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体 > 正文

萌娃变生意,警惕“网红儿童”成为现代版伤仲永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8-06 11:40:29
  近日,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放在首位的就是对“网红儿童”的整治——直播、短视频平台,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

  针对网上的“网红儿童化”现象,国家终于出手了。近日,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放在首位的就是对“网红儿童”的整治——直播、短视频平台,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然而,重拳出击之下,这股风气真的能够被遏制吗?记者对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学前教育专业教授董吉贺,中科华希心理专家委员会主任、济南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执行会长罗清军以及和业内人士分别进行了采访,复盘“网红儿童”走红案例,希望提升全社会的警觉意识并有所行动,防止“现代版伤仲永”。

萌娃变生意,警惕“网红儿童”成为现代版伤仲永

  层出不穷的“网红儿童”

  很多人回忆起儿时家庭聚会的场景,至今难忘被父母或亲戚要求当众表演才艺的恐惧,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这种现象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变本加厉。各种“萌娃”层出不穷,拥有几十万粉丝到数千万粉丝不等,“网红儿童”成为令社会瞩目的群体。

  以抖音坐拥2600万+粉丝的萌娃“小橙子”为例,该账号是其爸爸开设,通过首页的资料了解,小橙子是一个28个月的男宝宝,发布了不到500条视频,获赞总量高达4.4亿。小橙子爸爸的作品看上去都没有过多剧情设计的痕迹,但记者在查询其点赞量超过100万的作品后发现,这些看似随手拍的作品其实有着精准的定位。小橙子爸爸拍摄视频的主线离不开家庭教育,展现出的核心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吸引了大批网友“云养娃”。该账号的主要变现方式是直播带货,首页标注着合作方式。

萌娃变生意,警惕“网红儿童”成为现代版伤仲永

抖音坐拥2600万+粉丝的萌娃“小橙子”

  典典弟弟是一个11岁的小孩,去年11月,姐姐晨晨把他的视频发布在了抖音号上,短短半年多已经是拥有1800多万粉丝的“千万网红”,基本上每条视频都能产生过百万的点赞量。跟大部分网红的诞生一样,晨晨最初只是随手记录弟弟的日常,但随着粉丝越来越多,发布的视频呈现出剧情化的走向,在内容规划方面越来越专业,典典弟弟“小大人”的人设越来越稳固,通过搞笑剧情冲入赛道。

  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类似的“网红儿童”不在少数,少则数万粉丝,多则数千万。互联网时代,有流量就意味着拥有变现能力,这些萌娃自己不但轻松把奶粉钱赚了,还给父母、家人提供了创业途径。有的表演才艺,有的卖萌扮丑,还有些父母或兄弟姐妹自导自编,拉上萌娃出镜,展示学习生活状态的同时,接广告、开直播,一路走上“网红”道路。这些走红案例看似毫不费力,实际上处处体现的是生意人的头脑。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有些家长甚至成了民生新闻里的负面典型。

  2018年,一个叫佩琪的女孩因为一段跳舞视频火了,随后其父母为了维持热度,给孩子开起了“吃播”。网友眼瞅着这个原本就胖乎乎的萌娃,年仅三岁被喂到了三四十公斤,已经威胁到身体健康。最后该账号遭网友举报,被平台封号。

萌娃变生意,警惕“网红儿童”成为现代版伤仲永

网红女宝佩奇

  打造“网红儿童”已是产业链

  懵懂可爱的孩子变成了父母家人的赚钱工具,荒废学业,不但容易使本人价值观扭曲,他们成为“网红”后也影响了屏幕之外的其他未成年人。有法律学者指出,“打造小网红利益链”已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以及《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规中的“禁用童工”规定,这跟线下让未成年孩子做童模没有本质区别。去年11月,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直播营销人员或者直播间运营者为自然人的,应当年满十六周岁。”从那之后,“网红儿童”从直播间消失了,但也不乏有些人以打擦边球的形式,继续利用萌娃谋取利益。

  萌娃成了撬动流量蛋糕的工具,更有甚者,将萌娃发展成了一条产业链,通过打造人设、营销包装的方式,短期内打造成“网红儿童”,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从事直播行业的孙先生向记者透露,现在国家明令禁止炒作“网红儿童”,但仍有一些公司或机构、个人踩着红线违规操作,“我们圈子里很多人靠着这个开上了奔驰宝马,住上了别墅,中国人口多,红利大,这个钱你不赚总有人会去赚。”虽然孙先生本人不从事儿童网红的打造,但他表示对“网红儿童”的操作套路很熟悉,和包装成人网红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公司或者机构,先跟家长沟通,再对孩子进行观察,根据孩子的性格、才艺等定制适合的人设,对账号的定位、调性、输出频率等进行统一运营,再围绕平台政策、流量算法、社会话题等打造涨粉计划,给出完善的营销方案,必要时也会买水军维持热度。”孙先生透露,对于部分已经有粉丝基础的网红,这些公司或机构通常会采取分成合作的方式,对于没有粉丝基础的账号则采用收费模式,运营费用一个月数万元不等。一旦合作达成,这些儿童就会像提线木偶一样进入“网红制造车间”,一举一动都要受制于合同。

