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是余地和分寸,人的一生始终在把握“度”。
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然而有时我们并不去把它烧到沸点。比方说高原上的水到不了沸点,另当别论;但也有烧煮某些东西不用到沸点,有的时候不能到沸点,到沸点就糊了、过了。
度是温度、程度、速度等等。人的一生始终在把握“度”,小时候贪玩,满地奔跑玩耍至大汗淋漓,超过了“度”以致疯过头而尿床挨骂;及长,读书用功不到“度”而失败致名落孙山;恋爱、结婚不断磨合两人的“度”而携手到老;工作、学习审时“度”势而规矩人生;择友、相处也必须把控“度”而成终身知己。
记得看过一个外国电影,剧情大致说的是有个孩子尿床(不是贪玩致尿,而是有一种少年病),母亲罚他自己把被子晾晒在阳台上。因为他的家是同学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所以他每天下课总是以最快速度奔跑回家收被子,免得被同学看到而耻笑。后来,随着年龄增长,病也好了,还获得了全区田径比赛金牌。我想,这些事或许都和“度”有关,因为有病而尿床过度,因为羞耻而长期超“速度”奔跑,因为长期奔跑练到一定“程度”而获取荣誉。
倘若是古代之科举,又或当今的高考也需要调整考生考前的“态度”;把握学习的“进度”;提高自己的“程度”;加快答卷的“速度”。到最后金榜题名,成功者都把握着“度”。当然,古代、近现代也不乏有科举不中而成就、影响巨大的,殊不知,那些人在落榜后,亦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继续把握“度”而获成功的。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处的温度,要控制在75度,不能让它烧到沸点,否则就要“闹掰”,想想有点道理。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形,从小是发小、赤窠兄弟、闺蜜小姐妹,而后一同前行,继而相处升温到沸点,逐渐开锅,最后两个人友情崩了,割席分坐。有一句上海的俚语说“老交、老交、屁股烧焦”,也许指的就是这类事情。
在另外一个意义上,“度”是余地和分寸。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与朋友的交往上、在婚姻和家庭上,都有举不胜举的例子。除此之外,在学习上、工作上,以致缩小到你所从事的专业上,都要把控度,留有余地,掌握分寸。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玩瓷、烧瓷,如果温度烧不到要求,瓷色发不出;如果温度稍微过一点,颜色便发焦,可见分寸把握的重要。又比如写文章,假使成语过多便矫情、词汇花哨而媚俗;尽煽情而浅薄,纵过度是蛮干。这过多、花哨是超过温度;这煽情、过度是有失分寸。还有绘画,掌握“度”是重中之重,绘画中对“度”的把握,更有其实际意义。绘画的风格、形式创造是“度”;绘画描绘物体黑、白、灰的比重是度;颜色搭配的深、浅安排处理是“度”;线条畅游的快、慢节奏是“度”;中国画的枯、湿、浓、淡的情绪起伏是“度”。还有电视、电影的主题、内容、情节等,或有禁忌的东西,或有关民族、风情、习俗等,也常常会说到把控的尺度。
无论你做什么,或学习、工作,或婚姻、交友,乃至从事任何专业,都要有一定的能力把控“度”。至于什么事情用多少温度?那全在于你自己的掌握了。(文/黄阿忠)
(来源:夜光杯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
黄阿忠,1952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原主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长宁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市崇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