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辛弃疾学术研究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在甘肃临夏康乐县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文艺家们齐聚“花儿故里·生态康乐”,共同研究交流辛弃疾文化,助力稼轩文化的保护挖掘。以下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邹卫平访谈实录。
问题1:您认为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好辛弃疾精神?
邹卫平:毋忘初心,家国情怀,担当任事,敢于创新,追求卓越,这是稼轩精神和稼轩文化中的核心内涵和突出特点。稼轩始终不忘祖籍桑梓,有他的诗句为证:“家本秦人真将种”。对于当下奋斗新时代很有现实意义。我认为,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好稼轩精神,要做好结合的文章。结合康乐县党政中心工作大局,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结合文旅事业和产业推进,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双创”要求和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结合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需求。
问题2:对稼轩文化的研究传承,康乐县还有那些迫切的工作要做?在硬软件方面还有什么不足?
邹卫平: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可持续的文化系统工程,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当其冲的是要做好近中远期专项科学规划,做到规划引领,就像这次举办高端论坛一样,举全县之力奋而为之。硬件方面,结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些新建的文化广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可用稼轩或幼安、辛弃疾命名,有些中小学校等机构社区社团也可以如此。软件方面,中小学可以稼轩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县文博机构也可设立稼轩文化常规展览,公共场合、公益广告等多设置稼轩文化元素,媒体多开设主题专栏,多举互动性参与性强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大众赛事等。规划确定后,一届接着一届干,让稼轩成为康乐县乃至临夏州的形象代言人。逐渐做到“康乐无处不稼轩”。久久为功,必有大成。
问题3:请您谈一下举办稼轩文化论坛的可持续性,必要性。
邹卫平:这项系统性文化工程包括普及和提高两个层面。这次高端论坛就是提高层面的高举高打,高点起步。初战告捷,可喜可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把这次论坛作为首届,今后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定期不定期的举办下去,每次确定一个符合康乐县阶段性工作中心的主题,规模根据需要可大可小。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打造成康乐乃至临夏的一块靓丽文化品牌。让山东济南高新区、江西上饶铅山、甘肃临夏康乐,三个跨越祖国东西南北,因稼轩文化而结缘的地方,三足鼎立,同向奔赴,共同谱写出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稼轩文化的新篇章。
(来源:康乐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牟瑞仕、陈爱琳)
文化学者简介
邹卫平,汉族,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济南市政协特邀委员。
曾任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副会长、第五届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首届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济南市政协十一、十二、十三届常委。
原中共济南市委副秘书长,济南市文化局(济南市文物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济南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著有《砚耘丛著(上下册)》《砚耘斋课吟》《清风泺源来》《历山笔耕集(上下册)》《历耕集》,合著有《泉城文化社会办创新研究》等专著。曾获第六届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入围第三届国家文化部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