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10:00,威海市新闻办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七场新闻发布会,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精致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宋修德,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吕仁静,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精致城市建设科科长梁晓东介绍了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有关情况。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视察,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期望,为威海城市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两年来,威海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先后召开市委十五届五次、六次全会研究贯彻实施意见,从宽窄两个口径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在宽口径上,用精致的理念统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处理好精致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经略海洋、对外开放等五个关系,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在窄口径上,注重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努力打造精致城市威海样板。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美丽城市”建设试点,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开创了“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
精当规划,发展空间延伸拓展
在全国首批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坚持生态优先、全域一体,推动中心城区东拓、西展、南延,提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科学性、权威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组团式推进城市化建设,到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8.72%和60.12%。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综合考核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称号。
精美设计,城市特色更加彰显
出台第一部地方实体法规《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编制了《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制定了城市风貌保护名录,建立城市风貌保护体系,保持“大山海、小珠链”总体风貌。在全国率先开展第四代城市设计,实现了从传统城市设计到数字化城市设计的转型,实现中心城区16个管理片区、63个管理单元的城市设计全覆盖,使城市显山、露水、透海,彰显城市山海景观特色。精心做好特色街区、园林绿化、景观照明、街道界面等要素的设计,建成新威附路、韩乐坊、生肖街等一批新地标。
精心建设,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以开展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为契机,积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改造,启动了海港公园、金线顶公园和千公里海岸线滨海步道建设,打造“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特色海滨景观。编制建筑工程、城市道路、小游园等精致建设标准,在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市政道路建设等项目上推广应用预制混凝土产品。打造环翠区卫城片区、经区韩乐坊片区2个省级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开展绿道步道、公共厕所、口袋公园、特色街区、城市书房等示范项目建设,累计打造8个系列、68个示范项目。
精细管理,治理模式创新突破
获得地方立法权,出台了《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规章。探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入围全国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创造性提出“六治融合、一网联动”模式,成立实体化的市、县、镇三级网格化治理中心,划分城市、农村、企业、园区等网格,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坚持智慧化建设,以实施全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启动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搭建“城市大脑”平台,让城市更智慧、生活更方便、社会更安全。建立健全城市治理综合协调体系,推动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同时建立“啄木鸟”问题反映机制,开发上线了城管“市民通”APP,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反映城市管理方面问题,推动精致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精准服务,民生温度不断提高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精致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出台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的标准班额,完善社保基金市级统筹机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降低困难群众认定标准,将更多边缘群体纳入保障范围。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围绕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公共活动场所少、老旧小区环境差等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实施了21条瓶颈路打通工程、21个停车场项目,改造170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46部,错时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105处,新建改造公厕69座,高标准建设口袋公园194处,改造提升15处菜市场,建设运营45处“社区食堂”,免费向社会开放227所学校体育设施,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精明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最集约的资源利用、最积极的生态建设,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两个城市”。积极开展化解城市成长“烦恼”的“四部曲”,解决办证难14.8万套,处置完成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198个,建立了40个地块、总面积1.9万亩的低效用地规划整治项目库,开展住建领域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累计排查解决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物业管理、建筑工程等问题860件。全力解决城市长远发展问题,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六水共治”,推动威海新机场、莱荣高铁、文莱高速和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精致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威海把“精致城市”作为新时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城市发展经验,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城市做法和专家意见,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精致城市的政策体系。
