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题诗真绝命,遗作慰九泉——蒋维崧与恩师乔大壮的深情厚谊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8-24 09:23:35
听新闻

“白刘往往敌曹刘,邺下江东各献酬。为此题诗真绝命,潇潇暮雨在苏州。”这是近代词人、篆刻家乔大壮在苏州太安旅馆写给学生蒋维崧的绝命诗。读罢老师的诗,蒋维崧悲痛欲绝,“为此题诗真绝命”,想起自己跟随老师学习诗词歌赋、书法篆刻的宝贵时光,“潇潇暮雨在苏州”,泪如雨下,眼前尽是老师的音容笑貌。

乔大壮生前将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有艺术才华又肯努力钻研、不事张扬的门人。这个人就是蒋维崧。

乔大壮苏州自沉,给学生蒋维崧写下绝命诗

1948年7月3日上午,上海,乔大壮在家人的陪同下,到他的老友徐森玉家中拜访,两人相谈甚欢。徐森玉是文物鉴定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早年与乔大壮结识,两人成为兴趣相投的挚友。徐森玉留饭未成,乔大壮回了次女乔无疆家。午饭后他躺在床上佯装小憩,待家人午休不备悄然走出家门,乘坐火车,当晚来到苏州,入宿太安旅馆。

是夜姑苏狂风暴雨,乔大壮取出随身带着的笔墨纸砚,展开置于书桌,下笔草成数语,墨迹干后,将其叠好,搁置在书桌中间显眼处,另将写好的一首诗托付给宾馆工作人员代其邮寄。之后,他冒雨漫无目的地在苏州街头游荡,大街上只有他一个人,任凭风雨击打。行至平门外的梅村桥下,面对汹涌澎湃的河水,乔大壮停住了脚步,站在河边,很快便大水过膝。乔大壮闭上双眼,仰天长叹“天不容我啊”,即倒在湍流的河里,随浑浊的水漂流而去。

天亮,乔大壮遗体被人发现。噩耗传遍大江南北,京沪及东北地区报纸皆刊讣闻,深切悼念这位饱含才气、勇气和爱国情怀的文化巨匠。时年乔大壮57虚岁。

消息很快传到南京,曾在中央大学师从乔大壮研习诗词、篆刻、古文字并一路追随学艺的蒋维崧(1915—2006)悲悔交加,取出老师两天前离开南京他的住所时亲笔写给他的两首绝句:

室中传恨后如何,

老去分明托逝波。

但使此瓶千日醉,

平生无泪比黄河。

颂桔诗成见苦辛,

国中荡荡更无人。

此行不是无期别,

试向初平觅通真。

读了一遍又一遍,“此行不是无期别”,蒋维崧后悔自己未能在当时体悟老师的悲切之语,错过了将老师留在南京的时机,以致铸成大错,“平生无泪比黄河”。于是,他急奔苏州处理老师身后之事。整理遗物时,蒋维崧在老师胸前口袋里发现一张纸片,上书“责任自负”,为老师亲笔所写。生死安排,如此从容,这是老师的出世风格。

办完老师的后事,蒋维崧回到南京。刚到家门,打开信报箱,见有一封寄自苏州的信函,看笔迹他一眼便知是老师寄来的。蒋维崧急忙拆开信封,打开信笺,是老师写的一首诗:

白刘往往敌曹刘,

邺下江东各献酬。

为此题诗真绝命,

潇潇暮雨在苏州。

这是乔大壮在苏州太安旅馆写给学生蒋维崧的绝命诗,并附有后记:“在都蒙命作书,事冗稽报,兹以了缘过此,留一炊许,勉成上报,亦了一缘。尊纸则不及缴还。维崧先生是正乔大壮三十七(1948)年七月三日夜中苏台客舍。”

