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体 > 正文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病逝世,享年75岁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2-12 09:36:39
  2月11日,当他病逝的消息传来,众多曾从他的新闻节目中受惠的观众扼腕叹息。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病于2022年2月11日去世,享年75岁。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病逝世,享年75岁

曹景行,1947年生于上海。

1968年起皖南山区插队10年。1978年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2年进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美国经济。

1989年应聘做《亚洲周刊》撰述员,1994年成为副总编,之后兼任《明报》主笔,写社论和评论。

1997年转行电视,出任香港传讯电视中天新闻频道总编辑。

1998年入凤凰卫视,曾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言论部总监。

从2009年2月起,曹景行先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早间黄金时段,每日评述国内外时事新闻。

多数人认识曹景行,因为他曾是华人世界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人。少为人知的是,生于上海的他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追寻,有着近乎偏执的痴迷。他曾表示,每个中国人都该补补抗战这堂课,包括他自己。

不管任何时候,提起自己的成就,曹景行都会谦逊地说,“我们就像一个球队。我不一定是踢得最好的,但我正好在这个位置上,球正好到我脚下,如果这个球踢开了,也未必说我本身很好,是因为这个机会好。”这句话,也印在了他书的封皮上。

曹景行的父亲为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他与鲁迅私交甚好,曾写作《鲁迅评传》。

保持阅读

媒体眼中的“知道分子”

曹景行把自己的阅读分为年轻时的“乱翻书”和现在的“读报时代”。他把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等等艰深的书读了个遍,“比如说我拿一本黑格尔,非常枯燥也会去看,甚至还不止看一遍,不管读不读得懂。”

到大学,他囫囵吞枣的“乱读”时代结束,开始系统地消化整理之前的营养。“我有更多的时间来看我想看的书,除了上历史系的课,我还去上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的课。在社科院的六七年,我也大量阅读——这些都成了我后来做新闻工作最重要的后盾。”

曹景行将沉淀的智慧一点点释放,也适时补充新的资讯和知识。在媒体眼中,他是新时代的“知道分子”,以独特的真知灼见走在时代前列。

“做主持人时,我消耗的全是年轻时代的累积。”曹景行说,在这种累积之上,每天看到的资讯和新闻,便自动在头脑中分类,“对我们来说,每个突发的新闻事件都能和原来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在历史的脉络上有系统地做新闻,就会很清楚、准确。”阅读,是曹景行“开讲”的坚实后盾。

曹景行却无意长久地在浪尖激荡,而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古人求知模式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似乎只完成了一半,“我喜欢摄影,想到处走走。我每天都会看碟,电影有时比新闻深刻,能反映不同国家的人和社会。”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病逝世,享年75岁

后来的曹景行,在北京高校享受着宁静的学者生活,也时常以写作和策划的方式介入媒体。“不管我是否离开新闻媒体,都会保持阅读习惯,每天读10份日报。”

“不安分”的新闻人:

表达看法、不说假话

曹景行早年在社科院做了多年的研究工作,面对做学者和做新闻人的取舍问题。曹景行主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由于他性格里带着那么点“不安分”。

一谈到新闻,他眼中闪着老顽童式兴奋的光芒,他甚至用“好玩”和“刺激”来形容做新闻的感觉。特别是遇到重大的新闻事件,它影响着整个社会、整个人生。做为一个新闻人,能够见证历史发生在你的身边并且能够直接参与的感觉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使人兴奋并且持之以恒。

曹景行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说假话、不说自己不相信的话是底线。当然,这并不代表什么都可以说。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病逝世,享年75岁

评论员不是以高高在上的专家角度向观众灌输某种概念,而是一种平等的关注与交流。如果碰到敏感问题,那就在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多走半步”。这个半步,就是针对某件新闻事件相较于其他媒体的多角度、多侧面的解读。

他还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遥控器”理论。

无论是做电视还是报纸,脑子里总要想着:观众和读者实际上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利,节目、报纸不好看,随时可以使用遥控器换台。所以,如果连记者自己也不感兴趣的内容,最好别让它随便“出炉”。

为电视评论而生的银发师奶杀手(节选)

(文/凤凰卫视副总裁、资讯台台长董嘉耀)

先说一个渊源,凤凰1996年开播,曹景行1998年1月1日加入凤凰,而我是98年下半年来的,所以我们算是同年进入凤凰的“战友”。我们的关系应是亦师亦友,大家都叫他曹老师。他有一头抢镜的银发,特别适合做电视。

另外,做电视需要一个很好的形象,曹老师那时候五十多岁,睿智、成熟加上满头银发,一“出道”就成了"师奶杀手"。

曹景行给我留下几个很深的印象,可以用几个关键词代替。第一是好奇心,他永远对新闻有高度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使他做新闻并且热爱新闻。即使他后来离开凤凰,他还会给学生上新闻课,尝试多媒体、全媒体的新闻活动,甚至他的微博和微信玩得很火,朋友圈恨不得一天发三百条,轰炸式地把别人的朋友圈都覆盖了,他就是个新闻好奇人。

曹景行的第二个“身份”是分类大师。他每次看完报纸都会分发给别人,比如说我喜欢这个他就给我这个,那个适合锵锵就发给文涛,喜欢体育的给喜欢体育的同事。现在是搜索引擎时代,百度一下所有东西都出来了,资讯很容易获得。但在90年代末,资讯的分类很重要。曹景行爱分类说明第一,他关注所有的事;第二,他在分门别类的时候是有一个新闻判断的;第三,向不同人推荐,跟别人分享,可以理解为一个教育的过程。

第三,他在公司有个绰号叫“影帝”,但这个影帝不是电影,是影印大师。当时公司还在创业阶段,很小,一台影印机供10个部门用。如果找不到曹老师,在影印机那儿总能找到他,我们开玩笑说他是占用公司行政资源最多的人。曹老师为什么热爱复印呢?因为报纸的字太小,他要把它放大,但实际上他也是在做评论工作的准备。为什么大家说凤凰卫视开创了华语电视评论呢?曹景行是第一人,好奇心驱使他消化了大量信息,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提炼出观点,变成每天播出的《时事开讲》。

2月8日上午,曹景行活跃丰富的微信朋友圈停止更新。

2月11日,当他病逝的消息传来,众多曾从他的新闻节目中受惠的观众扼腕叹息。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病逝世,享年75岁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病逝世,享年75岁

先生一路走好!

(来源:齐鲁晚报综合,澎湃新闻、第一财经日报往期资料、文汇报、图片自个人微博等)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