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时间?
是太阳的东升西落,是流年里的春夏秋冬,是时钟上指针每一次微小的运动。
什么是艺术中的时间?
是颜料在画布上流淌过的痕迹,是每一个笔触下定格的每一个瞬间,是一层层不断被覆盖的画面……
在谭平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时间”,无论是作为抽象的概念,还是现实的计量单位,一直贯穿着他的创作。
在回顾自己的本科毕业创作《矿工系列》时,他说:“生命在这样的一瞬间消失或永恒。”
在审视自己的作品时,他说:“当你把相隔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作品放在一块儿,把它们当成一件作品来观看,时间就成为一个艺术家。”
在创作《彳亍》系列作品时,差不多有三年时间,他几乎每天都会画一张素描,并限定2分钟一张。
在创作覆盖系列的作品时,他每天开车往返于工作室和工作单位,繁重的事务性工作让创作时间被严格限制——每天只涂十分钟,涂完就走。
……
从早期的具象绘画,到因意外而诞生的抽象性铜版画再到覆盖系列作品,对于谭平而言,时间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也是一种创作的方法。在追索艺术的过程中,时间这一抽象的物质被谭平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01
交错在时空片段中的《黑海》
《母与子》布面丙烯 50×55cm 1984年
在这幅描绘藏族母子的画面中,褐色的大地与偏红的天空被整齐地分割成两个色块,具有高度概括和抽象的意味。天空中露出的白色光斑,母亲脸上的高光与地面上拉长的身影,一切被笼罩于红色的傍晚光景之中。
如果说《母与子》是通过对光影交错的表现,来说明时间是一个具象的、存在的物质,那么在同样创作于1984年的作品《晨》中,时间便成为了一个虚无的概念。
那一年,谭平在经过家乡附近的一个不知名的村庄时,被那里的静穆和“理性般的存在”所打动,他用极其克制与理性的手法创作了这幅画。
《晨》板上丙烯 50×50 cm 1984年
《晨》这件作品虽然是用时间命名,但与《母与子》不同的是,在这件作品中,你看不到任何时间的痕迹。天空中的云、远方的山、开着小窗却没有声息的房子、烟囱立在那里但没有一丝炊烟……一切都像是静止一般。谭平将时间从这个场域中抽掉,让岁月停止流逝,赋予画面以永恒的感觉。
这种富有超现实意味的对“时间”的探索在1986年的《黑海》系列中达到了高峰。
《黑海》布面丙烯 49×49cm 1986年
自爱因斯坦提出运动会影响时间的流逝时,空间与时间就不再继续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事物。时间与空间、个人生命经验相交叉,形成了我们每个人对于时间的理解。然而,时间与空间在运动中产生的不定性,让我们对所体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产生怀疑——也许这些存在于时间前后关系中的差异只是一种错觉。
《黑海》布面丙烯 49×49cm1986年
《黑海》的创作源于谭平的两段记忆:
第一段经历是在1986年,他与朋友一起去南戴河。傍晚的海边,阳光和煦、海风徐徐,所以他们总是在那个时间段才去沙滩。“阳光斜斜着照下来,很温暖,很闲适。”
第二段经历源于他童年对夜海的记忆:“小时候总跟我叔叔到到海边去赶海。大海涨潮之后,很多螃蟹上来,他们就用那种大网推着,从海的这头,推到那头,我当时就在岸边待着,看着叔叔越走越远,夜里的海是全黑的,只有远处的白浪,哗哗哗滚过来,等我叔叔走到看不见的时候,我就特别恐惧。”
而这两段记忆刚好对应了《黑海》画面中的两个时间段。
《黑海》布面丙烯 49×49cm 1986年
这几件看似很“正常”的画面,其实并不“正常”,其中掩藏着时间交错的游戏。
画面在整体上被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底部的沙滩、中部的海洋和上部的天空,《黑海》系列的超现实主义意味就藏在这三部分画面的时间中。
沙滩、海洋和天空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间段。
上部的天空,平淡无云,阴暗中透着些许压抑感,这是海边的阴天所特有的景象,没有具体的时间点。
中部的海洋呈墨色,看似平静的海面下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这是谭平年幼时向海上眺望时看到的夜海景象。
画面下部明亮的沙滩,上方阴天的天空和中段夜晚的大海,这三者并不存在于同一个时空之中,却被艺术家安排到了一起。而从搁浅在沙滩上小船的阴影方向上看,似乎又在诉说着一段下午到傍晚光景中的故事。而这也许正是艺术家享受着南戴河和煦的阳光,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停留。
《黑海》布面丙烯 49×49cm 1986年
将三个不同时间点的景象放置在同一个空间中,让我们混淆了时间的概念和所指。在这片“黑海”里,所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可能发生在同一个时空里——过去没有消失,未来也并不是还没有发生。
02
艺术的美是人创造的,还是时间创造的?
