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市民袁先生向记者爆料——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金线泉终于出“金线”啦!在袁先生拍摄的视频中,金线泉泉池中,一条水纹漂浮游弋于水面之上,在阳光下宛若一条金线,“难得一见呀!”
“金线奇观”的出现充满不确定性
趵突泉景区内有新老两个金线泉,老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尚志堂与皇华轩之间。泉池呈长方形,原长4丈、宽2丈。后因改建泉池,基底遭到破坏,水面亦随之缩小,水势减弱,金线从此消失。1956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在原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个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于是人们便将该泉称为新“金线泉”。这次出现“金线奇观”的就是新金线泉。
只要水位超过29米,月牙泉就能“飞瀑”,趵突泉就可“腾空”,但“金线奇观”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天下第一泉工作人员介绍:“平时泉水水位不高时,金线泉出水量不够大,泉池就好像一口安静的水井,但水位升高时,也不一定能看到”。据悉,出现“金线奇观”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泉水水位要比较高;其次,金线泉泉池的东西两侧都有泉眼,泉水从池底两边对涌,只有流势相当,水流在水面相交时,才能聚成一条水线。当然,若是有阳光配合,当金灿灿的阳光照耀到水线,闪闪发光,金线会更加好看。
“9月底就有同事拍到了‘金线奇观’,国庆假期也曾出现过,不过,金线时隐时现,能否看到全靠缘分。”上述工作人员介绍,近日有不少游客和市民前来等待奇观的出现。
曾巩、张养浩、老残、周作人都写过“金线泉”
金线泉是济南著名的奇泉,在古代的名气也非常大,曾是仅次于趵突泉的第二名泉,因此关于它的历史记载、歌咏也非常多。
宋代,金线不仅白天可以看到,而且在清明的夜间也能显明易见。曾巩《金线泉》诗写道:“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
同为宋人的吴曾也在其笔记文集《能改斋漫录》中记载金线泉:“石甃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壕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从记录中可见,当时泉池中的金线非常明显,不过金线的形成却非常微妙,小小的一滴油的张力,就会改变金线的位置。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也写过金线泉,他在《济南行纪》中写道:“凡济南名泉七十有二,爆流(趵突)为上,金线次之,珍珠又次之。若玉环、金虎、黑虎、柳絮、皇华、无忧、洗钵及水晶簟,非不佳,然亦不能与三泉侔矣。”
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从北京外出,经过家乡济南时作有《乘传过家同马克修总管宴金线池》,从文中可以看出,张养浩曾十分向往金线泉,渴望一睹“金线奇观”,然而,“金线”与他无缘——“久闻金线奇,屡至未曾遇。”
清朝的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对金线泉金线之奇描述得也十分深刻、动人,并且较为科学地解开了千百年来这一名泉奇观之谜:“西北角上,芭蕉丛里有个方池,不过二丈见方,就是金线泉了。金线乃四大名泉之二。你知道四大名泉是哪四个?就刚才说的趵突泉,此刻的金线泉,南门外的黑虎泉,府台衙门里的珍珠泉,叫做‘四大名泉’。这金线泉相传水中有条金线。老残左右看了半天,不要说金线,连铁线也没有。后来幸而走过一个士子来,老残便作揖请教这‘金线’二字有无着落。那士子拉着老残踅到池子西面,弯了身子,侧着头,向水面上看,说道:‘你看,那水面有一条线,仿佛游丝一样在水面上摇动,看见了没有?’《老残游记》中还详细解释了“金线奇观”的原理——“莫非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所以中间挤出这一线来?”那士子道:“这泉见于著录好几百年,难道这两股泉的力量,经历这么久就没有个强弱吗?”老残道:“你看,这线常常左右摆动,这就是两边泉力不均的道理了。”
民国时期周作人也曾在《济南道中之三》中写道:“六月二日午后,往工业学校看金线泉。这天正下着雨,我们乘暂时雨住的时候,踏着湿秀的青草,走到石池旁边,照着老残的样子侧着细看水面,却终不见那条金线,只有许多水泡,像是一串串珍珠,或者还不如说水银的蒸汽,从石隙中直冒上来,仿佛是地下有几座丹灶在那里炼药。”(来源:新黄河 石晓丹 黄中明 袁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