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世间》描绘了时代洪流中的凡人微光,平淡日子里的人间烟火。
身在刘公岛的我们见证海岛发展的同时,也承载着时代变迁的深刻烙印,今天跟小编倾听“岛字片”人世间的发展历程。
37载峥嵘岁月,他们以己之力,默默坚守着讲解的初心,无论年龄老少,从业时间长短,对知识的追求永不停步,怀着一颗谦恭的心、取长补短,用自己的知识服务游客。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讲解队伍不断升级、讲述持续升温、内涵淬炼升华,讲解的接力棒在他们奋斗的韶华、坚毅的眼神中代代相传。
讲解队伍:从“个位数”到“十位数”
上世纪80年代末的威海只有少数几个景区开放,而那时的刘公岛也只有海军公所和海战馆等少数景点供游客参观。景区讲解员人数较少,大家分散在各个展馆内,穿着不同样式的清朝服装,手持简单的扩音喇叭,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着展馆背后的故事。繁多的内容经由讲解员的讲述变得清晰明了,喇叭里传出来的声音洪亮有力,荡漾在海岛的上空,也走进了每一位游客的心里。
光阴流转,四季变换,大众对旅游的需求变得日益强烈,景区内的景点也从最初几个发展成现在大大小小十余个展馆。从单馆驻点讲解、游船讲解,到2006年4月份成立刘公岛游客中心开启散客付费讲解时代,再到2008年景区整合形成统一规范化讲解,讲解人员由“个位数”变成“十位数”,手中的扩音喇叭换为无线讲解器,大声介绍变为了轻声讲述,这支队伍的发展逐渐壮大,也为日后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讲解词:从“专业名词”到“融会贯通”
历史是时间的记录,更是观念和价值的凸显。对历史的讲解,不仅要将史实的原本摊开在世人面前,更要逐渐将其内涵丰富。从北洋海军成军、甲午历史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再到紧跟时代步伐打造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内容不断扩充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讲词。从最初的几万字到现在的十几万字,考验的不仅是记忆力,更是对文字的理解力。
如何将晦涩难懂的历史用更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加快背诵速度的同时让参观者能够在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她们一直都在摸索前进。在背诵讲词的过程中做好批注,以此做底,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进行串线记忆,将整篇内容划分成几个版块背诵。针对理解薄弱的部分,她们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灵活记忆等方式,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面向大众讲述,提高讲词的灵活度。
作为讲解员,她们始终活跃在文旅服务的第一线,是景区旅游的活名片和交流沟通的信息员。从照本宣科到总结归纳,她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让历史变得灵动,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
讲解服务:从“串点成线”到“沉浸体验”
近年来,随着文旅的进一步融合,以及游客对精神需求含量的不断加重,刘公岛景区不断优化规范讲解服务和旅游质量等方面,向着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迈进。讲解队伍以优质高效整合景区资源为路径,由单馆讲解逐步变为串联起全岛资源的路线讲解,提炼出更多兼具景区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的主题线索。她们因人施讲、因需施讲,以不同主题产品满足游客群体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让刘公岛的故事真正深入人心。
为给游客带来最好的讲解体验,讲解队伍结合线路特点,将人员划分,依据自身风格分配适宜的讲解任务。她们实地走馆,深挖人物历史,饱含血泪的《一封家书》《从国帜三易到爱国三问》等故事一一出炉,将其串联讲词之中,调节现场氛围,辅助游客理解。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她们还与“访古建·忆甲午”、家庭游、红色游及研学游等线路产品完美联动,推出特色讲解路线,赋予线路“灵魂”,增强游客深度体验感。讲解之余更是组织统一学习,对讲解过程中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寻找标准答案,争做“问不倒的讲解员”。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支“娘子军”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除了做好日常的讲解工作外,她们多次走进校园开展红色宣讲活动,着力面向青少年讲好党史、国史和历史故事,激发警醒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她们要“让参观者看过往的故事,想当下的心事,再发出自己的心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她们的身份也在不断变换,然而这一路走来的脚印与汗水、由努力换来的成长变化,终将会成为这座海岛记忆的一部分,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