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擅自收录他人论文以外,知网还有多少不合法不合规、明“知”故犯的行为?
01
“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
近日,89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与中国知网的侵权纠纷案引发关注。
因中国知网擅自收录赵教授的100多篇论文,赵教授对其打起维权官司,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正在家中书房办公,1998年退休后的他仍笔耕不辍。
赵德馨教授表示,“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自己没有获得任何版权费用,并且“下自己的论文还要付费”。
中国知网在败诉之后,已将擅自收录的赵德馨教授的文章进行下架处理。
12月11日,在中国知网检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显示“暂无数据”。
对此,赵教授说:
“中国知网必须改革,不能输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不免费(给它用)就下架,说明中国知网一心只想牟利,没有承担起文献平台促进知识公共传播的义务。”
02
中国知网道歉,教授最新回应
12月10日,中国知网发布《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表示向赵德馨教授道歉,并提出将妥当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
中国知网在《说明》中提到,全面检查在互联网业态下的著作权保护与使用授权方式,认真分析著作权授权链各环节的工作不足和瑕疵漏洞。
对于中国知网的道歉说明,12月10日赵德馨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最新回应:“就这个问题本身,他已经道歉了,态度还是可以的。”他表示,希望知网之后能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诚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03
“我和知网还有一桩大案”
除了擅自收录自己的文章,赵德馨教授表示,“我和知网还有一桩大案”,事关知识成果。
赵德馨说,2006年,他与知网签订协议,同意将自己的著作《中国经济史辞典》电子化,知网约定如有人有偿下载,则支付报酬,但他写在协议上的银行账户始终未入分文报酬。至2019年,因起诉知网的案件才得知,知网盗用其名,在银行办理相关账户。
2021年,他再将知网及银行告上法庭,至今仍未判决。
04
知网惹“众怒”,并非第一次!
中国知网的《说明》发布后,连登4个微博热搜,讨论度高涨。然而网友似乎并不买账,还有不少人表示“天下苦知网久矣”。
其实,这并不是知网第一次引起“众怒”。
因频繁涨价遭高校抵制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停用知网的通知。校方称:“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这些年来,知网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经收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其中包括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
“低收高卖”,年收入近12亿元
据悉,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中国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获得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但是作者的论文每在中国知网上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费用。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知网吸金不少。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知网年收入近12亿元,毛利率近54%。
有专家认为,“谁维权就下架谁的文献”确实解决了侵权的问题,却也堵住了文献原作者取得影响力的路径。对此,知网还应拿出更大的诚意,在为学术共同体提供文献服务的同时,本着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尽可能让作者获取他们应得的收益。(来源:央视新闻综合长江日报、中新经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