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在弯曲的山路行驶,尽管颠簸的厉害,但望着窗外陌生而新奇的美好景色,我依然按捺不住探访茶园的急切和兴奋。
车窗外的景色十分迷人,在我的眼睛里,似乎什么都是新鲜的,有点目不暇接。朋友说,昨晚下过一场小雨,因而大山像水洗了似的,草木植物格外鲜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尽管已过寒露,这里山野万物依然生机盎然而不失碧色。硕大的巴蕉叶被秋风吹拂着,不停地摇摆,仿佛一双双大手在欢迎客人的到来,那一片片翠竹,剑叶绿体,节节坚韧,昂首挺拔,在碧绿的环绕中,紫红色的三角梅一枝独秀,绽放艳丽,平添了一缕醒目的娇艳,令人眩目。偶然一潭碧水进入眼帘,秋风掠过水面,波纹如绫,有三两只白鹭在潭边戏水,碧水岸边,草密木秀,绿色茵茵。好一幅山水画卷!“山水之间,茶韵必达啊。”我情不自禁地念叨了一句。这次福鼎之行,是应友人朱建莉先生邀请观光茶园,体验茶的风韵味道,对我来说是“人生第一次”,格外亢奋激动。在观赏山色美景中,不知不觉二十多分钟的路程,瞬移而过,很快我们到达目的地大鹅山。
“沁鑫源”三个行书大字的大型广告牌,矗立在茶园的显著位置上,格外引人注目。朱先生笑了笑指着牌子兴奋地说,“这是货真价实的‘沁鑫源’白茶,‘沁’字沁人肺腑,‘鑫’字诚信如金,‘源’字,茶文化源远流淌。”听了他精彩的诠释,我似乎感觉到了茶园主人对茶文化独到的见解,值得细细品味。朱建莉先生原来经营企业,做得十分出色,在父辈酷爱茶叶影响下,十年前经朋友推荐来到福鼎包了数百亩茶园,他不以赢利为目的,皆因酷爱茶艺茶道,就在这里扎下了根,种茶养茶制茶,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茶人”了,每年收获的茶,除送朋友外都转给地方茶农经营销售,不谋利润,用他自己的话讲是“玩茶”,旁人说他“就是一个茶痴”,是的,朱先生就是爱茶如痴。
茶园位于海拔八百米的大鹅山半腰五百米处,是茶树生长的极佳位置,站在茶园中向上仰望,碧绿一片,草木葱茂,一片片茶园星罗棋布,向下俯视,平地处的茶园形态各异,有层层梯田式,有一团一圆式,更有棱角参差不齐的,大小相兼,好一片壮美的大茶园,又有一池一潭碧水,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亮,与山野万物,相映成趣。我被这景色陶醉了,“山水之间,茶韵必达啊”,我顺口又重复了一句,再一次道出了我心里的感受和对茶与自然的亲近之情吧。
我怀着童心般的喜悦和激情同朋友们走进茶园,看着油绿茂盛的茶叶,用手摸一摸捏一捏,那仿佛久违了的小叶片,感觉是那么爽快,弯腰仔细看看,眼睛顿时充满着异样的惊奇和光亮,这棵棵茶树,这片片绿叶,是我久已向往的期待,今天得到了满足。顺手摘下一片叶子,在鼻子上闻了闻,随后放进嘴里嚼着,我感觉到一种植物天然的草青味,又带着淡淡的苦涩。“这就是茶的天然原体?”我问朋友,“最后一批寒露茶已经采完了,这些老叶绿体是为明年的新茶保持营养呢。”他引领我在茶林中一边交谈一边寻找着“真茶芽”。很快他发现遗漏的一片茶叶,便采摘下来,凑到我跟前让我观赏并做详细的介绍。从他的讲解中我了解到,白毫银针为单芽,牡丹寿眉茶是一叶二芽或者是三芽,真的是长了见识。一阵秋风带来一缕清香,顿时沁人心脾,让人十分惬意。朋友引领我们来到一棵古茶树前,这棵古茶树底部树干粗壮,主干上的枝桠茂盛细密,碧叶之中盛开着白色兼淡黄色小枣般大的花朵,我摘下一朵来,深深的嗅闻着,真是香气宜人,直抵肺腑。朋友说,这是纯正的古茶树山茶花,我第一次触摸到山茶花,那种自在的感觉是深刻而厚重的,却又仿佛无法用语言表达。
观赏着茶园,体验着茶的感觉,我们不断发出“啧啧啧”的感叹声。“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到‘中国白茶第一村’看一看,你们会更震撼的。”朱总笑着说到。据介绍,号称“中国白茶第一村”的柏柳村有451户人,却有着4000多亩的茶园,还有400多亩培育茶苗圃基地,可以说家家户户都种茶,人人都有制茶技艺,当地收入90%来自茶园,这里的茶之所以品质优于其他,皆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露充沛,独有的红、黄土壤,土层深厚,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更充足的有机物质、丰富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促进了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总量的积累,利于形成香高味醇的白茶特质。