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王兆立评某校“打不开的门”:“堵”在学生眼前,也“堵”在老百姓的心里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07 13:33:08
听新闻

初夏的雨说来就来,没有一点儿情面可讲,虽然还是略带春雨的一丝“轻柔”,但雨水滴在身上毕竟不是件令人舒适的事,于是,带伞的行人纷纷打开了伞具,没带伞的也匆匆忙忙去找寻那能躲雨的地儿。

然而,有那么一些人既没带雨伞,也没有匆忙找地方躲避一下,他们就一直站在那,一直在那等。

这是一些提前到校的学生,因为不远处就是他们再熟悉不过、倍感温暖的教学楼,这个时候他们没有走出雨中,走进那能够挡风遮雨的教室,因为眼前是一道关着的门,他们在等待门的打开。

这雨中学校的门规定时间之前迟迟没开,家长、学生和过路群众这脑子里的疑问自然也就来了:这道门为什么不能打开?为什么就那么难以打开?

校方的答复很简单也很直接:“没有到规定开门的时间”。

这是前段时间发生在南方某市学校门前的一个真实场景。

因为没到点就让学生冒雨在门外等了那么长时间,大家都有意见和不解:规定时间不到就不开门,这“理”好像走到哪里都说不过去。

面对埋怨,校方也是满腹委屈:到点开门是学校的规定,这规矩难道说破就破?

看起来双方都有理,只是门里的、门外的所处位置不一样,这脑子里想得自然也就不一样。

门外的“埋怨”谁都能理解,下雨天这不是特殊情况吗?执行规定就那么机械、死板和教条、就不能人性化一点?难道消防车来了因为时间关系你也不开这道门?

其实,这个道理门里的人不是不懂,只是因为他们现在是站在门里这个位置,自然也有自己难言的“苦衷”:从关心孩子的角度这门是应该开,但违反规定开了这门,上面“怪罪”下来怎么办?还有就是,万一这期间发生点“意外”什么的怎么办?按时下的做法一定是严肃倒查、严肃追责,那时,“不到时间把门开了”绝对是不容推卸的问责理由,那后果还不得自己承担?

这双方的考虑看起来都对,门外的考虑问题很直接、很现实也很单纯,觉得开个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门打不开才是不正常,这是你的责任呀?但门里的考虑问题也很直接、很现实也很单纯,觉得这门不打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打开了才是不正常,得履行责任呀!

这样看来,这门开与不开还真是一个大“学问”,这道门的后边还真是大有“门道”。

其实这门开与不开也没有什么绝对,要看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人。

假如这门卫师傅是大名鼎鼎的李云龙先生,那绝对是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的把门打开:“孩子们,快进教室,别淋感冒了”。

即使门卫不是李云龙,他上级或上级的上级是一位李云龙式干部,得到的答复我们能够想象的到,那一定是“他奶奶的,这点小事还要请示,赶紧把门给我打开,什么?追责?老子在这,出了问题有老子顶着”。

但如果遇到的不是李云龙,而是处事风格与李云龙完全相反的什么人,那结果我们也能想象得到。

“这门不能开、规定在那摆着呢,要开?我得请示上级”熟悉流程的门卫必定是这样回答。

到了说了算的上级那,也必定是:“什么,开什么门,仅凭下个雨就成了开门的理由?不行”。也许还有一个可能的答复:“你把现场的录像给我传上来,把开门的理由说足了,我们集体研究研究再说”。

等有关方面“经慎重研究同意开门”的决定下来,估计也早过了开门的时间,即使上级同意开门的“决定”下来了还没到规定开门时间,洞悉现实的门卫也必定不会那么顺当,因为他可能要亲眼看到上级的文件或者领导的批示什么的,没有证据和依据,这门也是断断不能随便开的。

学校门口打不开的这道门,“堵”在学生眼前,也“堵”在老百姓的心里。

(文/王兆立,男,1966年出生于山东临沂沂水,现在威海市直某部门工作,多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台、《歌曲》杂志、大众日报和相关文学刊物发表诗歌、散文、歌词等不同体裁文章400多篇(首),曾编辑出版过40万字的专辑。)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