一直在关注着丁再献的工作和业余研究,就是官至宣传部副部长和省文联主席了,仍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丁再献的印象是:品质高,学识广,能力强。王凤胜同志将毕生的精力和才华献给了山东,今天突然离世,丁再献先生的心情可想而知。丁先生遂集亲自系统破译的东夷骨刻文字撰联,来纪念这位好同志、好干部。联曰:
中原大地,育风华文学才子,视山东为自己故乡,终成正果名扬黄河上下;
齐鲁兵民,增光彩习字称家,尊书圣是内心师祖,尽得天元声振艺界北南。
该联上下句各29字,共58字,可谓之长联了。上联主要写河南养育了一代骄子王凤胜同志,将文学才华献给了山东;下联在书圣王羲之的故乡,将蒋维崧大师传授给他的书画艺术,发扬光大。丁先生又将这副长联用他始创的独门艺术——骨刻文艺术创作成一幅书法作品。该联不仅遵守了楹联格律,还将王凤胜对第二故乡的贡献展现在山东人眼前,这应是难得的书法艺术杰作。
附丁再献先生长联墨迹:
据丁先生介绍,从2011年开始,电话中或见面时,谈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研究的话题最多。2011年2月22日大众日报记者刘英发表了《守望东夷——记东夷文化研究者丁再献》的专访文章,这引起了王凤胜的高度关注,第二天就给丁再献打电话表示祝贺和支持。以后见面每当谈及东夷文化和骨刻文字的破译,都极其兴奋。王凤胜说,我虽然是河南人,为骨刻文而自豪。但是,说句实话,应该说甲骨文是当时发现最成熟的文字,而绝对不会一夜之间就这么成熟了,肯定有一个初创和逐步成熟的阶段。对丁先生的破译成果,王凤胜认为,丁先生干了一件改变中国文化史的重大事件,史无前例,无德无量,将永载史册。并表示《东夷文化与山东》专著什么时间发行一定通知,他一定要参加发行仪式和座谈会。
2012年3月3日《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暨丁再献骨刻文破译成果座谈会在舜耕山庄隆重举行,王凤胜真的推掉了其他活动参加了会议,还和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宗廉一起为仪式揭幕,并发表了讲话,对丁再献东夷文化研究方式和中华文明源头论表示赞同,对骨刻文字破译方法和传承论证表示认可,对破译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表示全力支持这项工作。
王凤胜说,我写字是写作及工作之余的一种爱好和兴趣,书法是我的真情表达,对写作来说也是一种放松和补充。写文章是枯燥的,有时是绞尽脑汁,这再献一定是有体会的,书法也就成了我的副产品,可从来没想过成名成家。也有不少见面就夸王部长写的好,肯定也有不少批评,只是人家不当咱的面讲而已,但我心中有数,有空该写就写。山东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乡,我的老师又是大家蒋维崧,还从事文化工作,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还不近水楼台?因此,书法对王凤胜来说没有压力,就是这样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就是这样一位没想成名成家的长者,而被业界誉为作家、文学家、书画家、评论家,这就是王凤胜同志。
王凤胜同志1949年出生于河南省邓州。中共党员。197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山东省文学所研究人员,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走向世界》杂志总编辑,省委讲师团团长。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省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教授,中国文联委员等。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发表论文《关于新时期文艺民族化的几个问题》等100多篇。专著有《思絮集》、《周恩来文艺思想新论》、《寻觅偶记》、《新时期文艺散论》、《文苑纵横谈》等,主编《周恩来人格研究》、《中国先进文化思想研究》等。主持策划、组织出版《山东新文学大系》(15卷)等全省四大文化积累工程。获山东省文学评论一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王凤胜书法作品:
(来源:济南头条)
艺术家简介
丁再献,字章甫,号北海,1952年2月出生,山东沂南人。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诗词、书法,后受教于孙轶青、欧阳中石、蒋维崧、魏启后诸先生。2010年开始接触“骨刻文”,很快沉迷其中,并与其擅长的东夷文化、书法创作相结合,开始了艰辛的学习与破译工作,终成大观。
现为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骨刻文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著有诗词、摄影、书法作品集《山水平仄》等,与女儿丁蕾合著有《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