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在济南老城的芙蓉街和省府前街之间,有条南北向的街道叫尚书府街,尚书府街南首有条东西向的小巷叫皇亲巷,这尚书府街和皇亲巷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说来话长。
尚书府街
康熙有个同父异母的亲妹妹,小时候他们几乎天天在一起玩耍。小公主善解人意,从小就与康熙非常要好。有一次太皇太后问康熙:“你长大了要不要娶媳妇?”康熙立马答道:“当然要娶啊!”“你想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康熙指着小公主说:“我要娶她当媳妇。”“她是你妹妹,哪有哥哥娶妹妹当媳妇的?”“我就是要娶她当媳妇,望老祖宗恩准。”太皇太后听了哭笑不得,但她并没有太当真,因为那时候虽然康熙已经继位当了皇上,但毕竟才八九岁,即便是再怎么聪明,也还是个毛孩子。
转眼间七八年过去了,康熙和小公主渐渐长大了。长大后的小公主出落得愈加漂亮美丽,温柔贤惠不说,而且还更加善解人意。康熙和她之间虽然没有把话挑明,但两个人心里都明白,也正因为如此,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就免不了了。太皇太后看在眼里,恼在心里,最终只好忍痛把他们俩分开,让他们相互见不着面,这可就苦了康熙和小公主了。
康熙十六岁那年开始亲政,随着他的亲政,太皇太后开始为其忙活着选后、选妃。她几次问康熙有什么想法,康熙都是用“老祖宗看着办吧”来答复她。看着康熙对此的敷衍,太皇太后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他心里还装着小公主。
话说兵部有个孙侍郎,因为贪污腐败遭人弹劾,正在他为此苦恼不已的时候,得到了朝廷要为康熙选妃的消息,于是,他便送信给济南府的家人,让家人把他的女儿送到京城。孙侍郎是我们山东平阴人,当官后在济南府购置了房产,并把家眷安置在那里。孙侍郎的女儿芳龄十六,花容月貌,长得非常漂亮,这就让孙侍郎生出让女儿“以备选妃”的念想。孙家人在得到他的家书后,便依照其安排,让其女乘船进京,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让孙侍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女儿在途中不慎溺水而亡。得到女儿身亡的消息后,孙侍郎捶胸顿足,悲痛万分。正在这时,太监来传旨,说康熙皇帝招他立刻进宫。孙侍郎不敢怠慢,更衣后便赶忙进宫去了。
康熙见了孙侍郎,看他满面戚容,就问怎么回事。孙侍郎忍不住垂泪叹息,把女儿为了选妃,途中溺水而亡的事,简明扼要地说给了康熙。康熙听后对他说:“爱卿忠心可嘉。”而后,康熙又把贴身太监招到近前,跟他耳语了些话。那太监听后马上走到孙侍郎跟前,也跟他耳语了起来。孙侍郎待太监说完,先是愣了愣神,而后便是连连磕头谢恩。
第二天晚上,孙侍郎依照太监的吩咐,备好了船只,夜深人静之时,小公主在康熙那贴身太监的陪同下,悄悄地来到了船上。待她行过拜认孙侍郎为义父的礼节后,轮船立刻启程往南驶去,三天后,他们便来到了济南府的孙家大院,不过,小公主此时的身份已经变成了孙侍郎的女儿。
孙侍郎来到济南府,山东巡抚自是不能怠慢。那日,他又来到孙府,传旨要为皇帝选妃,于是,孙侍郎便名正言顺地把“女儿”送进了皇宫。有情人终成眷属,小公主由此成为康熙的爱妃。太皇太后事后对此心知肚明,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她也就无可奈何了,只是这爱妃只能是爱妃,而无法成为皇后。
孙侍郎结成皇亲之后,不久就晋升为尚书,弹劾之事便化作烟云,他在济南的府邸成为尚书府,门前街道成为尚书府街。尚书府街南头那条刘家巷,便更名为皇亲巷,这就是尚书府街和皇亲巷的来历。
民间传说终归是传说,当不得真,历史上的孙侍郎其实是个好官。
孙侍郎名光祀,为官期间,曾经常上疏指陈时弊,深得皇帝的赏识。吴三桂叛乱时,他秘密上疏,建议将正在京师的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处死,以杜绝内患。在平叛过程中,又积极出谋划策,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大功。康熙十八年(1679年),孙光祀告老回到家乡,正赶上灾荒,他便拿出自家存粮食500多石,救济灾民。平阴城南的孙官庄,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当地百姓吃水也很困难。为此,孙光祀出资修路、架桥、凿井,以利乡民往来、生活。至今,当年他出资所凿的水井、所建的石桥仍然还在使用,至于传说中为何把这个好官变成贪官,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另据牛国栋先生在《济水之南》中道:“尚书府街的尚书,不是指孙光祀,而是指张养浩,”孙光祀的府邸倒是真在皇亲巷,不过孙府的正门开在今泉城路上,皇亲巷里是孙府的后门。所以我说,“皇亲巷里假皇亲,尚书府街真尚书”了,这才是历史的真实。(根据《历下民间文学》改编 济南古城街区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