抓立法。研究起草了国内首部精致城市条例——《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作为精致城市建设的“根本大法”,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为精致城市建设保驾护航,目前已经通过市人大和省人大批准,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建体系。为了科学评价精致城市建设成效,制订了《威海市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50个核心指标,涵盖生态环境、城市特色、公共服务、发展动能、社会治理5个方面,使各项工作可量化、可操作,近期将作为地方标准予以印发。
定标准。为完善精致城市标准体系工作,编制了《威海市城市道路综合整治技术导则》《威海市沥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导则》《威海市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三项市政导则和《威海市小游园建设管理技术导则》《威海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导则》两项园林导则,试行版将于年底前发布实施。明年,再推出城市立体绿化工程等5项技术导则。
同时,以这些法规和指标体系为遵循,统筹整合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乡村规划等规划,探索编制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努力实现“多规合一”,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城市双修
2018年下半年以来,威海着眼于山、海、城一体化融合发展,以城建重点项目为载体,深入实施了城市生态修复工程,扎实开展了城市修补工作,城市环境质量有了持续改善,城市品质内涵有了明显提升。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个内容。
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对市区33个海绵城市管控分区,有序推进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雨水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技术建设改造,建设了国际海水浴场、北海旅游度假区等城市双修示范区,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46.83平方公里。海岸带修复:建立并完善了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库,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了“蓝色海湾”等17个项目,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0.63亿元,修复受损岸线超过46公里,进一步改善了全市海洋生态环境,拓展了市民游客亲海空间。河道修复:完成30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治理河长157公里,完成504条骨干河道和16座大中型水源地水库绿化整治。山体修复:实施了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对威海市重点区域及其道路可视范围内的151处废弃矿山进行了治理,治理面积500多公顷。
城市修补。特色街区打造:以修缮为主、复建新建为辅,保护街区和建筑独特风貌,重点开展了韩乐坊、生肖街、新威附路等特色街区改造,实施了市区老洋房和海草房保护修缮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实施了环山快速路等城市干道建设,打通了崇文路等21条瓶颈路,开展了苏州街等30条背街小巷整治,建设地下综合管廊40.63公里,新建了人行过街天桥9座,实施了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扩建工程。城市绿地升级:按照“三季有花,四季有色”要求,对城市主干道、公园、广场进行绿化花化升级,实施了一批城市绿道及街头游园建设,累计建成城市绿道458.58公里,基本达到了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城市夜景亮化:实施了威海湾及刘公岛景观亮化工程,对威海湾沿线公园、刘公岛景区及海滨路、青岛路重点建筑进行景观照明建设,进一步丰富海上看威海、夜游威海景观效果。违法建设拆除:严格控制新增违法建设,逐步消减存量违法建设,强化联合惩戒机制,实行违法建设“黑名单”制度,合计拆除20066处约597万平方米。广告牌匾治理:集中清理市区违规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共计2100余处,重点对566处影响城市天际线的楼体广告进行清理,还城市亮丽天际线。
老旧小区改造
“十三五”期间,创建了老旧小区改造国家试点项目6个,“4+N”融资国家试点项目6个,累计改造老旧小区项目170个,惠及17.66万户、1555.73万平方米。2017-2019年,威海列为全省加装电梯试点城市之一,共加装电梯46部,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020万元。
“十四五”时期,将推进威海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落实《威海市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2020-2025),在对各区市老旧小区进行摸底调查、摸清老旧小区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计划五年内改造421个老旧小区,涉及7462栋、19.83万户。
计划2021—2023年,总结试点项目经验,全面启动改造工作,累计完成不少于总改造项目的60%。2024—2025年,对一些困难老旧小区进行攻坚克难,2025年前基本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实现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整洁的人居环境、配套的服务设施、长效的管理机制、特色的社区文化的目标。
物业管理
“十三五”期间,威海在物业管理上探索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坚持党建引领,全域推进“红色物业”工作,制定《威海市物业管理办法》,出台《关于深化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业主委员会党建工作推进“红色物业·精致社区”建设的意见》等制度文件9个,建立“市物业管理行业党委—区市物业管理行业党总支—街道红色物业党建联盟—社区党组织”四级管理体制,新成立物业企业党组织158个,建立联席会议和“吹哨报到”联动机制,推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解决物业难点问题4万余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全省加强“齐鲁红色物业”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工作推进会在威海召开,威海的物业管理经验在全省范围得到推广。
“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动物业行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威海红色物业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强行业党的建设,完善“1+X”政策体系,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智慧小区建设,提高行业智慧化管理水平,完善行业诚信管理体系,持续整治小区热点难点问题,到2022年,全市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比例达到80%以上,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打造300个市级物业服务示范点,培育20家市级示范物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