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作为地域文化名称,确切地说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合称。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中华文化核心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弘扬齐鲁文化方面,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做过很多工作。但与新时代山东加快发展的要求比,还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作。在这方面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建议是:
一、针对缺乏在全球视野和全国背景下对“齐鲁文化”的科学定义、理论诠释及整体性、系统性、权威性的研究著述,更缺乏长期、中期、近期科学全面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等问题,以大格局、大胸襟、大情怀、大策划、大手笔来解决弘扬“齐鲁文化”的厘清思路、理论建构、科学规划等关键问题。真正把笼统口号变为战略部署和实操行动。
为此,应组织地方社科、院校、宣传、文化等相关单位,甚至邀约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社科攻关。结合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从“深入挖掘弘扬齐鲁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创新工作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加强对齐鲁文化的全方位研究;推进齐鲁优秀文化遗产永续利用;深化齐鲁文化研究阐发工作;构建齐鲁优秀文化社会教育体系;推进齐鲁优秀文化宣传教育和大众传播;推动齐鲁优秀文化题材文艺创作全面繁荣;大力发展齐鲁文化产业”等诸方面,制定科学规划,通过地方立法,举全省之力推进实施。比如,立项实施“齐鲁文化大系”“齐鲁典藏”的编纂整理等基础文化工程。
再如,地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根本在人才。古代齐鲁大地俊才云蒸,曾涌现出德圣大舜、文圣孔子、亚圣孟轲、复圣颜回、医圣扁鹊、科圣墨翟、工圣鲁班、兵圣姜子牙孙武孙膑、和圣柳下惠、智圣孔明、书圣王羲之颜真卿等等,破解这一齐鲁大地、圣人辈出的人文密码,对于山东加快可持续发展乃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意义重大而深远。因为,竞争和发展的根本在人才。
二、防止和纠正“重鲁轻齐”现象。东临滨海的齐国产生了以姜太公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学说,又吸收了当地东夷文化、海岱文化和作为齐鲁文化滥觞的大舜文化,并加以融合发展。鲁国则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两种古老文化各有千秋、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求革新,鲁文化尊传统;齐文化重实力,鲁文化重道义;齐文化重工商,鲁文化尚人文;齐文化重开放(比如,济南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个主动自开商埠的城市),鲁文化相对内守;齐文化重包容多元,于是有了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儒文化专攻儒术,于是有了儒家典藏、孔孟颜曾。这种鲜明的差异,对于山东地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巨大而且深远持久。比如,以中国长城之祖——齐长城作为齐国、鲁国分界线,一线贯穿山东的东北(齐)和西南(鲁),恰如两千多年前划定了一条“胡焕庸线”。虽经历两千多年世事沧桑,至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呈现东北(齐)强,西南(鲁)弱的态势。虽然两种文化在发展中也互有影响借鉴、逐渐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两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但不容讳言的是,在当代的开发研究和弘扬利用中,重鲁轻齐、失之偏颇的现象明显存在。
我始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四大特点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包容多元。而“包容多元”恰恰是齐文化的最为鲜明的特质之一。而且是当下山东加快发展步伐,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先进兄弟省市竞争最迫切需要的地域禀赋和人文特质。
因此建议,省里应向重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鲁文化那样重视齐文化的研究投入、发掘弘扬。当前,尤其要加大对齐文化研发开掘的力度和深度,既是弥补过去欠账,更是适应现实所需。
三、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代表性和综合性强的“齐鲁文化”地域中心高地。现在的情况是,济宁偏重于鲁文化的开掘弘扬,淄博偏重于齐文化的传承发扬,而作为多维整体的“齐鲁文化”却缺乏一个集中发力、代表性强,开掘研发、传承弘扬的城市。
凭借着携齐连鲁的地缘优势和全省政治文化科教中心的城市禀赋,省会济南理应当之无愧地担当起这一角色。对此,应高调突出地写进全省弘扬齐鲁文化的中远近期的科学规划中。在规划编制完成之前,至少可以开展起以下工作:
1、把弘扬齐鲁文化与济南成功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后续工作和泉水、泉文化双申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2、将开通在即的济南穿黄隧道命名为“齐鲁黄河邃道”或“齐鲁穿黄1号邃道”(将来肯定还会有2号3号等穿黄隧道的续建)。
3、把1999年建成的泉城广场“齐鲁文化长廊”尽快完善起来。当时只是进行了第一期工程,仅塑就了大舜、管仲、孔子、孙子、墨翟、孟子、孔明、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等12位齐鲁先贤造像。可以通过二期工程,不仅补齐原规划中长廊西侧的12位名人雕塑。还可以在长廊二层的同样位置,再塑24尊塑像。总计可达48尊齐鲁圣贤雕塑。鉴于山东历史上文化名人众多,文化长廊又并不算长,呈现名人塑像空间有限的缺憾。还可以考虑以更多种方式在泉城广场或其他合适位置增设齐鲁文化名人雕塑。比如结合广场上的园林、道路等景观,增加一些形态各异的齐鲁文化名人雕塑,使之更生动、更多元、更亲民、更自然。
4、结合城市建设和发展,在适当位置建设“齐鲁文化广场”。
5、现在济南、泰安两市按照省里的部署要求,正在加快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步伐。建议省里待条件成熟后报请国务院批准,结合黄河战略的实施,力争恢复六十年代初济南泰安一体的区划设置格局,从根本上解决济南“大省小省会”的“老大难”问题。齐鲁交汇、黄河泰山,使济南从地缘和城市规模、城市功能上真正成为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齐鲁文化”高地。
(邹卫平,文化学者,此文系受济南市政协学习和文化文史委为落实山东省政协发言征集《通知》之托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