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体 > 正文

“票务新规范”出台,黄牛真能“黄”了吗?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8-20 10:49:31
  8月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正式实施,作为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此举被业界解读为将解决长期存在的“黄牛票”等乱象。

多年来,演出行业一直行走在防范黄牛的路上,但“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屡禁不止的黄牛和层出不穷的天价票,令粉丝和明星都苦不堪言。

8月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作为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此举被业界解读为将解决长期存在的“黄牛票”等乱象。黄牛高价票终于要成为了历史吗?

统一信息编码,必须具备实名购票管理功能

“票务新规范”出台,黄牛真能“黄”了吗?

《规范》共包含八大项,涉及演出票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演出票务销售系统技术要求等,其中提到要具备实名购票管理、实名购票转让、退票功能以及数字化票券(电子票)制作要求等。

牵头起草《规范》的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规范》将着重解决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内容、规格、编码、制作、发行等基本要求,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生成、打印、取票、印刷等具体要求;统一全国演出票务购票、检票、退票等全流程的规范化服务;制订演出行业的票务基本规则。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全国演出票务市场数据进行采集和有效监管。

“票务新规范”出台,黄牛真能“黄”了吗?

也就是说,未来每张演出票的编码都将拥有全国统一标准,包括演出场地、演出场次、演出类型,票务管理系统和票务销售系统并行。

与此同时,《规范》的出台还将为全面推动数字化票券创造良机。统一信息编码,将为市场在售演出项目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编码能够快速对应大数据筛查,便捷掌握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演出产品销售情况。根据规范,未来国内所有“出票系统”,都应该接入全国统一的票务信息管理平台,且进行行业标准化认证。在这一规范支撑下,未来演出票务信息还将用真实的市场数据反映真实市场情况。

“票务新规范”出台,黄牛真能“黄”了吗?

粉丝、明星与黄牛“智斗”很多年

新标准将如何有效打击“黄牛票”?

在演出市场里,消费者与黄牛可谓最为熟悉的陌生人,每次一遇到热门演出,双方之间便要展开一场抢票之战。但大战的结果,往往是不少演出票被黄牛抢走,同时还有消费者为了能够看到演出而被黄牛骗走不同数额的钱财。比如2019年8月,TFBOYS演唱会上原价1080元的门票被黄牛炒至2万元;一个月后,NINEPERCENT告别演唱会的前排门票则被炒至1.5万元;还有不少粉丝因此被骗,此前有消息称南京的刘先生和李女士在朋友圈里的“假黄牛”手中购买演唱会门票分别被骗5万多元和50多万元;最“轰动”的还有2016年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原票面价格仅1000元的“黄牛”票瞬间被炒到超过1万元,最高甚至达百万元,令人瞠目……

“票务新规范”出台,黄牛真能“黄”了吗?

实际上,黄牛和虚高门票的频繁出现,不仅让粉丝头疼不已,也让明星叫苦不迭,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往采取种种措施多以失败告终。

2004年,刘德华在武汉举办演唱会,当时的新闻通稿这样写道:“组委会好像下了决心把‘黄牛’们赶尽杀绝,对策有两个,一个是票价一律不打折,另一个是封锁赠票、控制团体票”。但直到2018年,刘德华依然在呼吁“希望黄牛高抬贵手,不要把票价炒得过高”。显然,这样的呼吁没啥用,当时原价980元的演唱会门票最终被黄牛炒至近4万元,更不幸的是刘德华因不可抗力取消了三场演唱会,很多从黄牛处购票的粉丝却只能拿回票面价格的退款。

“票务新规范”出台,黄牛真能“黄”了吗?

热门相声团体德云社也与黄牛苦斗多年。从班主郭德纲到岳云鹏、郭麒麟等众多德云社演员都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粉丝不要在黄牛手中购买高价票,更发起过联合抵制活动,但黄牛票依然屡禁不止。

“票务新规范”出台,黄牛真能“黄”了吗?

2019年4月,南京德云社为抵制黄牛,还曾做出“无奈之举”——短暂取消网络购票,导致大量粉丝冒雨排队线下购票,引发诸多不满。随后,德云社开始依靠技术升级抵制黄牛:2020年11月,湖广会馆、德云社新街口剧场、德云社三里屯剧场采用无纸化检票方式,观众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检票入场;2021年5月,天津德云社开门纳客,为了彻底打击黄牛,杜绝倒票和炒票,天津德云社不仅将售票方式全部改为网上售票,入场时还新增人脸识别认证方式。

眼下,如德云社一般,越来越多的热门演出、演唱会开始通过实名取票、人脸识别等方式遏制黄牛,比如近两年的林俊杰、鹿晗演唱会,肖战的大热话剧《如梦之梦》等,黄牛高价票的确明显减少,但也并未完全消失,依然有黄牛表示可以拿到“内部票”。

为何黄牛屡禁不止?

不少消费者也疑惑:为何在演出正式开票前,便已有黄牛开始对外售票,并可指定前排优质座位?黄牛又是如何在演出开票后,在相同的抢票时间内得到了大量演出门票?一位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黄牛也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在平台抢到一定数量的门票,但黄牛票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即从演出主办方直接购买,从而获得消费者难以抢到的前排票,甚至部分主办方还主动与黄牛“合谋”,以此获取更高利益,比如主办方在官方渠道开票时只放出10%至20%的票,然后大量票通过线下“黄牛”销售,开票“秒没”之后,粉丝只能选择“黄牛”,主办方再与“黄牛”一起炒高票价。

“票务新规范”出台,黄牛真能“黄”了吗?

“2017年,相关部门曾印发《关于规范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经营秩序的通知》,要求演出门票必须明码标价,且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公安部门核准观众数量的70%,但因国内演出行业长期存在多重票务系统并存的局面,标准不统一,导致市场信息极不透明,因此依然给黄牛留下了可钻的空子。”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眼下统一标准已经建立,待未来全国统一的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建成,一场演出的上架票量、各平台售票数量将都有据可查,“这将会是一个类似电影院线市场的存在,可以信息化管控票务市场,从根源杜绝‘黄牛票’的产生,也能获得真实的票房数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规范》从8月19日开始实施,并不意味着“黄牛票”立马就会消失,因为自施行之日起将有一段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贯标。据悉,该《规范》的编制和推行,得到了大麦、保利票务、猫眼、秀动等头部票务企业的支持,并从立项开始全程参与,目前大麦、保利、秀动等辐射全国的票务系统已经认证,并接入演出票务信息采集与服务平台,还有一些剧院自有的票务系统,以及区域性的票务系统正在认证和接入。眼下,山东多数剧院还未接到相关通知,不过山东省会大剧院副总经理鲍晓庆表示:“待演出票务服务及技术规范实施之后,我们将会根据规范的要求逐一完善细节,对于规范提出的技术上的调整,剧院也将积极跟进,全力配合。”(来源:新黄河 石晓丹)

[ 责任编辑:王若羲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