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是历史的脚印,它们是承载历史最好的载体,是一个时代的智慧结晶,对于研究彼时的文化特征和审美风格颇具意义。
威海刘公岛作为北洋海军的成军地、甲午战争的主战场、英国近半个世纪的军事租借地,至今保存有大量北洋海军及英租时期的老建筑。
这些恢弘大气、古朴典雅的老建筑,是难得可贵的实体档案,独特的建筑元素已融汇到威海的建筑风格里。可以说,它们都是百年时光留下的建筑宝藏。
今天,岛岛便为大家介绍刘公岛上传承中华民族千年的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海军公所。
作为北洋海军时期的刘公岛清代建筑代表之作,海军公所式样别致,时过百年,古风犹存。
海军公所坐落在刘公岛中部南坡,同故宫相似,它也是由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落组成,占地面积共计17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军事衙门。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正规化海军北洋海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同时也是当年北洋海军提督及其总兵、副将、参将们议事办公之地。
海军公所东西辕门以及门前照壁。辕门和照壁是中国官署古建筑的组成部分,均毁于甲午战争之后到英租威海卫早期,东西辕门已经修缮复原,也是出入海军公所的主要通道。
海军公所始建于1887年,整体建筑为清式砖木举架结构,按照中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院落由中厅、东西侧厅和东西厢房组成。前、中、后院中厅分别为礼仪厅、议事厅、祭祀厅。
东、西跨院有长廊贯通,迂曲缦回,与陪厅、厢房连成一体,建筑群整体错落有序、曲折多变,展示了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对称美”。
现海军公所中陈列了仿制古典家具300余件、历史塑像18尊、各类文物200余件,以及瓷器、字画、楹联、枪械等辅助展品1500余件,真实再现了北洋海军鼎盛时期的历史风貌,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甲午历史标本。
当你走入海军公所,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竖立在道路两侧的黄龙旗了,时过境迁,经历了一日国帜三易的龙旗现如今重新飘扬在海军公所,无论刮风下雨,龙旗猎猎。
置身于海军公所,走在凹凸不平的青石路面,低头看路旁遍布青苔的集水槽,抚摸涂染朱漆的承重柱,仰望房檐上栩栩如生的“五脊六兽”,迹象种种,仿佛间可以看到北洋将士操练、生活的身影;看到丁汝昌正踌躇满志地统帅北洋海军,浴血疆场、奋勇杀敌!
甲午战争后,海军公所曾被日军占据两年半。后英租刘公岛期间,刘公岛成为了英国海军的避暑和疗养胜地、海上花园,部分结构略有改动,但整体建筑依然保存了海军公所的面貌。1938年,日军占领威海后,将海军公所设为伪海军基地司令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训练部队进驻。1988年,海军公所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建筑是古人遗留给我们考证历史的重要“物证”,通过对老建筑发展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回望到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峥嵘岁月,可以让经过这里的人们寻访先人留下的曲折脚步。
尽管故人已去,但这些象征他们存在的建筑仍在。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先人,他们或称为历史长河中的“明星”,或如尘埃散落在历史长河,但那些留下了他们脚印的老建筑,却依然安安静静地待在原地,一如当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