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海纳云——数字城市应急安全解决方案引领者 | 《青岛日报》:安全预警平台正式投用,城市风险“超前感知”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8-08 09:26:53
听新闻

8月6日,《青岛日报》整版刊发题为《安全预警平台正式投用,城市风险“超前感知”》的报道,文中提到的“青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是由海纳云赋能打造。2022年11月,青岛正式启动平台建设。2023年4月,平台整体上线试运行。近期,平台正式验收通过并投入使用,助力青岛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决策、同响应、精处置”的预警,响应数字化转变。截至目前,平台已有效监测并处置燃气泄漏、供水管网压力异常等各类预警6000余起,赋能推动青岛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和智慧应急体系建设。

海纳云——数字城市应急安全解决方案引领者 | 《青岛日报》:安全预警平台正式投用,城市风险“超前感知”

以下是《青岛日报》报道原文:

什么是“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就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城市生命线工程、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建立城市风险监测、动态感知、风险研判、预警处置体系,实现城市风险超前感知,推动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是保障未来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2022年11月,青岛正式启动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2023年4月,平台整体上线试运行;近期,平台正式验收通过并投入使用

青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一期接入智能感知设备16675台,主要构建了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综合管廊、桥梁、地铁和隧道、消防、电梯等九大生命线工程专题场景,后续也将持续拓展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场景

截至目前,平台已有效监测并处置燃气泄漏、供水管网压力异常等各类预警6000余起

安全预警平台正式投用,城市风险“超前感知”

当地下水管、燃气管道等城市生命线出现老化,如何提前发现并防止泄漏的发生?当城市遭遇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如何保障城市安全运转?当城市迎来旅游旺季,短时间涌入大量客流,如何确保城市的公共安全及平稳有序?

数字城市建设或许正在给出答案。数字化是城市现代化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治理的创新手段。作为全国18个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试点城市之一,青岛构建起“一网络、一中心、一平台、广应用”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近期,青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正式验收投用,截至目前,已有效监测并处置燃气泄漏、供水管网压力异常等各类预警6000余起,实现了消患于成灾之前,处置在萌芽和初期。

“数字化”力量守护城市安全

受气候变化、基础设施过载老化、产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城市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新旧风险交织增大了安全风险的防范压力。面对挑战,该如何守护城市安全?

其实,科技守护无处不在,或许这一刻就在你的脚下。那些隐藏着的细节,最能展现一座城市的“功力”。在深圳,历经40多年高速发展,人口、车辆、信息高度聚集、快速流动,新旧风险交织叠加,城市安全面临着“城市车辆多、建筑工地多、自建房多、油气管网多、消防隐患多、高层建筑多、自然灾害多”的“七多”复杂形势。为此,深圳探索建设了全域安全风险前端感知网络,不断构建完善“城市风险一张图”。截至去年,已有124个城市安全相关的信息系统、26万路视频监控已接入市应急指挥大厅,应急管理大数据主题库汇聚近2105亿条海量数据,超过220万个风险感知设备被铺设到危险化学品、有限空间、建筑工地等生产经营建设一线,及时监控并预警风险隐患。全市177座水库监测站、120个河道监测站、103个积水监测站、102个边坡监测点等自然灾害场景被纳入24小时实时监测体系;工矿商贸、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超过60万家生产经营单位已全量纳管。此外,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自建房安全、城中村用电安全、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等公共区域类风险底数逐步明晰,全市事故灾难风险分类分级管控格局已初步展开。

长期以来,很多城市都存在“重救轻防”的误区,城市风险管理注重风险发生后的“处理”。2021年9月,国务院安委办与应急管理部联合部署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确定将青岛、合肥、沈阳、南京、深圳等18个城市(区)作为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2023年11月,国务院安委办发布《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新版《指南》是在原来试行版的基础上作出修订,聚焦城市安全重大风险和各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定位,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具体监测哪些暗藏在城市里的风险?新版《指南》明确,风险监测主要包括城市生命线工程、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等四个领域18种重要风险。其中,城市生命线工程包含燃气管线泄漏爆炸风险、桥梁运行安全风险、供排水管网泄漏风险等;公共安全包含建筑火灾风险、城市电梯运行风险、重点车辆运输风险等;生产安全包含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安全风险、尾矿库溃坝风险、水库垮坝风险等;自然灾害包含城市洪涝(含山洪、江海潮水)内涝风险、森林火灾风险、地震地质灾害风险等。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就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城市这四大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建立城市风险监测、动态感知、风险研判、预警处置体系,实现城市风险超前感知,推动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是保障未来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2022年11月,青岛正式启动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2023年4月,平台整体上线试运行;近期,平台正式验收通过并投入使用。目前,青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一期主要构建了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综合管廊、桥梁、地铁和隧道、消防、电梯等九大生命线工程专题场景,后续也将持续拓展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场景。

