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暗香浮动,旅游业复苏春潮涌动。随着2023青岛城阳夏庄山色峪樱桃花季开幕,备受推崇的“赏花秘境”——夏庄山色峪,不再隐秘。正值周末,游客络绎不绝前往这座粉色山谷。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游人在赏花游玩后,都大包小包,满载而归。“买了山色峪的花饽饽,山野菜馅、地瓜面的包子,还有正宗山鸡蛋。”刘女士盘点今日春游收获,心满意足。
“我就是这个村里的,我们这里的寺后老烧锅酒,我都喝了二三十年了,今天特意过来给老板介绍‘客户’。”虽已年过七旬,来自上山色峪村的孙大爷听说有樱桃花主题市集展出,特意带着同伴前来“凑热闹”。
在热闹的山色峪,每一位当地人都自愿担当起志愿者,热情洋溢地为游客介绍家乡宝藏。
过段时间,已举办20届的“山色峪樱桃山会”将作为樱桃花季的续篇红火登场。一个早已声名远播的乡村采摘游金字招牌,在全新的转型语境下,蝶变出了一个新的金字招牌。
以樱桃花季为窗口,展现的是推动旅游业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的夏庄答案。以点带面、串珠成链、一村一品、组团赋能,树立产业链观念,以特色节会为抓手,夏庄通过高质量文旅品牌的精耕细作,激活的是区域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老招牌焕新
“花果经济”延长助农产业链
崂山西麓,白沙河畔,坐落着一座“当代桃花源”——山色峪。前往山色峪的路称不上一路坦途,但蜿蜒曲折的公路两侧,如霞似云连绵成片的樱桃花,带给探花之人的是“忘路之远近”的陶醉。车抵山色峪,映入眼帘的是粉色与白色的樱桃花簇拥在红瓦绿树周边,宛若一幅古意盎然的画卷。
这些樱桃树的种植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如今整个片区樱桃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被誉为“齐鲁第一樱桃谷”。自2003年起,山色峪已经连续举办20届樱桃采摘节会,“山色峪樱桃山会”早已成为青岛市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品牌。
此外,近年来,山色峪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殊荣,一张闪亮的金字招牌早已让这片“齐鲁第一樱桃谷”声名远播。
有果就有花,早在2022年春,“山色峪樱桃花”就已成为社交媒体热搜词,慕名前来赏花的游客就已络绎不绝。2023年,山色峪樱桃花季不负众望地到来了,成为山色峪正式从“林果经济”晋升“花果经济”的里程碑。
这是夏庄街道对区域自然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活特色深度调研的成果;是坚持市场化导向,敏锐抓住旅游市场复苏机遇的杰作;也是依托资源禀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文化赋能下,以“逍夏游”为名的一个全新的文旅品牌就此擦亮。以花为概念的文旅融合方式,有效拉长了旅游旺季的周期,延长了夏庄传统樱桃产业链条,也为2023年省旅发大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活动聚气
小樱桃花牵动大产业
山色峪赏花游由来已久,今朝更胜。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重大节会模式,带动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赏花游经济与当地特色资源美美与共。
樱桃花季活动期间,主办方推出了飞盘联赛、哈雷骑行等一系列时尚潮流的轻型户外活动,并与山色峪小学、山色峪幼儿园、夏庄小学、丹山小学积极联动,三天举办了三场不同主题的美育活动,推动了乡村游向高质量、多元化发展。
如今的山色峪,已蝶变为一个唯美诗意的坐标,而在不久的未来,这片风景秀丽、资源富饶的土地上,更多特色节庆活动蓄势待发。
樱桃花季作为序篇,开启的是夏庄街道基于特色资源禀赋打造的节庆系列。此后,樱桃生活节、首届花饽饽节、少山红杏节、曹村草莓节等精品节会将贯穿全年,合力铸造夏庄文旅IP“逍夏游”的品牌能量。通过挖掘本地资源优势,找准定位,培育“拳头产业”,一条夏庄制造的“甜蜜产业链”逐渐铺展开来。
以节庆为媒,聚拢的是人气。在旅游业面临结构性转变之时,转变发展思维,用新方法、新模式来抓旅游,才能将旅游业打造成流量型经济入口和服务型经济引擎。
近两年,城阳区“谋篇”打造全域旅游的时尚潮流的新热点、新高地、新名片,加快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档次,创新特色旅游产品,精心打造夜间旅游休闲产品和精品旅游人气地标,不断植入网络时尚元素,让城阳的城市品位、乡间游乐和“夜经济”面貌焕然一新,散发着层出不穷的新潮魅力,也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探寻打卡。
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共荣,是城阳区抓住旅游业复苏机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城阳方案,也是全面贯彻落实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的切实举措。
文旅赋能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力
小小樱桃花,背后做的是一整个地域特色产业链的大文章。
在本次樱桃花季现场,汇聚了近80家别具一格创意手工等生活美学品牌的生活美学市集、美得城阳非遗市集、农特产品市集,以及90组亲子市集,都赚足了人气。据统计,截止到3月31日下午6点,此次樱桃花季活动已圆满结束,活动时间7天,进山游客累计约11.2万人,进山车辆约32210辆,营业收入722余万元。
距离市集不足两公里外的上山色峪村,是中华蜂蜂蜜的原产地。2006年,中华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一年只产两次蜜,花粉、蜂王浆都在蜜里,这些特性让中华蜂蜂蜜也成为蜂蜜中的上等珍品。2020年,上山色峪中华蜂种蜂场创办,以保种育种为主,如今已有超过1000箱中华蜂。“中华蜂是濒危物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也为增加产值,我们正在打造‘中华蜜蜂养殖实验与示范基地’,致力于进行中华蜂的种蜂研究与推广。”种蜂场负责人孙先生介绍。
在山色峪一带的山洞里,生长着极具营养价值的猴头菇,十斤菇产一斤粉,这些大自然的珍贵馈赠被销往全国各地;采用古法酿造的寺后老烧锅酒,经历百年沉淀,正在用醇厚清香的老味道,对话新时代的潮流;下山色峪村的花饽饽,采用山泉水和面,手工制作,不使用添加剂,一出锅就被游客团团围住……
在熙熙攘攘的市集,这些源于山色峪当地资源禀赋以及整个城阳区孵化出的农特产品、特色非遗品牌,正在透过节会的小窗口,踏出走出去的大步伐。其中,上山色峪中华蜂蜂蜜、云头崮老爷茶、洞藏雪菇猴头菇粉、寺后老烧锅樱桃酿,更是被纳入“夏庄有礼”伴手礼,成为夏庄“味道”留给全国游客的余味。
土特产变身助农致富的金果子,打开了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朵花,一个果,一棵树,带动的是一个区域的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体现的是竭尽智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积极实践,激发的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游客加入我们的社群,想买什么农产品,想要找农家宴,我们都可以帮忙推荐。大家都在做这件事,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把我们村推广出去。”正如养蜂人孙先生所言,节会赋能,赋的不只是短暂的热闹,而是夏庄街道上下联动、深入人心、经久不衰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势能。春为花忙,夏为果忙……在忙碌的夏庄,一个个百姓增收、乡村振兴的故事正不断上演。(来源:第一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