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来到福州不去三坊七巷就等于没到福州,放下行装用龙泉温泉水清洗了旅途的风尘,浑身上下清爽之极。
乘坐滴滴走进三坊七巷,它坐落在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古老城市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
三坊七巷起始于晋,成于唐五代,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存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不多几块“里坊制度活化石”。
行走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
让我仿佛看到了江南扬州宛如鱼刺状分布的古街巷,这也是以古街为轴心,鱼骨状的街心,鱼刺状的均匀分布的古巷,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我们走进一家古宅院正房、后房窗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开,多为四开式。
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畅想其中其乐融融。
最有意思的是古街还引进了麦当劳、星巴克这样的西式餐饮店以独特的面貌,坐落在古老的门店中很有特色。
在这里可以读懂福州的古城历史,它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
这样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古老的福州由三坊七巷兴起,直至民国期间这里都是福州的主要的商业街,有点像北京的前门大栅栏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这是一家工艺品商店,一进门却是一大桌满汉全席的大餐,仔细一看都不能入口,它们都是福州本地的玛瑙玉石在工匠手中琢磨而成的。
都说“吃在福州”,一点也不假。街面上的商家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的特色食品令人目不暇接。来到一家糕点铺,人流熙攘,顾客们都在狂卷这个前店后厂新近烘烤出炉且包装精致的糕点,想着明天就要离开福州城随便在前店后厂的店面挑上几袋糕点,路上打个牙祭。
回眸一看,对面店铺是福建名菜‘佛跳墙’预制菜的体验店,来到福州还没来得及品尝这道名菜,麻利儿的走进这家店体验这道预制菜的味道。
大厅里有几位顾客正在品味着一盅盅美味佛跳墙的顾客,柜台里呈现出多种价格的‘佛跳墙’预制菜,从几十元到上几百元都有,我问店家啥叫预制菜他介绍说:“预制菜是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简化制作步骤,经过卫生、科学包装,再通过加热或蒸炒等方式,就能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因此,预制菜概念是指专注于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预制菜品为主的餐饮食材及水产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相关公司组成的概念。”
像这里出品的“佛跳墙”这道菜就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菜品。既来之则吃之,当即点要了一份价格适中的“佛跳墙”由店家热加工后尝试。
十几分钟的功夫一大盅热气腾腾的“佛跳墙”端上了餐桌。尝上一口嗯,味道还不错。
想到北京的孙子喜欢吃鲍鱼,随即购买几袋预制菜“佛跳墙”由厂家直接寄回京城,就当成地方特产并配上制作方法的说明邮寄给他尝尝鲜。做完这些感到终于兑现了给孙子买旅游产品的承诺。
来过福州的人都说三坊七巷因地灵而人杰,我在这里边走边寻访着名人们曾经留下的踪迹。
当地人讲这里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的确如此。当年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从此街巷走出,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人的骄傲。
三坊七巷之所以被誉为明清博物馆,我感到是坊巷内有20多处各级文保单位,它承载着福州数百年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集中展示着福州建筑、文化、生活。
我发现它还是一个“活着的景区”,巷子深幽,百姓居家生活的气氛也十分活跃,比起其地方着意打造的无居住民的景区无法替代的鲜活市井烟火气,展现着一种鲜活福州的古韵福华。
(文/马悦英)
(来源:茶马古道上)
画家简介
舒建新,祖籍山东青州。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201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丹青云南神韵楚雄——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丝路丹青茶马古韵——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