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泉城广场南侧,一直到山水沟、趵突泉东门这一段,过去是正觉寺街,因街上有正觉寺得名。据《历城县志》记载:正觉寺原来在府城内,名叫开元寺,明成化年间迁移到南门城外。1962年我就读于济南八中,我们是十级三班,所在教室即是正觉寺的三大殿正殿,坐北朝南,两侧一东一西各有一个副殿。正殿高堂石阶,圆柱子,大厦檐,气势宏大。教室的门也是殿堂的原门。那时候课间休息男同学好动,往往都到院子里打球呀、跑步呀,女同学好静,则留在教室里唱歌呀、玩拾子呀等游戏。上课钟声一响,我们开始返回教室,但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先进去,于是大伙都挤在屋檐底下,你挤我,我挤你,直到最前面的抵挡不住后面的冲力被挤进去以后,大家才“噢”的一声都涌进教室。“男女授受不亲”那时似乎对男孩子还起一定的作用。还有,我们经常把笤帚放到门框顶上,老师推门进来便会砸到头上,引起教室里一阵哄笑。所以,那时的老师讲课时往往铁青着脸,大多是由于进教室被砸的缘故。
正觉寺的正门是派出所,八中的校门是后来从东侧新开的门。紧挨着八中的东邻是历下区消防大队,再往东便是山东省监狱。记得那时经常戒严,警察荷枪实弹的布防,禁止人们走动,这往往是监狱的犯人外出或者回来。总之,那时候并没有感到紧张恐怖,反而觉得挺热闹,怪有意思的。
正觉寺街那时算得上很宽的马路了,马路是用一米多长、半米多宽的条石铺成的,从朝山街北头一直铺设到山水沟。据说是解放前韩复榘当政,他抓住抽大烟的,罚他们的钱而铺设的。由于来往的马车多,石上磨出很深的石沟,足见当年之繁荣。街上店铺林立,车水马龙,煕煕攘攘,热闹非凡。
在三合街路口向西,正觉寺街路南不远,有一个小人书店。店主是个腿有残疾的人,很瘦,个子不高,眉宇上有一个黑痣,拄一个单拐一一即赵本山小品《卖拐》中的那样。他的生意很好,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去他店里看小人书,可以说顾客盈门,座无虚席。我小时候经常去他的店看一本叫《洋葱头历险记》的小人书。那书真把我迷住了,小洋葱头非常贫穷但那么善良,得到了南瓜爷爷的帮助,而大警察柠檬揪住它的头发狠狠地把它摔在地上……
十年动乱期间,工人阶级进驻公、检、法,那时候“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而公(安局)、检(查院)、法(院)是刘少奇一小撮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工具。当时,我们厂一个工人被派到正觉寺街派出所,人称“×所长”。有一次,一对夫妻为了家务打架闹到派出所。“×所长”听完了两口子的陈述后,为其调解道:“你们两口子打架既不怨你,也不怨他,怨我。”两口子一听不禁满心疑惑,心想此人姿态真高,却又纳闷起来,怎么能怨上他了?但接下来他说:“怨我对你们教育不够。”“包袱”一抖,连打架的小两口也乐了。“文革”时期,这样的笑话层出不穷。
如今,正觉寺街已经变成宽阔的泺源大街了。1998年为建设泉城广场,济南八中迁出了这个地方,后来搬到了佛山苑街一一过去的小南营街上,门口挂了两块牌子,一块是“济南八中”另一块是“济南第三职业中专”,当年的那些逸闻趣事伴随着改革开放一并化作云烟而去了。(武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