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体 > 正文

细说《狼图腾》背后的故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10-20 14:54:50
  狼图腾代表的是天——“腾格里”,草原人在死后会把尸体运到特定的地方,供狼吃掉。

细说《狼图腾》背后的故事

《狼图腾》:【古突厥语】böri、【土耳其语】kurtTotem、【罗马字】kurt、【阿拉伯语】الذئبالطوطم、【波斯语】گرگ توتم

狼是突厥系民族图腾。古代突厥系民族高车认为他们是一个美丽匈奴公主和一匹狼的后代。而乌孙的祖先则传说是弃婴和母狼阿史那的后代。乌孙、高车,一为匈奴养子,一为匈奴之后,加之传为匈奴别部的突厥,皆有狼祖神话,以此推之,匈奴亦当有狼祖神话,只是消失于久远的历史年代之中而已。突厥第一汗国的王族姓氏阿史那就是来自于突厥传说中的母狼阿史那。阿史那这个词在古突厥语中是指苍色的狼眼。

传统意义

狼图腾代表的是天——“腾格里”,草原人在死后会把尸体运到特定的地方,供狼吃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做,死后才能到腾格里享福,才能回到腾格里的怀抱。这种传统在内蒙和蒙古已很少见了。

细说《狼图腾》背后的故事

狼祖神话

《周书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突厥》云:“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足,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饲之。及长,与狼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杀之。使者见狼在侧,并欲杀狼。狼遂逃于高昌国之西北山。山有洞穴,穴内有平壤茂草,周回数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长大,外托妻孕,其后各有一姓,阿史那即一也。子孙蕃育,渐至数百家。

经数世,相与出穴,臣于茹茹。居金山之阳,为茹茹铁工。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谓兜鍪为“突厥”,遂因以为号焉。或云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十七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也就是说,突厥阿史那部被别国灭族,只有一个十岁的小儿幸存下来。一只母狼收留了他,将他哺育长大,并将他与狼相配。敌国得知,重新又派人将他杀害,并打算把与他相配的母披一并杀死,身怀有孕的母狼于是逃件高昌国之北山,生下十男,子孙繁育,逐渐兴盛。正是由于这样的缘由,突厥族对狼顶礼膜拜。在突厥民族英雄乌可斯町汗的传说中,是苍狼引导他们,狼进兵进、狼停兵驻,最终取得胜利。

细说《狼图腾》背后的故事

《通典》卷一九七《突厥上》曰:“侍卫之士,谓之附离,夏言亦狼也。”《隋书》与《北史》记阿史那氏为君长,皆有“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其本”之言。狼无疑是突厥族神圣的图腾物,因而突厥诸部落中,对狼至为崇拜,每于旗纛上图以金狼头。突厥可汗亦每以狼头纛赐其臣。

《魏书》卷一三《高车传》:“俗语云匈奴单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国人皆以为神。单于曰:“吾有此二女,安可配人,将以配天。”乃于国北无人之地筑高台,置二女于上,曰:“请天迎之。”经三年,其母欲迎之,单于曰:“不可,未彻之间耳。”复一年,乃有一老狼,昼夜守台嗥呼,因穿台下为空穴,经时不去。其小女曰:“吾父处我于此,欲以与天。而今狼来,或是神物,天使之然。”将下之。其姐大惊曰:“此是畜生,无乃侮父母也!”妹不从,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滋繁成国。故其有好引声长歌,又似狼嗥。”

《汉书》卷六一《张骞传》曰:“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支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大月支攻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翎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

细说《狼图腾》背后的故事

民族标识

母狼阿史那是突厥神话中的突厥阿史那部族的直系祖先。半人半狼的阿史那一族建立了突厥第一汗国。于是,阿史那也成为现代土耳其民族主义的图腾,特别是土耳其的主张民族主义的极右政党民族主义者行动党,其领导下的新法西斯伊斯兰青年组织“灰狼(Bozkurtlar)”就以阿史那作为标识,吸引了20万成员,并以此宣传泛突厥主义。苏联解体之前,美国中情局曾经资助“灰狼”暗杀了694人。阿史那也是塞浦路斯的土耳其抵抗组织(TMT)的标识。

细说《狼图腾》背后的故事

书籍《狼图腾》

《狼图腾》主要以插队草原知青陈阵的视角,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内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以及牧民与草原狼之间的故事。全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该书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近乎自传体的叙事视角,领引读者进入狼的活生生的世界。

细说《狼图腾》背后的故事

现实背景

20世纪60到70年代,中国推行“以粮为纲”政策,大面积垦草种粮,造成大面积草原风蚀沙化。20世纪80年代推行牲畜承包责任制,20世纪90年代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固化了草原分户管理的经营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压力不断加强、畜牧业养殖数量的发展以及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滥垦、乱采滥挖等,使得草原退化问题十分严重,草原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草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最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负担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作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作了《狼图腾》,体现出了生态主义学者对生态问题的关注。

细说《狼图腾》背后的故事

写作背景

1967年,姜戎响应中央号召来到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插队成为知青,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了11个年头,见证了草原由盛转衰的过程和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冲突。目睹了原始草原的自然风貌,也目睹了草原的毁灭和整个游牧文明的毁坏。出于对草原的热爱和怀念,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半自传体性质的小说《狼图腾》。

1971年,姜戎将《狼图腾》的故事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在北京开始写作初稿,2003年年末定稿,2004年4月正式出版。2019年9月23日,《狼图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文章资料摘取于网络,插图选用著名工笔画家吕维超作品(来源: A書畫聯盟)

[ 责任编辑:马蓉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