萌娃变生意,警惕“网红儿童”成为现代版伤仲永

从2021年的1月开始到4月份,典典弟弟3个月的时间就暴涨粉丝990万。

  儿童网红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儿童网红化”现象早已将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担忧。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学前教育专业教授董吉贺从儿童发展角度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儿童网红化”让人产生的最大担忧是过早地把孩子的童年裹挟进成人社会。“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儿童的任务是经历、探索和发现,通过游戏和学习,逐步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多方面的、广泛的兴趣,发展情感和认知,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儿童的生活是区别于成人的。这意味着成人必须尊重儿童的特点,按照儿童独有的方式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和创造条件。”他认为,无论是被父母推上荧屏或是主动参与,“网红儿童”背后的主要动机是通过获得流量享受被关注的快感,以及由此博取经济利益。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童年生活被透支、消解和物化,割舍了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这可能导致儿童兴趣狭隘,缺乏正当的精神追求,从而形成歪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让本该天真烂漫的童年染上庸俗之气,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埋下无限的隐患。

  中科华希心理专家委员会主任、济南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执行会长罗清军表示,“正如《童年的消逝》所说,‘当儿童有机会接触到从前密藏的成人信息果实的时候,他们已经被逐出儿童这个乐园了’,当孩子过早地暴露在与年龄不符的世界,接触成年人的信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父母过度晒娃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超负荷的外部高频刺激,当孩子一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脑回路对外界的欣赏、夸奖、期待的刺激就会加重,甚至过分依赖,产生“依赖成瘾”,不利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大脑发育,甚至导致发育迟缓。以网上走红的“小马云”为例,当短暂的欢呼和关注退去的时候,孩子的语言和行为等方方面面都低于同龄儿童。

  其次,剥夺孩子与同伴交往能力。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同伴群体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主要环境动因,儿童依据所在群体的行为规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当孩子把大量时间花在了求关注、求礼物上,与同伴的交往时间被压缩,他们的很多技能、行为也就无法从同伴交往中获得支持。

萌娃变生意,警惕“网红儿童”成为现代版伤仲永

网红女宝佩奇账号因网友举报被封号

  第三,过度模仿影响身心健康甚至认知失调。网络环境有网民期待,就有主播的刻意迎合,“网红儿童”为了迎合关注和流量,难免产生模仿超龄的、跨性别的,甚至伤害身体的行为。缺乏是非观判断的他们会以点赞量、点击率等作为评判对错的标准。“三岁女童当吃播赚钱”就是在粉丝的欢呼中,在家长的“点赞”中,导致女孩身心健康滑坡。

  第四,产生以自我为中心和反社会人格。精神病学专家罗伯特·米尔曼提出的“情境自恋”,特指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一夜成名的年轻人由于收获名望、财富和地位,而变得彻底以自我为中心,进而产生其他人格障碍。而对于一个自我认识不足、发育不成熟的儿童来说,影响只会更大。在父母不恰当的引导下制造出的“网红儿童”很有可能会是自恋、冷漠的反社会人格。

  与此同时,董吉贺院长表示,“网红儿童”现象对其他同龄儿童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儿童的成长中,同伴或同龄人的影响是一种直接的力量。当“网红儿童”在“轻松愉悦”之中被迅速关注或“成名”,这无疑是对其他儿童释放了不劳而获的信号,从而被效仿。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有可能腐蚀那些对儿童来说极为宝贵的品质,如勤劳、努力、拼搏、奋斗,使一些意志不够坚定的儿童丧失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家长要有所行动,防止“现代版伤仲永”

  罗清军表示,杜绝“儿童网红化”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多地要从家长做起。“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关注,不能只顾眼前,顾眼前会吃大亏。”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一定要树立起榜样作用,“部分父母对自己人生的失败和不如意视而不见,将一切希望和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早早成名,其实背后都是弥补自己的失败和内心的缺失。我们不妨对自己的人生负点责,让生活工作变得积极阳光,在孩子面前塑造一个不断进取的家长形象。在孩子的童年种下一颗向善、向上的种子。”

  董吉贺院长也说,“作为成人,应该为儿童的成长创造清朗的空间,尽量让儿童远离网络和电子媒介,让他们回归到多彩的大自然和真实的社会之中,引导儿童形成对人、事、物的多方面兴趣,推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成人,尤其不能剥夺儿童应有的童年生活,应警惕‘网红儿童’成为现代版的‘伤仲永’。”(来源:新黄河 任晓斐)

[ 责任编辑:陈晓涵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