题诗真绝命,遗作慰九泉——蒋维崧与恩师乔大壮的深情厚谊

乔大壮先生

教育部对桌办公,乔大壮书法深得鲁迅欣赏

乔大壮,名曾劬,字大壮,室名波外楼,时人尊称波外翁。1892年正月生于四川华阳,少年时期进入京师大学堂前身北京清译学馆,专修法语,多次受到外文总教习辜鸿铭的鼓励。毕业后就职学部图书馆(后并入北京图书馆),精研目录版本学,1912年起供职于北洋政府教育部,与周树人(鲁迅)同在教育司第一科,亦为佥事。乔与周两个人对桌办公,这样同事了四年多。在鲁迅日记中多处提到乔大壮,甚至“自集《离骚》经句为联,托乔大壮写之”。原句是:“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此联一直挂在北京宫门口西三条鲁迅故居“老虎尾巴”的西墙上(原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可见鲁迅是十分欣赏乔大壮书法的。

1925年乔大壮与周树人辞去教育部之职,周当年南下上海,乔大壮则于1927年到达南昌,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南昌起义。此后,他辗转各地,1935年以国民政府实业部秘书受聘,兼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讲授词学、书法篆刻艺术。蒋维崧此时正在中央大学中文系读书,他是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名峻,又作畯,字峻斋,室名费白日宦、归网室。蒋维崧出身诗礼之家,从小打下良好的国文基础和书法底子,1931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实验中学,1934年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学者黄侃、吴梅、胡小石、汪辟疆等。

乔大壮受徐悲鸿之邀兼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20岁的蒋维崧在书法篆刻艺术方面展现出不凡的天资与基本功,颇得乔教授的赞赏,他专为蒋维崧指点,并将蒋维崧书法篆刻作品介绍给潘伯鹰、徐悲鸿、罗家伦、徐森玉、谢稚柳等名家,他们也经常托蒋维崧刻印、写字,使其声名鹊起,成为圈内冉冉升起的一颗艺术新星。1938年,蒋维崧毕业留校担任中文系助教,并随校西迁至重庆,在那里与乔大壮会合。那时正是中华民族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大批文化名人云集重庆,形成中国文化高地。在乔大壮的引领下,蒋维崧有幸结识了一大批文化界大咖,包括于右任、章士钊、张大千、董寿平、沈尹默等。

题诗真绝命,遗作慰九泉——蒋维崧与恩师乔大壮的深情厚谊

蒋维崧先生

介绍认识沈尹默,共同培养民族文化传代人

乔大壮到达重庆之后不久,便离开经济部(原实业部),受聘于著名书法大师于右任担任院长的监察院,与书法家沈尹默成为要好的同事和同道,共研书法、诗词、篆刻。乔大壮比沈尹默小9岁,常以兄弟相称。1939年,一部分在重庆的篆刻家起意组织印社,乔大壮忙前忙后。巴社成立,乔大壮亲任社长,章士钊、潘伯鹰、谢稚柳、沈尹默、徐森玉、蒋维崧积极加入,队伍壮大。巴社并无固定活动场所,一般是轮流在会员家中和办公室雅聚,一周一次,展出近作和所得文物,品评交流,互鉴互携,互赠得意之作,态度极为认真。

1943年,巴社编印《巴社印选》(第一集),首次印制仅有40册,乔大壮亲笔作序:“作者八人,气类有徵,甄匋日广,可不谓之盛乎。”印选线装石印,古风扑面,典雅厚重,收录了谢翰华、蒋维崧、曾少杰、高明、黄石、陈敬先、徐文镜、朱景源等八位时誉甚高的篆刻家的作品。

经乔大壮引见,蒋维崧与沈尹默(1883—1971)相识。当时沈尹默书法、诗词已然了得,被赞誉为与于右任齐名的书法家。此举彰显了乔大壮为人之大气象和对蒋维崧期望之高。沈尹默不负好友重托,拿出看家本领,引蒋维松书法、诗词步步登高。

1941年下半年,应广西大学之请,蒋维崧离开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前往桂林执教,但在这里时间并不长,就应邀进入中国银行,先后供职于昆明、青岛和南京分行。

这期间,乔大壮也经历诸多悲欢离合。1940年贤妻病逝,此后不久乔大壮离开曾经供职多年的政府部门,应聘到中央大学国文系做专职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大复校南京。接下来诸多纷扰便不断来袭。1947年夏天,中央大学发生解聘教师风潮,乔大壮与校方据理力争,以辞去教职相挟,力图维护多数教师的权益。