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柏柳茶源地,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山影绰约,云雾缭绕,林茂谷幽,如梦如幻,原野平畴,山峦叠翠,纵横起伏。目极苍茫大地,尽收长天秋水,明媚秋阳与寒露气韵相互交融,大自然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图画,令人心旷神怡。在碧绿的茶园深处,有一片干粗枝茂的林子,朋友说这是一片古茶老树,大约是在民国初期栽植的,至今有百余年的历史,这块茶园可是宝贝,在这里可以寻根求源,研究茶的发展史,具有“标本”、“活化石”的重要意义。身在碧翠茶园中,脚踏坚实的土地,我们仿佛穿梭于绿色的海洋之中,用心灵触摸“茶”的脉动和“叶”的肌理,感恩大自然予人类的馈赠,真的是心神得到净化而回归于平实本真的境界。
我们来到柏柳村头,一座由岩石构筑的牌坊矗立眼前,仿佛一位勇敢的武士守卫着村庄,牌坊上镌刻着“中国白茶第一村”几个大字,格外醒目,石柱上刻有一幅藏头诗的楹联:“柏香萦户知草市昌隆,柳色横溪有华茶衍瑞。”对仗严谨,修辞讲究,寓意深刻,让人感受到茶文化的浓厚气息,朋友纷纷打开手机拍照,与“中国白茶第一村”合影留念。相约千年白茶之乡,品享一叶纯粹茗香,在友人的茶室里品茶,心静如水,茶香飘逸,真乃美的享受。君子品茶,气定神闲,悠然自得,乐在其中。朋友拿出最好的茶,白毫银针、牡丹、寿眉等不同品种,不同年份,用山泉水,用不同的沏茶技巧泡制茶水,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听友人介绍茶的相关知识,讲得头头是道,听得如痴如醉,我们像是一群小学生,听老师在讲一个古老故事,茶的传奇。从茶树到茶桌,云雾滋润,光照温度,精心采摘,科学晾晒,严格萎调等一系列的制作程序,丝丝入扣,逻辑严谨。难怪有人说,“制茶是修行,品茶是境界,浮生如茶,在哪里翻滚,就在哪里释放光华。”
我品着香茶,回味着这次“为茶而来”的深切体会,产生了太多的感慨。白茶淡泊,一叶如舟,划向心灵,醇心纯和,道由心悟,茶香自知。一山一水一茶园,一片一叶一率真,一迷一悟一茶道,一痴一醉一纯真,一杯一壶一世界,一茶一叶一缕风。茶,是天地间的精灵,是一方水土的灵气。
(文/李富胜,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拙笔题记之)
(来源:仁爱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富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威海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威海市作家协会、诗歌协会终身名誉主席,被中央文明委、人事部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
先后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专著十六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边有个威海卫》,文学及理论专辑《砂粒集》《天边那片海湾》《李富胜作品集》《我的文化密码》《探索之旅》《我的文化情怀》《我的民生情怀》《文化的力量》等,诗集《诗韵拾趣》《诗文小札》《最美四月天》,散文集《老院子》,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歌曲、诗歌、文学评论等。由长篇小说《天边有个威海卫》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20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广播剧《为了孩子》、《那片蓝蓝的海湾》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
创作歌曲有《领航中国》《爱在百姓心中》《你和人民在一起》《海誓山盟》《扬帆威海》(国际霍比帆船赛主题歌)《幸福殿堂》《人性的灵光》等三十多首,其中《领航中国》(曲波合作)入选国庆60周年演奏曲目和唯一领唱歌曲,本人受邀作为国庆六十年群众游行专家组成员;《你和人民在一起》和威海市建市30周年大型交响音乐史诗《扬帆逐梦》(曲波合作)获泰山文艺奖;大型音乐组歌《甲午祭》(曲波合作)获泰山文艺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