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屋脊昆嵛山,纵横绵延数百里。昆嵛山,被誉为胶东革命的“井冈山”。其支脉天福山东北侧的小村庄——山东省威海市沟于家村虽仅有百余户村民,但作为曾经胶东革命的中心,在红色胶东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沿着村中小路拾级而上,一排排胶东传统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与周围的山景交相辉映。如今,坐落在沟于家村的中共胶东特委旧址已被整修一新,旧址门口设置了保护标识,内部也复原了革命时期的旧貌,红色胶东文化院落的建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修缮后的中共胶东特委旧址
“过去,由于环境和交通等因素,村子里没有别的产业,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以种地为生,经济来源较为单一,人均收入比较少。”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新玲说。
为助力革命老村脱贫攻坚,自去年起,威海市聚焦特色产业优势,以红色印迹抢救保护利用工程为重要节点,由威海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文旅集团”)投资135万元,在沟于家村实施了中共胶东特委旧址修复及红色胶东文化院落建设工程,一幅融合绿色生态、红色文化的乡村振兴发展新画卷在天福山下徐徐展开。
“现在两个项目的主体建设基本已经完工,正进行展陈设计……这个老房子就是中共胶东特委旧址,我们一直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修缮茅草房及黑砖墙体。”威海文旅集团驻沟于家村的第一书记唐仕军说。他自2020年3月到村里帮扶,为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转和高质量完工,他常常深入一线,蹲守现场,长期两点一线,来往于集团和村子之间,督导施工单位,优化工序,提高效率。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打造可持续的“造血”扶贫模式才能真正脱贫。
围绕沟于家村的红色教育资源,去年以来,威海文旅集团通过支部共建、结对帮扶等形式,组织集团各党支部党员进村,以租种责任田、认购扶贫物资等公益形式,帮助农民增收。唐仕军也积极建立渠道,组织成立合作社,将村里库存的萝卜按品质区分,加工成萝卜干丝,协调威海文旅集团权属的酒店、食堂批量销售,解决了村里产品滞销的难题。
威海文旅集团党支部党员责任田
“现在经常有红色教育活动的团队来这里,有的几人一小团,有的十几二十人一大团,以前想都不敢想。去年经过严格筛选,村里已经开起了几间农家乐,不少采摘园实现了盈利,游客反响很好,村里的红豆杉绿植也找到了销路,大家的评价都很高。”一位村里的老人说。随着一系列帮扶措施的落地,村里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增长,村民的思路和眼界也越来越宽,信心越来越足。
与此同时,威海市投资5600万元规划建设的胶东(威海)干部学院正在建设中。干部学院位于沟于家村南1.5公里处,以回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军营原型为基调,打造以“汲取历史智慧、传承红色基因、体验军营生活”为主题的干部培训基地。该项目与中共胶东特委旧址、红色胶东文化院落互为补充,形成联动,同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馆等威海市红色教育和旅游串点成线,织线成网。
“我们将统筹威海红色教育资源,打造胶东红色教育的枢纽基地。”威海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宋岩介绍。
红色胶东干部学院整体改造前后对比
据悉,胶东(威海)干部学院投入运营后,可容纳219名学员同时住宿就餐,预计每年可引流5000人次前往沟于家村参观学习。依托平台资源,还将有更多旅行社、研学机构、党建学习团体走进这里,农家乐、超市、采摘、民宿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也将同步建设。
如今,旧址前新栽的绿植正等待春风的唤醒……从革命老村到红色旅游新村,新时代乡村振兴版图下的沟于家村,以绿色为引领,以红色为引擎,正满怀信心,驰而不息,追逐未来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