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千里海岸线,漕运大动脉——威海刘公岛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11-28 10:57:14
  刘公岛在西汉末年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海上丝绸之路

  又称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

  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

  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为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

  搭建了重要平台

  而在这条海上航路上

  刘公岛又有着怎样的地位?

  发挥了什么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

  威海自古以来就是北方重要口岸,据史料记载,荣成的成山头是徐福东渡途经之地,位于长会口大桥东北方向约10千米的千八港,是元代的中枢海口之一,也是南北行船的必泊之地。而作为甲午故地的刘公岛及其附近的威海湾,也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地。

千里海岸线,漕运大动脉——威海刘公岛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据《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及《威海地方志》记载,有一艘南方商船北上途中突遭狂风袭击,数日不见陆地,粮水用尽,危在旦夕。一天夜里,船上人突然发现前面有火光,便大喊:有救了,有救了。全船人立刻激起浑身力量,拼命向火光方向驶去。众人终于看清了,前面是一座岛,一对老夫妇正举火把为他们引航。船靠了岸,老妇人送上热水,老翁点火做饭,众人只顾狼吞虎咽,饭饱后两位老人已不见踪影。这两位老人被后人尊称为刘公刘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两位老人,就在岛上中部的阳坡修建了一座祠庙,并塑了刘公刘母像,从而证实了刘公岛在西汉末年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千里海岸线,漕运大动脉——威海刘公岛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东村坡顶建筑为刘公庙(摄于1898年)

千里海岸线,漕运大动脉——威海刘公岛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刘公刘母塑像(摄于1898年)

  威海域内沿海,在元代成为海上漕运的大动脉。据《元史》和地方志记载,海漕船经过威海的落脚点有铁槎山海域沿岸、延真岛(石岛湾西岸诸山)、成山、刘公岛等地。威海千里海岸线的港湾,曾经都是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和口岸。

千里海岸线,漕运大动脉——威海刘公岛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摄影:许广正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王宗沐督漕,请行海运,“自准入海。东北转成山卫、刘公岛、威海卫,西历宁海卫。”刘公岛上有一座建于明朝末年的龙王庙,它位于海军公所西侧约100米,是岛内百姓和南来北往商人十分尊崇的一座神庙。沿海居民信奉龙王,旧时农历正月初一或六月十三龙王生日这天,岛内岛外渔民纷纷进香跪拜,祈求龙王保佑平安。凡过往船只在岛上停靠,皆来此拈香祈福。节日期间,常有戏剧在此演出。一时香火十分鼎盛。

千里海岸线,漕运大动脉——威海刘公岛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海运复兴,刘公岛、三官营(金线顶下)、庙前口(东码头东)俱为泊船之所,避风守冻,多时数百艘。行至二年,利害参半,仍专由漕运。

  清代,威海至高丽、日本等地均有航线。刘公岛为江浙七省通商要路,过往船舶多在此停泊。

千里海岸线,漕运大动脉——威海刘公岛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摄影:刘彬

  2015年12月,山东“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并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其中就包括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再次凸显了刘公岛与海上丝绸之路渊源之深厚。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近年来,在威海大地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合作潜力正在持续释放。在新的历史时期,刘公岛将传承、奋进,书写新时代满意答卷。

  (《坐马扎 听故事》)

千里海岸线,漕运大动脉——威海刘公岛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千里海岸线,漕运大动脉——威海刘公岛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千里海岸线,漕运大动脉——威海刘公岛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