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23年11月19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委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菏泽曹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华汉服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曹县举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术委员会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学科带头人吴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委会秘书长兼副主任肖文陵,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超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员卞向阳,北京服装学院科技处处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永进,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金顶鼎奖获得者武学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服装学院院长、中国文化与发展促进会委员会服饰专委会委员李杰,北京服装学院教授、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服装学院副院长沈汀、服装设计与工程教研室主任骆顺华等专家学者及服装行业人士参加论坛。中共菏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生宏,菏泽市文联主席田继雷;中共曹县县委书记赵福龙、副书记朱宪龙、宣传部长王倩、副县长李楠等市县党政有关领导出席研讨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出席论坛并作题为“汉服产业发展与青少年文化认同”的发言。
潘鲁生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他在总结汉服产业兴起时代背景时指出,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构建,汉服的传承、设计与创新是汉服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汉服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媒介。要把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国际语境,展现文化发展价值与设计活力。
汉服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最深层次的认同,汉服穿着的生活化,展现了民族文化自信力,有利于提升传承中华文化自觉。作为全国四大汉服产区之一,曹县作为商汤故土,具有文化历史遗存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潘鲁生指出,青少年文化身份认同推进汉服产业的发展。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内容增量,促进汉服回归日常生活,有助于形成“着我汉家衣,兴我礼仪邦”的文化自觉。汉服上升为生活方式,适应大众生活素养与审美品味提升,显示传统文化服务美好生活的作用。汉服文化校园传承要有层次化,与教育特点结合,发挥汉服凝聚文化身份认同的价值。
潘鲁生强调,要从汉服文化发展历史,中华文化优越性方面开展青少年汉服文化认同研究,寻求汉服设计创新方向。服装行业协会做好政府与企业枢纽,发挥产业信息咨询功能,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专业指导与产业资源。汉服企业要实现制版方式升级,形成设计师资源库,加强与服装相关文博机构合作,促进传统文化元素创造性转化,提升版权意识,发展原创设计。
高校要与企业联合共建汉服创意设计生产实验室,加强工艺技术研究优化,建立生产相关环节专业数据库。联合举办汉服创意设计大赛,促进汉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学位服设计要依据14个学科特点分类设计,借鉴传统版式与剪裁方式,体现中国文化特色与大学文化。婚礼服设计要注重形制与命名的考证,身份与形制匹配,丰富设计装饰主题性,强化典礼服饰统一性,展现中华家庭文明之美。
潘鲁生认为,曹县汉服产业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多层次产品体系,开发多样化华服产品,以“一专多强”发展模式,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增进设计跨界对话,建立服装行业设计师交流协作机制,发挥“五大中心”作用,以设计驱动产业升级。引进数字化技术,从以“量”领先,到以“智”引“质”,重视产品质检,提升设计产品质量。打造“曹县汉服”品牌,融合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地方戏曲文化,增进汉服企业与文化数字产业合作,开发主题性系列设计产品。借助文旅力量进行汉服统筹规划,开展定制设计服务,实现“1+N”创新模式,打造汉服文化场域,发展沉浸式汉服体验游,展现汉服产业发展成果。
现代汉服产业的未来发展仍要关注青少年实际需求,立足传统文化根本,以设计创意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汉服产业发展与教育相连接,发挥育人功能,在推动汉服回归生活中,传承礼仪,复兴传统,传播文明。
(来源:潘鲁生民艺馆)
艺术家简介
潘鲁生,艺术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设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文化名家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