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韩英伟求学于浙江美院。在那段时间,韩英伟一面接受着现代化的学科教育,又一面遍临古人佳作,学前人之笔法。因为这种对古今综合的系统学习,又因为韩英伟能够合理地处理古和今的关系,于是,我们在画家的作品中就发现,韩英伟丝毫没有八股的学风,也没有拘泥于前人和今人,而是以师造化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形简意深,物象生动。
《归渔》34cm×137cm
有人说,好的花鸟画,不光是能看,还要能听。没错,韩英伟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也正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隐约可以听到风声雨声,汩泪的水流声和啾啾的鸟鸣声……
《西苑伴月》68cm×68cm
走向浑中透亮,如此用墨,这也是在当今花鸟画家中很少有的。
或许是因为在浙江呆过几年的缘故,韩英伟的笔法多用浙派,尤其是吴派大写意,追求狂趣,下笔疾如风驰,缓若篆箍。韩英伟作品的构图多取势,但他的取势又不像传统观念取势“树木正,山石倒;山石正,树木倒那种执一木一石论者,他的势来源于“趣”,这种“趣”是与生俱来的,一只鸟,一只蜻蜓,一只蝴蝶,一只松鼠,等等,辅以山石花木,常常是墨团团,油光光,在留白处缀以物象,显得画面语言清晰,气势深远,而不像潘天寿先生取势以险中得来,以险造势。
《拟古之一》25cm×32cm
中国文化讲究文和艺同根、同源、同生,所以古人把琴、棋、书、画和诗、书、画、印连在一起,造就了一批文人雅士,中国画的发生发展始终以文化为基础,以人格为精神体现,所以画与文是一个生存的整体。
韩英伟笔下的鸟儿总是孤孤单单,无助却又警觉地站在一个地方呆着,一片焦叶,一团枯干的莲莲以及一方薄士,相互交织在一个画面上。这就像是一幅带有哲理性的图画,很是耐读。同时,这也凸显出韩英伟对于哲学之美的理解是独到的,韩英伟的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古典美学中的萧散之气,空灵里笼罩着五颜六色的幕帘,淡淡地由远而近飘荡着流泉般的琴声。
《横塘秋暮》248cm×124cm
韩英伟始终以冷静的心态从事创作,审视物象,与现在的“书画社会”似乎有些距离,更没有陷入现代画界的是是非非,这无疑是一种心与画的整合,文风与艺境的综合。
韩英伟的水墨小品还给人们一种提示,那就是笔墨的人文精神:笔在意、写在情、象在墨的绘画语汇。画家所选择的大多是古人曾关注过的花鸟题材,但他所赋予的又不仅仅是古人笔墨的再现,而是在喧闹社会中所体味的那份静感,所以笔墨之下的花、鸟、鱼、虫已化为生活升华后的精神领域。
《梦回沧州》68cm×68cm
当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资讯传递、经济利益和现代生活方式,已改变了传统的文化状态,但艺术家在获取现代文化生活的同时,保留的还应有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否则将会失去自我。韩英伟身置商界,但他并没有感到与自己艺术事业的距离,这种观念本身就把自己化为社会的一个元素,如同古人对生活的体验一样,对当代社会的了解、对自然的认识、对艺术的感知等等,都能通过笔墨的感悟获取一些创作源泉。所以,他的小品重视对花鸟鱼虫的性灵表现,求物象的传情表述、笔墨的韵味变化、章法的位置经营和落款及印章的语言补充,真可谓以小求大,以简求繁,以静求动的大家手笔。
当然了,画花鸟而步现代水墨难免有叛道离径之嫌,但韩英伟并不因为困感缠身而中途放弃,仍然是一片自我花鸟砚田,躬耕不辍,尤为可敬。(杨福成 山东青年杂志社记者)
韩英伟作品欣赏
画家简介
韩英伟,山东济南人。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参展及获奖:
获2000年“山东跨世纪中国画精品展”银奖;2000年“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作品大展”书法入选;2001年“全国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2005年“第十二届当代花鸟画邀请展”入选;2006年“李苦禅纪念馆开馆,全国花鸟画邀请展”入选;2007年“中韩邀请展第六回赴韩展”。
1998年出版《韩英伟水墨精品集》;2000年《美术观察》12期专题介绍;2001年合作出版《当代中国画新技法——写意花鸟》;2005年出版《清音轻转,韩英伟花鸟画集》;2003年《美术界》8期专题介绍;2005年“山东卫视”专题介绍;2006年“山东卫视,九频道”专题介绍;2006年《书画文献》8期专题介绍;2007年出版《书画名家韩英伟卷》。