秋季,应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许寿裳(1883—1948)邀请,乔大壮赴台任教。1948年2月18日,许寿裳在宿舍被潜入室内的窃贼杀害。乔大壮赴台本是受许寿裳所邀,不承想引路人被杀害,其悲痛欲绝。其后,台大聘乔大壮为国文系主任,时到暑假又以“莫须有”的理由予以解聘。乔大壮无奈只得离开台大,返回上海,住在次女乔无疆家中。不日又去南京探望故友,并希望在那里找到一份工作。

到了南京就住在自己的学生蒋维崧家中,此时蒋维崧正在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做事。让乔大壮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的中央大学混乱不堪,哪还有人顾得上工作?原先的一些同事已经离开,乔大壮重回中大的希望破灭,不得已于7月1日告别蒋维崧再回上海,另谋生路。第三天,乔大壮自沉于苏州浑浊的河水里。

乔大壮共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虽然孩子们都有一些艺术天资,却无一人被父亲认为是在诗词、篆刻、书法方面的可塑之才。孩子们学的有铁路管理、飞机驾驶、土木工程、航空工程等专业,都是工科类实用性强的科学技术专业。但是,乔大壮又特别看重自己手上掌握的这门篆刻艺术,于是他将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有艺术才华又肯努力钻研、不事张扬的门人,这个人就是蒋维崧。

乔大壮的次女乔无疆说:“其高足蒋维崧君,于甲骨文、金石耽延有素,早年即能传其小学、篆刻,蜚声京华,先父极为器重,给予严格训练,多方培养,两次为其印集题诗,并把珍藏之陈师曾手拓之印蜕一册赠之,于后记中郑重相托:此册诸作,皆丈于踌躇得志之时,手拓见诒。藏之箧衍又十有三年,岁月如流,可胜怅愧。峻斋笃嗜前辈制作,用兹郑重相托。诚以忧患余生,空工投老,不得不于心知其意之贤,期永故人金石之寿也。”乔无疆说,其父又把蒋维崧推荐给沈尹默、徐悲鸿老伯,“共同培养民族文化之传代人,沈徐二位大师也同深器重。”

题诗真绝命,遗作慰九泉——蒋维崧与恩师乔大壮的深情厚谊

题诗真绝命,遗作慰九泉——蒋维崧与恩师乔大壮的深情厚谊

不负波外翁重托,蒋维崧促成老师遗作问世

蒋维崧没有辜负老师的重托,波外翁辞世后,他即着手收集散落在各名家之手的老师的篆刻作品,促成《乔大壮印蜕》问世,内收乔大壮制印280余方。乔大壮生前好友徐森玉题写书名,蒋维崧书跋,最后页还附有乔大壮写给蒋维崧的那首绝命诗手迹。《乔大壮印蜕》于1950年印制。1988年,乔无疆整理编辑、蒋维崧审定的《乔大壮印集》由山东大学出版社联合故宫博物院出版,蒋维崧力邀沈尹默、沙孟海等名家亲笔题写书名,自己则亲笔书写出版说明等,不遗余力。

乔大壮的诗词风格起于曹操、刘桢,究极唐宋,自成一家。1944年到1945年间,乔大壮曾经亲自删订编成《波外诗稿》《续波外诗稿》各两卷,蒋维崧依照此稿,于1948年乔师自沉后刊行。后又依据蒋维崧所藏乔大壮手稿整理出版,先后有台湾艺文印书馆手稿本、四川人民出版社影印本。蒋维崧在《后记》中写道:“先生写诗,不论什么事情凡心中所欲言,或难以言明的,总能以雅洁的诗句委曲表达出来,这可以说是先生的绝诣。”

君子之为学也,深其功。蒋维崧在学业与艺术追求上牢记乔大壮以及章士钊、于右任、沈尹默、徐悲鸿、潘伯鹰、徐森玉诸位前辈之殷殷嘱托,孜孜不倦,精益求进,善学多识,为学谦和,博得声远海内外的著名教育家、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之誉称,更是界内屈指可数的书法家、篆刻家。波外翁当含笑九泉矣。(文/许志杰 来源:齐鲁晚报网)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