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研墨的工具。而把一种工具逐渐变成艺术品,在上面载文载诗载画,使其既能使用又能欣赏和留念,这便是砚史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的历史视野是诗文书画,历来讲究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书画寓人格物,而创造这个历史视野的工具就是“文房四宝”的纸、墨、笔、砚。在纸、墨、笔、砚中,能历千年而不朽者唯有砚,故而自宋代开始,藏砚并为砚作史建谱,砚文化从此代代相传至今。
构成砚文化的是历代砚论砚著,而支撑这个文化体系的是历代收藏和遗存的古砚实物。两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从而构成了一幅中国文化独有的历史画卷,所展示给中国和世界的不仅仅是一种文房书写工具,而是工具与文化已浑然融为一体,形成不可分离的历史文化现象。
日前,从考查歙砚历史产地的江西婺源县砚山村归来,又参加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研究分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作此文为念,并展示中国砚事的春秋故事,以使砚文化从小众到大众,从中国到世界。
战国和秦汉时期制青石四足研板和研石,当时用于制墨早期的墨粉研磨,白膏泥沁色中透出研磨墨迹,此砚代表着制砚的最早期样式,也是砚文化的开启形式。
晋代制青瓷辟雍形多足砚,辟雍形的中间砚堂和环周墨池,是代表两周时期太学文化的中为太学明堂而四面环水的建筑样式,是砚史中流传最久的样式,从汉魏直到明清。太学辟雍所代表的汉学最高形式,一直古老的华夏文明的象征之一,以其形制砚,反映中国文化历代不忘传承。
南北朝时期北魏制辟雍形十佛陀陶砚。鲜卑人创建北魏政权的北朝,曾一统长江以北,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高度汉化和笃信佛教是其主要的文化特征。此砚的辟雍砚式和佛陀形象,突出的反映着北魏文化的特征。同时,陶制砚的制作工艺,也代表着早期澄泥制砚的特点:澄泥精细和烧造坚实。
北魏制鱼猎图腾莲池形陶砚。北魏的鲜卑族是来自大兴安岭一带以鱼猎为生的民族,虽入主中原,深受汉文化影响,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其民族的生活传统。此砚中塑造有鱼和鹿的图形,正是其民族古老的图腾文化象征。
唐代制淌池式陶砚。在端石和歙石还没有出现在制砚材质中时,以青瓷制砚和烧陶制砚是魏晋至唐代时期的主要制砚方法。前低后高的砚堂和墨池一体的淌池样式,也是唐宋砚式的主要特点。
晚唐至五代时期制三足箕形端砚。产于肇庆端溪的端砚,在唐代又被称为紫石砚,貌似于簸箕样的三足箕形砚式出现,长方形砚式开始逐渐成为唐宋以来的主流砚式之一,更加便于使用和移动。同时,制砚也更为形象化和艺术化。
晚唐五代时期制三足风字形歙砚。歙砚出于唐而盛于宋,砚形貌似汉字凤字样的砚式,前窄后宽,四面下收内敛,中间束腰,砚身无一处直角线条,尽显雕刻工艺灵动,代表着晚唐五代时期制砚的精典艺术形式。
(文/程骞)
(来源:聚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