身为教授的谭平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经常会问他们一句话:“你们学习铜版画这么多年了,知道在铜版画创作时,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有的学生会说:造型能力最重要。
有的学生会说:对黑白的控制最重要。
……
在谭平看来,造型能力和对颜色的控制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必须,而对于铜版画来说,却不是最为重要的。
在铜版画的创作中,谭平认为,“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所有线条的粗细、黑白调子的深浅都是源于硝酸在时间范畴中通过腐蚀铜板才得以呈现的。
在上大学的时候,谭平的老师就曾告诉他:要想创作好铜版画,就要玩儿好硝酸,玩儿好时间。
四年的时间,让他对于“看时间”这件事有着习惯性的对待方式,“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都会看看时间:这件事两秒钟就能完成、这件事后天再说吧……正是因为存在时间的跨度,很多事情可能都会发生质变。”
《抽象》铜版画 33×42cm 1987年
如果说早期的《黑海》系列绘画是通过艺术的形式,对有形的时间进行探索和表现的话,那铜版画系列作品则是谭平将时间进一步引入创作的实践。
1987年,由于忘记了时间,在酸池中浸泡过久而被腐蚀过度的铜板坏掉了,这件被时间“弄坏”的铜版画呈现出一种特殊画面效果。破碎不堪的边缘、模糊不清的图案让谭平开启了对“抽象”语言最初的探索。
《视觉》铜版 36×29cm 1987
1989年,谭平赴德国深造。在这5年的学习中,他开始尝试通过作品将“时间”这一抽象元素提炼出来,进而成为他的创作方法。
在毕业作品《时间》中,他将两块十公分宽一米长的铜板放在强硝酸里,每腐蚀半小时便拿出来印一下,每次印出的结果都是不同的。经过十次这样的重复,这块有着现代主义几何抽象特点的铜板,在时间的流逝下,变成了残破的细条。
《时间》 装置 100×1000 cm 1993年
在这件作品中,谭平将无形的时间有形化,并在创作中充分表现了时间的力量,以及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正如谭平所说:“艺术的美是人创造的,还是时间创造的?或许时间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时间》 装置 100×1000cm 1993
03
覆盖,在时间中诞生,又在时间中毁灭
“我在创作中很重视‘时间’的作用,用时间来控制创作的过程——在一定时间的内,不断覆盖,不断否定,不断刷新,‘时间’给了我的艺术以更大的可能性。也许对于我个人来讲,永远没有结果的覆盖下去才是最有意义的,因为在每一遍的覆盖中你都能够最大强度的去体验、去体会,你所获得的每一个10分钟都是不一样的,是具有内在价值的。”——谭平
2013年,谭平以一件名为“覆盖2号”的影像作品揭示了“覆盖”这一观念背后的创作逻辑。
画完一遍再用颜料覆盖重新开始画,一遍一遍,周而复始。无论曾经产生过什么样的画面,都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样子。一边被创造,一边又被毁灭掉,有的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但正是因为这个永远未完成的状态,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创作自由和独一无二的内心体验。
2019年,谭平创作了一件单一灰色绘画作品,名为《无题》。这张“灰画”上大面积且平整的灰色让观者读不到任何画面以下的故事。然而,四个边角流露出来的痕迹,让你依稀看到了它曾经的样子。“覆盖就像一天天过日子,今天覆盖了昨天,即使覆盖了,但它依然存在;作品也一样,再覆盖,前一遍依然在底下,即使看不见,但仍然留有痕迹。”谭平说。
《无题》布面油画 200×200cm 2019
在“覆盖”系列作品中,每一个被覆盖的画面都带有着时间的印记。它们在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上诞生,又在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上被完全覆盖掉,而这个时间点对于那些曾经的画面而言,并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片段的展开,或者说是生活的一个一个截图。在片段挤压着片段,时间叠加着时间的过程中,每一层画面都承载了艺术家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思考和情感——或感性或理性,或激情澎湃或静若止水……也可以说,“覆盖”的背后,承载的是艺术家的“个人史”。
从《黑海》系列中对有形的“时间”进行探索;到抽象版画作品中,让“时间”参与到作品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再到“覆盖”系列,为“时间”赋予了更多的哲学和情感的内涵,谭平将时间的概念不断提炼和升华,成为了他看待艺术、人生与历史的独特角度。
这正像谭平所说:“从物质层面来看,图像虽被无数次地覆盖,但它曾经的样貌仍然存在于层层颜料之下,如同人类的历史,虽然经过了无数次自然破坏和人为的摧毁,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和感受到历史残留的痕迹与生命的气息。
展览信息
谭平个展:绘画是什么 1984–2021
策展人:崔灿灿
开幕:2021.5.154pm
展期:2021.5.15—6.30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第二空间
艺术家简介
谭平,1960年生于河北,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1989年至1994年,获得DAAD奖学金留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200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200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2014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谭平举办的个展包括:“双重奏:谭平回顾展”(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19);,“……”(北京,元典美术馆,2017);“谭平”( 丹麦霍森斯现代美术馆,2017); “彳亍”谭平个展(美国,坦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2015); “画画”谭平作品展”(北京,今格空间, 2015); “1 劃”谭平个展(中国美术馆,2012);,“谭平版画作品展”(北京,德国驻华大使馆,2011);“谭平作品展”(深圳美术馆, 2008);“刺痛与抚慰”谭平绘画作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08);“谭平绘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005);谭平版画作品展(德国,柏林艺术库, 2000);谭平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1995); “北京—柏林”谭平版画展(北京,当代美术馆,1994)等。
谭平的作品在国内外众多展览上展出:“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抽象——当代中国非具象油画艺术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17); “抽象以来——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巡展”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7);“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16)等。“非形象-叙事的运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2015); “伟大的天上的抽象”(中国美术馆,2010);“意派”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西班牙马德里文化中心,2008)等。
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科灵现代绘画美术馆、波特兰美术馆、路德维希博物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