监测处置各类预警六千余起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来了先进的风险识别和预防手段,在此支持下,世界范围内城市风险的治理模式,已经从传统注重事中事后抵御风险冲击,转变到注重事前识别和预防风险。

借助技术手段,城市将防线前置。那么,监测预警平台是如何运转的?在青岛,某日13时37分,平台监测到山东路一处公交车站附近地下管线由于甲烷浓度异常引发报警。警报发生后,系统立即通过短信和App消息通知所属燃气企业,13时51分,抢修人员到达现场,核实此处发生燃气泄漏,立即进行处置。16时48分,抢修完成,恢复供气,避免了突发事故的发生。

消防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平台从市内三区中选取部分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和文博单位等消防重点单位进行试点建设,内容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数据接入,消防水系统压力设备、水位监测设备、智慧安全用电设备、水泵控制柜状态智能监测设备等前端感知设备的部署安装等。“通过系统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建筑物的火灾报警、管网水压、消防水池水箱水位、消防水泵控制柜状态等消防设施状态,这样在发生火灾或出现消防隐患时能够第一时间给用户单位发出提醒,督促及时开展处置工作,从而有效降低相关单位的火灾风险,提升被监测单位的火灾预防能力。”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处负责人表示。

在平台内,综合管廊的监测是重要一环,它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2022年以来,借助平台建设契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原有市级地下综合管廊监管平台基础上,选取两个管廊项目,新建包括液位监测、沉降监测、渗漏监测、有毒气体监测、可燃气体监测等2100余个前端智能感知设备,全面提升对廊内环境、廊体结构和入廊管线运行状态的监测能力,实时掌握管廊健康状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设施建设处负责人介绍,同时制定管廊专项平台预警响应工作规程,建立报警信息“接收-派发-处置-反馈”闭环处置流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管廊运维单位等多级联动响应的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实现“预警快、响应快、处置快”。

青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一期接入智能感知设备16675台,重点实现对主城区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公共安全领域的风险监测,平台汇聚了市大数据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9个部门176项数据类目;接入了城管、住建、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及燃气、供水公司等权属单位23个已建相关系统;实现了城市生命线气流、水流、车流、人流等“多流监测”。截至目前,平台已有效监测并处置燃气泄漏、供水管网压力异常等各类预警6000余起。

逐步打造“智慧应急”体系

以监测、预警为基础,风险防控仍要落实到迅速及时、各主体联动的处置行动上。如何在预警信息与应急处置之间建立有效的链接?
       在合肥,依托城市生命线工程,通过遍布路面、桥梁、地下管网的8万多套传感设备实时监测“城市心跳”。在监测屏幕上,不同事故隐患、风险等级一目了然,值班人员可以实时掌握设施的预警和处置状况,为城市公共安全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以往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都是以行业监管为主,“九龙治水”、合力不够。现在通过监测中心,安全管理集成到一个平台、一张网络、一套指挥体系中,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加推到行业主管部门和运管企业,第一时间由牵头行业部门协同抓好风险处置,形成多部门联动的新型应急处置机制,初步实现“三全”“四精”,即全领域、全过程、全时段监管生命线,精准感知、精准分析、精准推送、精准处置风险隐患,多部门联合处置风险时间从过去的24小时以上缩短到现在的1小时以内。

按照快、准、精的要求,在对各类预案进行数字化、结构化呈现的基础上,监测预警平台依托算法模型对前端感知回传的数据和事件预警响应“全流程”数字化资源进行处理,形成风险监测预警处置的自动判定预警等级、自动推算影响范围、自动给出响应范围、自动匹配处置建议、自动派发任务并跟踪反馈“五个自动”和多灾种耦合联动辅助决策。青岛市应急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处处长司磊介绍,目前青岛实现了“能监测、会预警、快决策、同响应、精处置”的预警响应重塑性转变,有效解决了“隐患发现难、人工探测难、预警效率低、响应处置慢、管理条块乱”等问题。

青岛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阶段,充分考虑后期应用及运行,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平台应用与现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指挥责任体系有效衔接。建立起响应处置机制,市应急局牵头,编制了城市生命线9类业务规范及物联感知接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技术研发3类技术规范,形成应急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权属责任单位、现场处置单位“多级联动、分级处置”的四级协同响应工作模式。

同时,根据预警类型和预警等级,构建“一般事件预警责任主体自行处置小闭环”“重大事件预警行业协调处置中闭环”“突发事件预警应急联动处置大闭环”分类处置模式,提高处置效率。为做好运行保障,青岛建成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承担市域运行的监测预警、协调调度、联勤联动和应急处置服务保障等工作,保障平台稳定、畅通、有序、闭环运行。

监测预警平台技术解决了过去靠人解决不了、很难解决的问题。下一步,青岛将充分发挥项目一期建设成果作用,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按照《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23版)》和《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2023版)》部署,结合我市工作实际,以“智慧应急”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项目一期,建设监测预警二期,逐步打造“全域感知、实时监测、分级响应、高效处置、动态发布”的“智慧应急”体系。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