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因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旧时人们用水多从泉中提取,因此便有了体现泉城特色的老街巷——水胡同。顾名思义,水胡同就是泉池附近居民取水常走的街巷,每天一大早,去泉池担水、运水的人们穿梭不断,那一条条的水胡同里便会人来车往,很是热闹。
夏天的水胡同,路面上满是居民在运水途中洒下的泉水,总是给人湿漉漉的感觉,使人会觉得清爽惬意。可到冬天,路面上就会结满冰,弄得路滑不好走。这时便会有住在水胡同的热心人,用铁锨或镐头把冰铲除或在路面撒上炉灰,使人们走起来不至摔倒。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楼的兴建,人们逐渐都用上了自来水,就不用再挑水了。因此,一些水胡同的街名也逐渐消失了。但每当人们提起“水胡同”的街名时,仍然能使人们想起那去泉池挑水吃的年代,想起那泉水常年喷涌的岁月。
济南现存唯一的水胡同是泉城路西头路北、高都司巷以北、启明街路东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大约20米长的胡同竟然拐了好几个弯,屈指数来,这条胡同总共有9个门牌,胡同西口的街牌和各户的门牌都保留着原来的名称。在中间一弯处的墙壁上镶嵌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水胡同街碑》,尽管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但“重修水胡同街碑”、“光绪拾壹年拾壹月”等内容还是清晰可辨。这也说明,水胡同的历史至少有120年了。查阅老地图和有关书籍,这样的水胡同在济南有很多,除前面说到的现存唯一的水胡同外,从现有资料笔者能查到的水胡同还有12条。
旧日水胡同景象
●“五圣阁”水胡同,原名李承务巷。半边街中部略偏东处,北低南高,2米宽,不到50米长。宋代有李姓承务郎在此居住。金代《名泉碑》载“曰黑虎,曰金虎,李承务巷。”这条后来称为水胡同的小巷就在二泉之间。
●铁佛寺巷。李承务巷以西,双清街以东。寺临城河,东有南珍珠泉,西有胤嗣泉。
●前帝馆街东段。街东口路北的古鉴泉(俗呼南门池子)即是取水之地。清代文士管世铭《城南诸泉记》日:“余适济南,侨寓于南门之缔观里(帝馆街)。舍东即古鉴泉,居人炊濯资于是。瓶绠络绎,道至沮洳不可行,以其近于市也。”
●后营坊街东头路北。一条南高北低的石阶路,俗呼水胡同,通达饮用水源寿康泉。
●王府池子街南段,原名魏家胡同,街上还有腾蛟泉。
●涌泉胡同。这条不到两米宽的水胡同,西为马市街北口,东接曲水亭街。街东口南不数步有“天产酿泉清可掬,松花满泛瓮头春”的刘氏泉。
●平泉胡同。王府池子以南,街中段路东原有平泉。
●华家井处水胡同。华家井(泉)在今历下区启明街49号东侧路北,泉池呈井形,当年质清水旺,为附近居民主要饮用水源。华家井所在的这条东西小巷即称水胡同。
●濂泉胡同。五龙潭西原玉皇宫北,附近的的官家池乃民众汲水之泉。
●老东门鹅鸭坊附近的水胡同。
●趵突泉以北至德院之西的水胡同。
●江家池往南通估衣市街(今共青团路)和往东接东流水街的两条街巷都叫水胡同。
实际数目肯定比这还要多。另外,有的街巷虽不叫水胡同,但也有汲泉运水繁忙景象。如杜康泉所在的剪子巷,玉环泉所在的大布政司街(今省府前街),舜井所在的南门里大街(今舜井街)等,数目众多的水胡同,就像一条条乳腺哺养了古城济南。(魏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