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市商务委公布了外商投资最新数据:今年1—7月,重庆实际利用外资47.7亿美元,同比增长0.8%;外商直接投资14.2亿美元,同比增长5.6%;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10家。
“整体来看,我市利用外资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事实上,随着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深入推进,重庆利用外资也在持续增长。
据了解,重庆实际利用外资已连续8年达到百亿美元,2018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02.7亿美元,比直辖初期的5.5亿美元增长了17.6倍。
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增长
今年7月,奥特斯宣布,将在两江新区新建一座工厂,生产应用于高性能计算模组的高端半导体封装载板。
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端半导体封装载板和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制造商,此次奥特斯可谓大手笔:计划未来5年投资近10亿欧元,预计于2021年底投产。奥特斯与重庆的这次合作,是今年重庆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
在外商投资领域,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指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境内通过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设立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投资,是利用外资最具“含金量”的衡量指标。重庆的外商直接投资也一直呈现良好态势。
据统计,重庆的外商直接投资连续4年保持中西部第一。2018年,重庆外商直接投资达32.5亿美元,比直辖初期的4.3亿美元增长了6.5倍;今年1—7月,重庆外商直接投资达14.2亿美元,同比增长5.6%。
“重庆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基础,所以,制造业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称。
仅从今年的数据看,全市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共计3.4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奥特斯到资1.1亿美元,SK海力士、现代摩比斯到资均在3000万美元以上。
随着重庆经济发展的提速,外商直接投资的构成也在产生变化。据统计,今年以来,商贸服务业已成为重庆外商直接投资最大贡献领域。1—7月,商贸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共计6亿美元,其中,谊品弘、怡置控股到资均超过1亿美元。
重庆外商直接投资的稳定增长,不仅反映了重庆对世界的吸引力,也体现了外资进入重庆的多元化以及重庆融入国际的包容性,更印证了对外开放对重庆发展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随着重庆逐步向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迈进,外商投资已成为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市市场监管局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市共有各类外商投资市场主体6576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549户,同比增长3.5%。
总体上看,外商投资企业在渝生产经营状况良好。2018年外商投资企业年度投资经营信息联合报告显示,上报企业投资总额9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7.7%;企业营业收入总额872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
外商投资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重庆带来了众多就业机会和对外贸易成果。
上述报告显示,上报企业创造就业岗位35.3万个,贡献进出口总额2949.7亿元,占全市56.5%,已经成为重庆进出口的重要支撑。
“外商投资企业有效地助推了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在很多领域代表了重庆产业高地水平,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领航者。”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称,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打开外商投资企业的名录与项目,这一观点能得到有力印证——
福特、通用、现代、依维柯、五十铃等在渝汽车整车企业,助力重庆成为全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惠普、华硕、宏碁、富士康等在渝落户,直接带动重庆成为全球领先的电脑、打印机生产基地之一;
ABB、本田、霍尼韦尔、爱立信等投资企业补充完善了我市装备制造业的短板;
英国石油公司、林德、德固赛等投资企业带动我市成为重要化工生产基地;
外商投资也与重庆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像房地产、高端购物、零售、银行、保险、医疗、教育等领域,都有外商投资的身影。
营商环境逐步优化
今年1月初,重庆莱佛士国际医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莱佛士医疗集团在中国的第二个国际综合医院项目,也是重庆首家全外资综合性国际医院。
莱佛士国际医院的落户,是重庆几大开放平台携手合作的成果:该项目是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落户的医疗健康领域项目;落户在重庆自贸试验区的范围内;两江新区这一国家级新区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
众多开放平台,是重庆吸引外商来渝投资的砝码,也是重庆打造更优越投资环境的“硬件”。
市商务委方面介绍,重庆拥有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综合保税区、经开区等多个开放平台。这些平台各具优势,能够为外商投资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与政策。
以重庆自贸试验区为例,区内已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外资项目备案实现立等可取,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区内还探索“四自一简”海关监管创新、“创新实施铁路运输信用证”等经验案例。
在政策加持下,截至2019年7月底,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2.9万户,其中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515户,占全市比重23.8%;注册资本27.7亿美元,占全市比重14.1%。
“外商确定投资后,相关手续还要‘办得快’。这也是重庆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
着力“放管服”改革,便是实现“办得快”的有效举措。
同样以重庆自贸试验区为例。目前,区内已有33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片区;实行商事主体注册登记“五办”(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辅导办);实行基层“注册官”等制度,开办企业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最快3个小时等。这些,都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成果。
国际贸易便利化,也是重庆优化营商环境,使企业“办得快”的重要举措之一。比如,企业通过使用重庆“单一窗口”,可通关环节优化30%以上,通关时间缩短20%以上,企业综合成本下降20%以上。
另一方面,吸引外商投资并非一时之功,需要长久、持续地工作,让其“留得住”。这要求,重庆及相关部门要做好后续服务。
西永微电园在这一方面可谓“典范”。
去年,SK海力士二期项目正式落户西永。目前,该项目的设备已开始搬入,预计在今年三季度内正式投产。
SK海力士多年前便将芯片封装测试项目落户在西永微电园。这次决定把二期项目也留在西永,有很大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园区的“服务”做得好。
“公司落户重庆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全力给予支持,西永方面也一直帮忙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这给了我们在重庆长期发展的信心。”SK海力士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对外协力总监姜真守如此表示。
不止是SK海力士,不少入驻园区的企业,都对西永微电园的服务称赞有加,甚至有不少企业主动为园区“牵线搭桥”,帮助其招商引资。比如,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的落户,便是园区一家入驻企业推荐而来。
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布的《2018年重庆市外商投资环境测评报告》显示:“在渝外商投资企业对重庆包括水电气等生产要素在内的基础环境满意度均在90%以上,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对政策与政府服务环境满意度在80%以上,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
今年7月,重庆市政府还出台了《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提出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市营商环境短板弱项显著改善,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大门敞开迎宾客
8月5日,市政府召开了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会议强调,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广大外商投资企业在渝投资兴业的历史黄金期。
数据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基本面企稳回升明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工业经济持续回暖,民间工业投资增长12.4%。1—7月,重庆进出口3131.9亿元,增长14.8%,其中:出口2016.7亿元,增长14.5%;进口1115.2亿元,增长15.3%。
重庆在加快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十分突出,外商投资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发展机遇,重庆还有更多举措。
首先,是落实顶层设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稳外贸稳外资稳外经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多项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并支持引进外国高层次人才,进一步鼓励、支持、便利外籍人才、外国优秀青年和外籍华人来渝在渝创新创业、投资兴业、学习工作。
同时,市委、市政府正在谋划出台《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强化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
其次,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下一步,重庆会继续认真实行2019年版的全国和自贸试验区两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同时,对标对表先进省区市,梳理重构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及时回应和解决外资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是后面的重点。
比如,重庆将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重庆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施“全渝通办”“渝快办”,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实施清单和办事指南。
对外商投资而言,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也是其关注的重点。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积极贯彻即将实施的《外商投资法》,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同时,全面清理、废止、修改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不衔接的规定。
以两江新区为例。去年12月,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法院正式挂牌成立,也是当时全国首个覆盖自贸试验区全域的专门化法院。
该法院的成立,能够积极探索综合配套改革,为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这些举措都表明,重庆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称,重庆将进一步加大支持鼓励外商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提高服务外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