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省市陆续开学,但是关于“线上教学”和“高效学习”的讨论并未停止。
5月16日下午,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北师大出版社)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主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A.I.之光讯飞智慧教育线上公益活动”第二期《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生如何高效学习》成功举办。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胡小勇,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考命题评估数学学科负责人马复,广东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王琳珊,科大讯飞A.I.教育研究院院长、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王士进分别做了主题演讲。
胡小勇:8条建议,助力高效复学
主题:《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何处去?》
“我最近做的观看人数最多的一次演讲分享,人数达6万多。这是因为我特别厉害吗?不是,而是因为技术打破了线下的壁垒,让更多的人可以跨越空间等限制参与进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胡小勇教授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明“在线”的“强大魔力”。
此次“停课不停学”,胡小勇教授的团队做了很多研究,掌握了海量第一手资料。他说,“在线教学”带来的挑战至少有四个:第一,平台技术上,能不能人机合一,如何自如地用好技术?第二,教学方式上,在线教学,应该如何进行组织?第三,教学设计上,怎么留人更留心,取得好的效果?第四,教学评价上,怎样对在线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这也让师生、家长和专家、管理者们都重新审视“在线教学”,加速适应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他给学校和教师提了8条复学建议:
提前做好在线学业水平的复学摸底检测;
提前开展单元化在线教学设计,为过渡做衔接;
复学三堂课:防疫指导+心理辅导+爱国引导;
主题班会课: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做好在线成果的“个人-小组-全班”课堂展示;
组织学校全科学、跨学科的集体备授课;
搞好小组学习:生生互助、在教中学;
精准教学帮扶,“分众化”在线查缺补漏。
胡小勇教授还表示,我们总是高估了技术的短期价值,而低估了技术的长期价值,呼吁“发挥制度优势,不忘教育初心,用在线教育的‘小切口’,撬动教育资源配置的‘大改革’。”
马复:高效学习的核心是个性化精准学习
主题:《后疫情时代,开启个性化数学学习》
马复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考命题评估数学学科负责人。
他从“认识基于互联网的数学学习”、“认识高效学习”、“开启个性化数学学习”等三个方面展开演讲。
他认为,互联网形式下的数学学习,资源更加多样、学习更加便利,同时反馈更加及时。但是,互联网有利有弊。
他提出了“高效学习”的路径:核心是基于个性化的精准学习;开始于自我认知,需要构建个人学习档案;最终成就于个性化学习设计,要在教师指导下做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
马复教授还提出了很多比较具体的建议: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个性化学习路径,“你看了哪类题型、学习用了多少时间、哪些答对了、哪些错了,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的个人学习档案。”这个学习档案也在不断累积和调整,让学生们对自己有更好的认知。
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可以构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闭环,让线上和线下两种学习方式形成关联。
马复教授提议的具体闭环路径是:教师规划学习内容与要求、自我寻求线上帮助、获得初步学习结果、提请教师指导、完成学习任务、获得针对性提升。
王琳珊:会学习的学生具备4种能力
主题:《基于后疫情时代背景的中小学英语学习方法》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王琳珊老师直言,疫情之后,学生的两级分化更加明显。
谈到疫情期间的收获,王琳珊说,第一个收获是更加重视抗疫教育,以生命为本;第二个收获是教育学生更加落实五育并举;第三个收获是在线教育客观上促进了教育的深层变革,更加关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学习力的重要性。
在一线教学中,王琳珊发现,疫情让一些“会学习”的孩子脱颖而出。这些学生身上有共性,具备4种能力:调控能力,他们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够进行自我规划、自我评估,并且能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从而进行自我管理;资源利用能力,在互联网的海量资源环境下,能够自主选择和驾驭资源;阅读能力,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很会阅读,从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见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王琳珊表示,8-10岁是人生第一个阅读黄金时期,也是阅读习惯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而小学生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会技术”的能力,这类学生能够自主或者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学习新的技术操作,完成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学习。
一场疫情,让一线教师们也重新思考如何进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琳珊说,学生、家长和老师是学习共同体,未来,更会学习的孩子将更能适应未来。
对于后疫情时代教与学的变革趋势,王老师认为有五个方面:第一,教育本身,将以生命为本;第二,教育形式,线上线下的共存、混合、融合创新将更受关注;第三,教育空间形态上,学校与家庭成为教育共同体是大势所趋;第四,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教学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五,在学习评价上,将更加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士进:高效学习三步法,定位弱项-重点突破-巩固训练
主题:《从线上、线下课堂到学生自主学习,后疫情时代A.I.如何助力高效学习》
科大讯飞A.I.教育研究院院长王士进在演讲开始就分享了两组数据:
“截至2020年4月17日,全球共有191个国家,15.8亿学生停课。”
“截至2020年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访问人次达到17.11亿,共27个省份开通省级网络学习平台。”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陈丽所说,疫情之下,在线教与学是权宜之计,更是变革趋势。但同时,疫情期间,教与学都面临着挑战。
数据显示:相同时间下,线上教学相比线下教学进度延迟25%;相同难度下,高频知识点掌握程度,线上也低于线下。
虽然目前已陆续复课,但师生、家长们依然难掩焦虑。基于科大讯飞在教育领域丰富的经验和研究,王士进提出了解决方案:以大数据和A.I.为基础,以学生终端为载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范式。
在“精准教学”方面,可做到三步:课前,备资源、备学情;课中,高效互动、AI随堂练习;课后,智能批改。
课前,备资源,结构化备课,丰富的资源与工具,助力教师备课减负53%,基于知识图谱构建,通过教学资源精准标注、智能推荐和搜索,解决“素材难找”问题,帮助教师提高备课效率;备学情,基于学生的精准学情和分析,解决“课堂满堂灌水、课后题海战”问题,有效提高课堂容量。班级共性问题一起辅导、学生个性问题单独辅导、同分异构学生区别辅导。
课中,做到立体化课程互动:多种模式的高效互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被时时关注,提升学习兴趣和注意力;A.I.随堂练上,随堂练习实时批改,错因智能分析,反馈纠正、及时补偿,教学效果大幅提升。
课后,智能批改:通过OCR技术和认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批改,帮助老师解决重复工作。
在学生的“高效学习”方面,同样可以有三步:定位弱项、重点突破、巩固训练。
第一步,定位弱项,课标结构化,构建知识图谱;记录学习数据,测练DNA分析,生成学生个性化学情画像;
第二步,重点突破,用A.I.专题课和智慧微课帮助学生逐一解决难题;
第三步,巩固训练,用错题订正和变式训练,做到个性化提升。
王士进以“科大讯飞智能学习机”为例,来说明“高效学习”的路径。安庆石化一中的丁同学,使用“科大讯飞智能学习机”,应用“高效学习三步法”,1个月攻破多个化学难点,平均分从54分提升到74分。
这是科大讯飞“A.I.之光讯飞智慧教育线上公益活动”的第二期。在上一期直播中,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绍青等嘉宾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在线教与学”。如今,疫情情况好转,各省市陆续复课、复学,师生们要面临的挑战是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过渡和衔接,精准教学,查缺补漏、高效学习。此次主题直播《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生如何高效学习》,能给大家带来哪些启示呢?(汪贵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